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
- 作品数:15 被引量:73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时差成像技术在常规体外受精周期中单原核胚胎的原核形成和卵裂模式及对其发育潜能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通过时差成像系统(TLI)观察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单原核胚胎的发育特征,探讨原核形成方式、卵裂模式与囊胚形成的关系,评估单原核胚胎的发育潜能。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3月在南京鼓楼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常规体外受精(IVF)周期患者的单原核胚胎的175个周期胚胎行TLI动态观察,对其中228个单原核胚胎进行囊胚培养,回顾性分析胚胎的原核形成方式、卵裂模式和囊胚形成结局。结果原核形成方式上,10.09%(23/228)的胚胎的单原核为2个原核融合而成,其他胚胎始终只观察到1个原核。卵裂模式上,21.93%(50/228)胚胎卵裂模式正常,异常的卵裂模式包括非轴性卵裂、不均卵裂、非二倍性卵裂、卵裂球碎裂、发育停滞及未卵裂,其中非二倍性卵裂和卵裂球碎裂较为多见,17.11%(39/228)单原核胚胎有可移植囊胚评分〉ⅣCC,7.46%(17/228)的胚胎形成的囊胚评分≥ⅣBB。原核形成方式上,2个原核融合为1个原核的单原核胚胎的可移植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始终为1个原核者;卵裂模式上,可移植囊胚均来源于卵裂模式正常及仅发生非轴性卵裂的胚胎,其可移植囊胚形成率分别为66.00%和46.15%,而其他卵裂模式异常的胚胎无可移植囊胚形成。结论常规IVF周期的单原核胚胎具有一定的发育潜能,单原核胚胎的发育潜能与其原核形成方式和卵裂模式密切相关,2个原核融合为1个原核的单原核胚胎和卵裂模式正常者及仅发生非轴性卵裂者具有较高的可移植囊胚形成率。当患者无可移植的双原核胚胎时,可将2个原核融合为1个原核的单原核胚胎纳入选择范围,卵裂模式亦有助于筛选具有发育潜能的单原核胚胎,对正常及仅发生非轴性卵裂的单原核胚胎进行移植或冷冻,以提高卵子利用率。
- 招霞王珊珊蒋益群张宁媛孙海翔
- 关键词:体外受精
- 父方年龄及精子来源对ICSI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分析ICSI周期中父方年龄及精子来源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中心进行ICSI且女方年龄在30~34岁的患者,总例数为489例。将患者按是否临床妊娠分组,分析父方年龄(<30岁、30~40岁、>40岁)和精子来源(精液精子、附睾精子、睾丸精子)对于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临床妊娠组有348例,未临床妊娠组有141例;临床妊娠组与未妊娠组一般情况如女方年龄、基础FSH、体重指数、内膜厚度、可利用胚胎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是否临床妊娠作为因变量,精子来源和父方年龄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精子来源与临床妊娠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而父方年龄与临床妊娠相关(P<0.05);不同父方年龄组的一般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随着父方年龄的增长,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结论在ICSI周期中,随着父方年龄的增长,ICSI的临床妊娠率下降,而精子来源并不影响临床结局。
- 倪晓蓓王珊珊徐志鹏陈林君张宁媛孙海翔
- 关键词:ICSI精子来源临床妊娠率
- 不同冷冻方法造成的冻融胚胎卵裂球损伤对于移植完整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分裂期胚胎经玻璃化冷冻法和慢速程序冷冻法冻融后,不同胚胎卵裂球的存活状态对移植完整胚胎后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94个(共2 081枚分裂期胚胎)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根据胚胎冷冻保存方法和复苏后胚胎的卵裂球完整与否分为四组:玻璃化冷冻复苏后胚胎卵裂球均完整组(A组)552例,玻璃化冷冻复苏后胚胎卵裂球部分损伤组(B组)156例,慢速程序化冷冻复苏后胚胎卵裂球均完整组(C组)115例,慢速程序化冷冻复苏后胚胎卵裂球部分损伤组(D组)171例,四组均选择完整胚胎进行移植。比较四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抱婴回家率。结果 B、D组复苏的胚胎数显著高于A、C组(P均<0.01),在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抱婴回家率的比较中,A组显著高于B组(54.89%、44.87%,37.67%、31.39%,46.37%、35.90%(P均<0.05),C组与D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经不同冷冻保存技术解冻的无卵裂球损伤的优质胚胎,都具有较高的发育潜能。玻璃化冷冻技术中,卵裂球损伤胚胎中剩余胚胎的发育潜能低于复苏后均完整的胚胎;而慢速程序化冷冻技术中,胚胎卵裂球损伤对剩余胚胎的发育基本无影响。
- 曾惠明王珊珊张宁媛孙海翔
- 关键词:胚胎妊娠率种植率
- 单囊胚冻融周期中囊胚冷冻时期及冻融后囊胚再次扩张程度对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分析比较第5天(Day 5)、第6天(Day 6)的冻融单囊胚移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不同发育天数囊胚对冻融后胚胎的发育潜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以及囊胚解冻后的扩张程度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冻融单囊胚移植的患者211例,根据冷冻时间不同分为Day 5冷冻组(n=113)和Day 6冷冻组(n=9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早期流产率。根据囊胚解冻后2小时囊腔的扩张程度分为:部分扩张组(n=54)、完全扩张组(n=105)、孵出组(n=52),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结果:Day 5冷冻组的临床妊娠率(63.72%)和种植率(63.72%)均显著高于Day 6冷冻组(46.94%,46.94%)(P<0.05),Day 5冷冻组的流产率(13.89%)低于Day 6冷冻组(17.39%);冻融后部分扩张组的临床妊娠率(40.74%)和种植率(40.74%)均显著低于完全扩张组和孵出组的临床妊娠率(60.95%、61.54%)和种植率(60.95%、61.54%),三组的流产率依次递减但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18.18%、15.63%、12.50%)。结论:Day 5囊胚较Day 6囊胚具有更好的发育潜能,解冻后可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冻融后囊胚腔的扩张程度越好,其发育潜能越高,显著改善妊娠结局。
