秦和平
-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消化道类癌的诊治现状被引量:11
- 2010年
- 类癌起源于胚胎时期的神经嵴,是APUD瘤的一种,较少见。临床上,消化道是类癌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本文就消化道类癌的分布、组织学、免疫组化和临床特点,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和预后作一综述。
- 程天明秦和平智发朝姜泊
- 关键词:消化道类癌
- 直肠类癌32例临床及病理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对32例经病理诊断的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直肠类癌以腹痛(10/32)、大便习惯改变(15/32)、便血(5/32)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为无症状体检时发现直肠黏膜下肿物(5/32)。29例直肠类癌位于肛门8cm以内,内镜下主要表现为半球状隆起,表面黏膜正常。其中17例行超声内镜检查,肿块多位于黏膜下层,为均匀或不均匀稍低回声,边界清晰。内镜下行EMR治疗32例,1例追加外科手术治疗。22例随访5月~5年,1例因伴肝、肺转移死亡,余21例无复发。结论直肠类癌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靠内镜及组织学检查,内镜下EMR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 秦和平程天明智发朝郭文陈村龙白岚朱微张亚历刘思德王继德姜泊
- 关键词:直肠类癌病理检查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伴出血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及其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对11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其中55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PHG组患者的HP感染率为30.4%,显著低于慢性胃炎组47.7%(P<0.05);HP在轻型PHG组的阳性率是38.2%,略高于重型PHG组的25.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现HP感染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随着肝功能的恶化,HP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且PHG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 PHG不能为HP提供赖以生存和繁殖的内环境;HP感染与PHG及其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故不必把根除幽门螺杆菌作为对PHG及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常规处理措施;肝功能与PHG及出血并发症的显著相关性提示一切有损于肝功能的因素均需给予重视并进行严格的统计分析。
- 赵悦赵瑛瑛刘志华梁燕玲陈雅华秦和平王继德肖冰智发朝张亚历
-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幽门螺杆菌上消化道出血
- 肝螺杆菌MCSTP的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2009年
- 目的克隆肝螺杆菌(H.hepaticus)甲基基团接受趋化信号转导蛋白(MCSTP)全基因,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方法以肝螺杆菌全基因组作为模板,设计肝螺杆菌MCSTPc1977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从而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2b+/MCSTP并测序鉴定。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CSTP基因的序列同源性及其结构特征。结果克隆的MCSTP基因经测序可知与GenBank公布的肝螺杆菌标准株ATCC51449序列一致性达99%,仅第1160bp处由A变为T。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可发现此基因与空肠弯曲杆菌、幽门螺杆菌具有非常低的相似性,表明其在微生物界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论成功构建pET22b+/MCSTP重组质粒,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序列及结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及致病机制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 牛凌云白杨郭蒸夏国盛李菁秦和平王继德
- 关键词:肝螺杆菌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
- Syndecan-1高表达载体及不脱落突变体的构建及表达鉴定
- 2012年
- 目的:建立小鼠syndecan-1的pcDNA3.0高表达和不脱落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鉴定。方法:(1)PCR扩增syndecan-1编码序列,构建载体pcDNA3.0-widetype-synde-can-1(WT-sdc1),经定点突变技术构建载体pcDNA3.0-unshedding-syndecan-1(uS-sdc1);(2)设立阴性对照组、转染组(分别为pcDNA3.0转染组、WT-sdc1转染组及uS-sdc1转染组,转染48 h),予1μmol/L的佛波酯(PMA)刺激15 min后经RT-PCR、Western blot及Dot blot鉴定刺激前后syndecan-1表达的情况。结果:(1)真核表达载体WT-sdc1测序完全正确;载体uS-sdc1目的突变点已成功突变,除了一处无义突变外,其余序列与GenBank中的序列完全一致;(2)转染48 h后,WT-sdc1和uS-sdc1转染组细胞均强表达syndecan-1mRMA和蛋白,细胞上清中仅检测出少量脱落的syndecan-1。PMA刺激后,各组mRMA表达无显著改变;WT-sdc1转染组syndecan-1蛋白表达量较uS-sdc1转染组显著减弱,上清中脱落的syndecan-1含量显著增加。结论:成功构建了WT-sdc1载体和uS-sdc1载体,为深入研究syndecan-1及其脱落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具体作用及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 刘俊王继德邝杰思张绍衡唐源淋王中秋秦和平陈烨
- 关键词:SYNDECAN-1突变胃肠道疾病
- 肝螺杆菌甲基基团接受趋化信号转导蛋白的克隆表达及纯化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克隆肝螺杆菌(H.hepaticus)甲基基团接受趋化信号转导蛋白(MCP)基因,制备MCP重组蛋白,为以后检测我国人群肝螺杆菌感染率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2b(+),构建MCP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2b+/MCP。将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通过Ni-NTA亲和层析系统纯化重组蛋白。结果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22b+/MCP,含有该质粒的大肠杆菌经1 mmol/L IPTG诱导4 h后表达一相对分子质量约14 kD的重组蛋白,经Ni-NTA亲和层析系统纯化获得了MCP的纯化重组蛋白rhMCP。结论获得了肝螺杆菌MCP的纯化重组蛋白,为进一步利用血清学方法调查我国人群肝螺杆菌感染率提供可能。
- 牛凌云夏国盛李菁郭蒸秦和平王继德白杨
- 关键词:肝螺杆菌克隆重组蛋白
- 免疫组化及超声内镜在食管、胃间叶源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探讨食管、胃间叶源性肿瘤(GIMTs)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评估免疫组织化学及超声内镜(EU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外科手术治疗的36例食管、胃间叶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37份标本均为经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内镜检查,20例行钡餐造影检查,另有5例行CT检查,术后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37份标本中29份为间质瘤,8份为平滑肌瘤。超声内镜与钡餐等其他辅助检查相比,诊断正确率更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间质瘤CD117,CD3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7%和96.7%,平滑肌瘤中CD117,CD34为28.6%和42.9%。结论超声内镜是诊断上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的重要术前检查手段。
- 刘翠平秦和平郭瑜白岚
- 关键词:间叶源性肿瘤超声内镜间质瘤平滑肌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