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超

作品数:12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内镜
  • 3篇出血
  • 2篇食管
  • 2篇特利加压素
  • 2篇破裂出血
  • 2篇曲张
  • 2篇胃底
  • 2篇胃底静脉曲张
  • 2篇腺瘤
  • 2篇静脉
  • 2篇静脉曲张
  • 2篇静脉曲张破裂
  • 2篇静脉曲张破裂...
  • 2篇加压素
  • 2篇肠腺
  • 1篇胆管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胆管造影术
  • 1篇蛋白
  • 1篇多器官功能

机构

  • 12篇福建省立医院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王超
  • 4篇何利平
  • 3篇林志辉
  • 3篇陈贻胜
  • 3篇罗辉
  • 2篇方超英
  • 1篇何延瑜
  • 1篇王耀东
  • 1篇赖智德
  • 1篇吴全民
  • 1篇何协
  • 1篇王增林
  • 1篇黄建敏

传媒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创伤与急诊电...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在肝肾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在肝肾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47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肝肾综合征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组(治疗组)和多巴胺联合白蛋白组(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治疗期间观察患者尿量、腹围、血尿素氮、肌酐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尿量、腹围、血尿素氮、血清肌酐(1934.6±181.9 m L;80.5±6.9 cm;8.9±3.5 mmol/L;111.3±19.8μmol/L)较治疗前(497.5±221.6 m L;93.2±8.4cm;20.6±4.7 mmol/L;218.1±23.9μmol/L)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尿量、腹围、血尿素氮、血清肌酐(1157.26±174.3 m L;88.3±5.7 cm;17.2±2.7 mmol/L;173.1±22.3μmol/L)与治疗前(506.2±217.8 m L;92.9±6.1 cm;19.9±3.7 mmol/L;173.1±22.3μmol/L)相比,尿量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其余三项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四项指标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肾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王超林志辉陈贻胜
关键词:肝硬化肝肾综合征特利加压素白蛋白
内镜下切除结肠巨大息肉的临床经验探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内镜下切除结肠巨大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因结肠巨大息肉(≥2.0 cm)行内镜下切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内镜的切除方式、切除时间、止血方式、术后病理、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结肠巨大息肉主要分布于直乙结肠,以山田Ⅳ型最常见;组织学上以腺瘤性息肉多见。所有息肉均成功切除,手术时间短。仅1例出现术中出血,无术后出血及穿孔病例。术后1例转外科行根治手术,其余患者均规律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内镜下切除结肠巨大息肉是一种安全、可靠、成功率高的方法。
刘兰仔何利平王超潘慧
关键词:结肠巨大息肉内镜切除
十二指肠乳头异位于球部的内镜诊断和治疗
2020年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异位于球部的内镜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消化内镜中心收治的11例十二指肠乳头异位于球部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疾病特点及内镜治疗情况,随访内镜术后胆管炎及胆总管结石复发情况。结果:11例均以胆管炎、胆总管结石为诊断入院,其中9例本次入院有右上腹痛、皮肤巩膜黄染、发热、寒战,6例既往有反复发作胆管炎表现。10例完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手术,均于内镜下于十二指肠球部发现乳头开口,并经造影证实与胆管相通,10例均合并胆总管结石和胆总管末端狭窄,6例合并有十二指肠球部狭窄,采用内镜下乳头开口球囊扩张取石术,部分大结石采用机械碎石后取石,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ERCP未成功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ERCP术后有3例再发胆管炎有胆总管结石,后转外科手术治疗;3例反复再发胆管炎但无胆总管结石,经内科治疗好转。结论:十二指肠乳头异位于球部虽少见但需引起重视,特别是反复发作胆管炎及有消化性溃疡病史患者,以及在十二指肠降段未见到正常乳头结构的患者,这类患者中部分进行ERCP治疗是有效的,但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ERCP治疗或者外科手术治疗。
方超英刘兰仔黄建敏王超何利平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生长抑素与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72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王超罗辉
关键词: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硝酸甘油
NNMT在大肠腺癌与大肠腺瘤的表达对比及对大肠腺癌短期生存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究与分析烟酰胺N-甲基转移酶(NNMT)在大肠腺癌与大肠腺瘤的表达差异及对大肠腺癌短期生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外科手术或内镜下取材的正常大肠黏膜组、大肠腺瘤组及大肠腺癌组,各50例。对比NNMT mRNA及其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组、大肠腺瘤组及大肠腺癌组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分析NNMT表达与大肠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对比不同NNMT表达情况下大肠腺癌患者短期生存期。结果:大肠腺瘤组、大肠腺癌组NNMT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大肠腺癌组NNMT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大肠腺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NMT表达情况大肠癌患者的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腺癌患者均接受为期3年的随访,NNMT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为50.00%(14/28),低于NNMT阴性表达患者的90.91%(2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5,P=0.002)。结论:NNMT在大肠腺瘤与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性,NNMT阳性表达患者的短期生存率较低。
王超陈见苏刘兰仔
关键词:大肠腺瘤大肠腺癌预后诊疗
恙虫病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42例分析
2002年
王超罗辉
关键词:恙虫病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发症
CT引导置管引流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螺旋CT引导下置管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2005年我院包括各种原因所致体腔局限性积液、积脓:肝脓疡及肝囊肿;阻塞性黄胆及。肾后性肾衰计82例。利用螺旋CT三维成像特点及Seldinger技术,...
王增林赖智德王超王耀东何延瑜何协
文献传递
特利加压素联合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特利加压素联合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伴中/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00例分为特利加压素联合奥曲肽组(观察组)和奥曲肽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特利加压素联合奥曲肽组12、24、72 h止血率(69.39%、89.80%、93.88%)高于奥曲肽组(49.02%、74.51%、80.39%),特利加压素联合奥曲肽组平均止血时间(5.4±1.2)h,明显短于奥曲肽组(12.2±1.3)h,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特利加压素联合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具有高效、安全、简便等特点,是理想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方法。
王超林志辉陈贻胜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特利加压素奥曲肽
益生菌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6例肝性脑病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乳果糖组(A组)、益生菌联合乳果糖组(B组)。结果三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氨水平、数字连接实验(NCT)均有改善,其中A、B组各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B组效果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益生菌联合乳果糖能够显著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并降低血氨水平,减轻肝昏迷症状,达到治疗肝性脑病目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综合治疗及单独加用乳果糖,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王超林志辉陈贻胜
关键词:肝性脑病益生菌乳果糖
内镜下治疗结直肠腺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2022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结直肠腺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以此建立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下结直肠腺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术后出血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未出血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临床中观察到的潜在出血危险因素(年龄、性别、手术部位、腺瘤大小、手术方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结直肠腺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多因素logistc回归显示,年龄(OR=0.436,P=0.021)、性别(OR=0.283,P=0.002)、手术部位(OR=4.993,P=0.003)、手术方式(OR=8.632,P=0.000)、腺瘤大小(OR=6.163,P=0.011)均为内镜下结直肠腺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5,P<0.001,95%CI(0.775,0.874),最佳临界点为0.515,灵敏度为0.72,特异度为0.79。结论:患者年龄、性别、手术部位、腺瘤大小、手术方式均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有效识别出术后出血的高危患者。
王超陈见苏潘慧刘兰仔方超英何利平
关键词:结直肠腺瘤术后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