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琼瑾

作品数:11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儿童
  • 3篇紫癜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过敏
  • 3篇过敏性
  • 3篇过敏性紫癜
  • 3篇B淋巴细胞
  • 3篇CD21
  • 2篇造血
  • 2篇贫血
  • 2篇外周血B淋巴...
  • 2篇患儿
  • 2篇儿童过敏性紫...
  • 2篇肺炎
  • 2篇EB病毒
  • 1篇单核

机构

  • 9篇扬州市第一人...
  • 2篇东南大学
  • 2篇青海红十字医...

作者

  • 11篇王琼瑾
  • 9篇张融
  • 4篇徐金梅
  • 2篇杨勇
  • 2篇蒋犁
  • 1篇寿伟璋
  • 1篇李爱国
  • 1篇房伟
  • 1篇徐金玉
  • 1篇寿玮章
  • 1篇尹琰

传媒

  • 2篇中国小儿血液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青海医药杂志
  • 1篇第六届江浙沪...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5
  • 1篇199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年龄阶段小儿外周血B淋巴细胞CD_(21)表达的差异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测定不同年龄阶段小儿外周血B淋巴细胞CD21表达水平,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住院非感染患儿分成新生儿组、婴幼儿组和儿童组,收集外周血1.8 mL,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测定不同年龄组CD21的B淋巴细胞和CD21表达位点数目。结果1.新生儿外周血表达CD21的B淋巴细胞数目明显低于婴幼儿组和儿童组,且随年龄增长,其数值亦呈渐升高趋势。2.B淋巴细胞表达CD21平均荧光强度有渐增强特点。结论随小儿年龄增长,B淋巴细胞CD21表达渐上调,符合不同年龄段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也反映特定年龄段由于B淋巴细胞CD21高表达,而造成对EB病毒的易感性。
王琼瑾张融
关键词:B淋巴细胞CD21年龄分析
感染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中的作用被引量:27
2010年
目的探讨感染因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2月~2009年06月收治的180例HSP的患儿,对所有病例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抗"O",及EB病毒抗体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三种病原体(肺炎支原体、EB病毒、溶血性链球菌)的总感染率达76.7%(138/180),支原体感染的病例数最多达92例(含复合感染)。②各临床类型感染率均达到60%以上,其中腹型紫癜高达86%,主要为混合感染占64.86%(24/37),而EB病毒感染达28例(41.79%)。③在难治性紫癜中的各型感染率也达到70%以上,尤其是紫癜性肾炎的感染率达93.3%。④在三种常见的感染病原体中,感染频率排序依次为肺炎支原体、EB病毒、溶血性链球菌。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与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难治性过敏性紫癜多重感染率高,是导致其发生病情反复的原因之一。
王琼瑾张融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肺炎支原体EB病毒溶血性链球菌
关于酚妥拉明、阿拉明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刍议
1995年
自1992年~1993年以来,我科将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及喘息性支气管炎等不同疾病,在采用常规抗菌素疗法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和阿拉明联合静点,通过观察、统计,发现两者联合使用对于不同的疾病有着截然不同的临床效果。 临床资料 我们随机抽取两年来采用上述药物治疗的病例:毛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50例;
王琼瑾
关键词:阿拉明酚妥拉明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静点
过敏性紫癜与EB病毒感染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及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儿科住院的11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初治组(A组)80例为首次发作,对一般抗过敏治疗敏感;难治组(B组)35例为既往发作≧2次或常规抗过...
王琼瑾张融杨勇徐金梅
文献传递
平均血小板体积在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中的意义初探
2001年
王琼瑾张融薛惠良
关键词:平均血小板体积化疗骨髓造血功能恶性肿瘤
非造血系统疾病患儿贫血状态1016例调查被引量:1
2002年
张融王琼瑾
关键词:非造血系统疾病贫血状态儿童营养性贫血
618例贫血患儿红细胞MCV/RDW分类的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12
2002年
贫血是影响小儿健康成长的一种常见症状,它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症状或综合征.对贫血患儿,在临床上不应满足于判断贫血的程度,而应查明贫血的性质和原因,才能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对贫血采用的病因分类和红细胞(RBC)形态分类法在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的意义,但不能全面反映RBC的病理变化.本文采用Bassmen的红细胞MCV/RDW分类法[1],对618例贫血患儿进行分类研究,探讨其对贫血诊断的临床意义.
张融王琼瑾房伟
关键词:儿童贫血
新生儿外周血B淋巴细胞CD21表达的免疫学意义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通过测定小儿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CD21的表达,探讨新生儿体液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球蛋白合成不足的原因。方法对不同年龄组小儿,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CD21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测定其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新生儿组的外周血中表达CD21的B淋巴细胞比例和数目明显低;B淋巴细胞表达CD21位点的平均荧光强度(MFI)也明显降低,说明新生儿B淋巴细胞表达CD21的表达量低下。除了新生儿组IgG水平高于婴幼儿组外,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新生儿乃至小婴幼儿体液免疫功能不足、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下的原因与B淋巴细胞功能及CD21的低表达有关。
张融王琼瑾徐金梅蒋犁寿玮章尹琰
关键词:B淋巴细胞CD21免疫球蛋白新生儿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周血B淋巴细胞CD_(21)的表达被引量:17
2005年
目的 探讨外周血B淋巴细胞CD2 1 的表达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IM患儿 38例、新生儿 1 4例、对照组 1 4例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CD2 1 表达水平。结果 IM组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比例、表达CD2 1 B淋巴细胞数及B淋巴细胞表达CD2 1 位点均高于 2个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结论 EB病毒 (EBV)感染可诱导B淋巴细胞持续高表达CD2 1 ,以利于病毒进入细胞并导致潜伏型感染和增殖性感染。
张融王琼瑾徐金梅蒋犁寿伟璋
关键词:EBB淋巴细胞CD21
敷脐与TDP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附60例报告)被引量:1
1994年
敷脐与TDP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附60例报告)青海红十字医院儿科李爱国,王琼瑾,徐金玉敷脐疗法属“内病外治”之一种。特定电滋波(TDP)具有消炎、镇痛作用,我科从1993年元月~1994年7月对婴幼儿腹泻加用中药敷脐及TDP治疗,并设对照组进行观...
李爱国王琼瑾徐金玉
关键词:TDP治疗婴幼儿腹泻敷脐疗法疗效观察内病外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