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宗军

作品数:463 被引量:1,487H指数:18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87篇期刊文章
  • 135篇专利
  • 38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9篇金属学及工艺
  • 52篇化学工程
  • 3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7篇电子电信
  • 21篇机械工程
  • 17篇航空宇航科学...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理学
  • 6篇冶金工程
  • 4篇电气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93篇电火花
  • 85篇电沉积
  • 73篇涂层
  • 64篇合金
  • 58篇喷涂
  • 58篇纳米
  • 54篇喷射电沉积
  • 54篇重熔
  • 54篇激光重熔
  • 53篇等离子
  • 52篇离子喷涂
  • 51篇等离子喷涂
  • 46篇金属
  • 44篇陶瓷
  • 40篇熔覆
  • 40篇激光
  • 39篇激光熔覆
  • 34篇线切割
  • 32篇电火花线
  • 28篇陶瓷涂层

机构

  • 447篇南京航空航天...
  • 47篇铜陵学院
  • 12篇淮海工学院
  • 9篇南京大学
  • 9篇南京先进激光...
  • 8篇江苏大学
  • 7篇南通大学
  • 3篇东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江苏省生产力...
  • 2篇北京空间机电...
  • 2篇南通工学院
  • 2篇徐州建筑职业...
  • 2篇中国东方红卫...
  • 2篇基康仪器(北...
  • 1篇常州工学院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盐城工学院

作者

  • 465篇田宗军
  • 287篇刘志东
  • 281篇黄因慧
  • 236篇沈理达
  • 121篇邱明波
  • 94篇王东生
  • 60篇汪炜
  • 52篇王桂峰
  • 44篇赵剑峰
  • 43篇高雪松
  • 40篇陈劲松
  • 22篇花国然
  • 18篇朱军
  • 16篇王祥志
  • 13篇张建华
  • 10篇徐安阳
  • 10篇周杏花
  • 10篇王泾文
  • 9篇都有为
  • 9篇赵阳培

传媒

  • 29篇电加工与模具
  • 23篇应用激光
  • 20篇中国机械工程
  • 17篇机械工程材料
  • 15篇南京航空航天...
  • 12篇热加工工艺
  • 12篇中国有色金属...
  • 9篇焊接学报
  • 9篇中国激光
  • 9篇电镀与环保
  • 9篇华南理工大学...
  • 9篇航空制造技术
  • 9篇机械科学与技...
  • 8篇材料科学与工...
  • 7篇航空学报
  • 5篇材料工程
  • 5篇航空材料学报
  • 5篇热处理技术与...
  • 4篇稀有金属材料...
  • 4篇电镀与精饰

年份

  • 1篇2025
  • 7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11篇2021
  • 5篇2020
  • 22篇2019
  • 11篇2018
  • 17篇2017
  • 18篇2016
  • 16篇2015
  • 27篇2014
  • 31篇2013
  • 42篇2012
  • 42篇2011
  • 32篇2010
  • 51篇2009
  • 52篇2008
  • 18篇2007
  • 5篇2006
4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阳能硅片电火花电解高效切割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工作液的、以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技术对太阳能硅片进行切割的工艺方法。试验表明,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对太阳能硅片切割具有效率高、切缝窄、厚度薄且表面微裂纹很少甚至没有等特性。该工艺方法可为探索降低硅片的切割成本,提高硅材料的利用率,促使太阳能电池成本的显著降低,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硅片切割技术提供一些帮助。
刘志东汪炜田宗军邱明波黄因慧
关键词:复合工作液
基于电流脉冲概率检测的电火花伺服控制方法
一种基于电流脉冲概率检测的电火花伺服控制方法,其特征是以电流信号为采样信号,通过取样电路在采样周期内对电流脉冲出现概率进行采集得到采样电流脉冲概率;采用微处理器对采样电流脉冲概率进行计算和存储,将采样电流脉冲概率与所设定...
刘志东邱明波潘慧君田宗军沈理达
基于定量高压复合低压进气系统的难加工金属材料放电烧蚀加工方法
本发明基于定量高压复合低压进气系统的难加工金属材料放电烧蚀加工方法,使用中空电极作诱导烧蚀用的电极,使工件与电极之间保持一定的相对运动速度,在直流或脉冲电源的作用下使电极与难加工金属材料之间产生火花放电,利用电火花放电,...
邱明波尹纯晶刘志东沈理达田宗军
文献传递
TiAl合金表面高温抗氧化性工艺技术研究现状被引量:3
2008年
TiAl合金由于其密度低,比强度和比刚度高,是航空、航天工业理想的新型高温结构材料。但温度超过800℃,其高温抗氧化性不足已严重影响其实际广泛应用,如何提高TiAl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当今国内、外TiAl合金高温抗氧化性工艺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表面合金化工艺技术和表面防护涂层工艺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陈志勇黄因慧田宗军刘志东王东生
关键词:TIAL合金高温抗氧化性
激光熔覆316L微孔结构/Al2O3-13%TiO2复合涂层组织及性能被引量:1
2019年
以纳米团聚体Al2O3-13%TiO2(质量分数)复合涂层粉末为原材料,采用激光熔覆工艺在Ni625合金基体表面制备316L微孔结构/Al2O3-13%TiO2复合涂层。通过扫描电镜(SEM)、XRD和线扫描仪分析涂层和微孔粘结层的界面形貌和界面元素的分布状态,研究微孔结构对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间结合方式为机械结合;虽然界面之间未发生元素扩散现象,但在微孔粘结层“铆接”作用下,粘结层与陶瓷层间形成良好的结合,与直接激光熔覆Al2O3-13%TiO2涂层相比,316L微孔结构/Al2O3-13%TiO2复合涂层结合强度较高,提高8.7%;残余应力相对较低,减小13.6%,且表面涂层由α-A12O3、Rutile-TiO2和Al2Ti7O15组成,其中以稳态的α-A12O3相为主要组成相。
刘爽田宗军高雪松吕非
关键词:残余应力激光熔覆
脉冲摩擦喷射电沉积纳米晶镍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被引量:4
2015年
为进一步研究脉冲电源对脉冲摩擦喷射电沉积的影响,本文分别采用脉冲摩擦喷射电沉积工艺和传统喷射电沉积工艺制备镍沉积层,利用TEM和XRD对比分析了占空比和频率对纳米晶镍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极化法研究了各沉积层在3.5%氯化钠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以期为拓展纳米晶材料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脉冲摩擦电沉积的应用,使电沉积结晶过程更加均匀,晶粒得到极大细化,最小平均晶粒尺寸可达9.12 nm;在氯化钠溶液中,脉冲摩擦喷射电沉积具有更小的腐蚀电流密度和更宽的钝化区,制备的镍沉积层电化学腐蚀性能均优于传统喷射电沉积;占空比和频率对沉积层腐蚀性能的影响与其各自对晶粒大小的影响基本吻合,过小或过大的占空比及频率均会导致耐腐蚀性能的降低.
易笃钢沈理达朱军田宗军刘志东
关键词:脉冲喷射电沉积纳米镍
激光重熔对喷射电沉积纳米镍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6
2008年
为了提高喷射电沉积纳米镍涂层的性能,采用激光重熔工艺对涂层进行处理,研究了激光重熔对涂层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显微硬度计分析了涂层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显微硬度,同时对涂层的腐蚀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工艺参数下,喷射电沉积制备的镍涂层表面比较平整,结合致密,由平均尺寸为13.7 nm的纳米晶颗粒组成,但涂层中仍存在一些孔隙及其他缺陷;经过激光重熔后,熔融区内的晶粒尺寸明显减小,使涂层致密化程度得以提高并使涂层与基体由机械结合变为冶金结合,因此激光重熔处理后涂层的显微硬度明显提高,且其耐腐蚀性能明显优于原喷射电沉积镍涂层。
王东生黄因慧田宗军刘志东朱军陈劲松
关键词:激光技术激光重熔喷射电沉积微观结构
一种3d打印半原位辅助检测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辅助3d打印半原位辅助检测装置,属于3d打印监测领域。所述装置包括成型缸、伺服电动缸、气动夹具,伺服电动缸作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活塞在成型缸内进行升降运动;所述伺服电动缸中电机与滚珠丝杆做快接设计,所述气动夹...
沈理达袁申逸周凯古家森李赞松娄桂宾田宗军
一种导电率可调的雾化介质电火花放电烧蚀与电解复合加工方法
一种导电率可调的雾化介质电火花放电烧蚀与电解复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火花诱导烧蚀加工过程中,使用电解液替代电火花放电所使用的绝缘性工作介质,并与可(助)燃性气体如氧气形成雾化介质喷入加工区域,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
刘志东邱明波田宗军沈理达
文献传递
喷射电沉积Cu-Al_2O_3复合电铸层性能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利用喷射电沉积工艺制备了Cu-A l2O3纳米复合铸层,分析了纳米A l2O3颗粒添加量,阴极电流密度以及电铸液喷射速度对复合电铸层中纳米颗粒复合量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及其附带的能谱仪(EDS)对复合电铸层的微观形貌和铸层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复合电铸层中纳米颗粒复合量对其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铜沉积层具有纳米晶微观结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50 nm;纳米A l2O3颗粒在沉积层中的复合量可达14.43(at%);纳米复合铸层的显微硬度有明显提高,约为普通粗铜的10.5倍.
陈劲松黄因慧刘志东田宗军
关键词:喷射电沉积显微硬度电流密度
共4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