- 蒋益群王珊珊徐志鹏张宁媛孙海翔
- 关键词:玻璃化冷冻种植率
- 冻融胚胎卵裂球损伤对于移植完整胚胎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分裂期胚胎经玻璃化冷冻法冷冻复苏后,不同胚胎卵裂球的存活状态与移植完整胚胎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鼓楼医院生殖医学科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648例(共1 736枚分裂期胚胎),根据复苏后胚胎的卵裂球完整与否分为2组:胚胎卵裂球均完整组508例,卵裂球部分损伤组140例,均选择完整胚胎进行移植。比较2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抱婴回家率。结果 FET胚胎卵裂球部分损伤组复苏的胚胎数显著高于卵裂球完整组(P<0.01),在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抱婴回家率的比较中,卵裂球完整组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经玻璃化冷冻技术冻融的优质胚胎中,部分胚胎卵裂球损伤提示剩余完整胚胎的发育潜能低于复苏后均完整的胚胎。
- 曾惠明王珊珊张宁媛孙海翔
- 关键词:胚胎玻璃化冷冻妊娠率种植率
- 在OHSS高危患者中卵裂期胚胎移植与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比较卵裂期胚胎移植与囊胚移植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危患者首次冷冻复苏周期中应用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中心进行体外受精的首次冷冻复苏周期OHSS高危患者,均有卵裂期胚胎冷冻和囊胚冷冻,总例数为232例,将卵裂期胚胎移植组设为A组共84例,囊胚移植组设为B组共148例;分析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基础激素水平、内膜厚度及临床结局。结果 A组患者84例,行卵裂期胚胎移植,临床妊娠61例,临床妊娠率72.62%;B组患者148例,临床妊娠125例,临床妊娠率84.46%,临床妊娠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基础激素水平、体重指数、内膜厚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OHSS高危患者可以优先考虑囊胚移植。
- 倪晓蓓王珊珊张宁媛孙海翔
- 关键词:OHSS卵裂期胚胎囊胚临床妊娠率
- 胚胎发育潜能低下患者的冻融策略选择
- 2016年
- 目的:比较胚胎发育潜能低下的患者在冻融周期中移植不同时期胚胎的妊娠结局,以优化其冻融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10月于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治疗的57例常规体外受精(IVF)周期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中胚胎发育潜能低下患者的冻融周期临床资料。根据移植胚胎的时期分为分裂胚移植组(n=35)及囊胚移植组(n=22),比较两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早期流产率。结果:冻融周期中,Day3分裂胚移植组与Day5囊胚移植组相比,临床妊娠率(65.71%vs.63.63%)和种植率(50.00%vs.52.27%)相近;早期流产率虽无统计学差异,但分裂胚移植组的早期流产率有明显高于囊胚移植组的趋势(8.7%vs.0)。结论:冻融周期中,对胚胎发育潜能低下的患者建议优选囊胚移植,以降低早期流产风险。本研究结果需扩大样本后进一步探讨,为优化冻融周期的妊娠结局提供新思路。
- 王珊珊招霞蒋益群孙海翔
- 关键词:胚胎发育潜能早期流产
- 不同受精方式对单原核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单原核胚胎的发育潜能,为提高卵子利用率探寻可行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14个IVF周期和1306个ICSI周期的患者资料。按照年龄分为<30岁、30~35岁和>35岁3组,分析不同授精方式下女方年龄对单原核受精卵出现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35岁以下患者中,不同授精方式对单原核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结果:在IVF和ICSI 周期中,>35岁组的单原核受精卵形成率显著高于<30岁组(P<0.05)。35岁以下女性患者中,IVF组单原核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及优质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ICSI组(28.97%vs 12.12%,11.90%vs 0),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女方年龄、授精方式可能与异常受精的发生有关。在行辅助生殖技术(ART)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为临床提高卵子利用率提供新思路。
- 王珊珊曾惠明张宁媛孙海翔
- 关键词: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 ICSI周期卵子成熟度对胚胎发育与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研究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中卵子成熟度对受精、胚胎发育以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从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新鲜周期中未成熟卵子(MⅠ或GV)占获卵数50%及以上的ICSI周期为A组(n=33);2012年9月至12月,新鲜周期中未成熟卵子小于获卵数的20%为ICSI周期为B组(n=138)。比较两组胚胎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多核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结果:A组(n=33)获卵261枚,成熟卵子118枚;其中受精率80.51%,正常受精率72.88%,多核率6.78%,优质胚胎率47.37%,妊娠率30.30%,种植率19.30%;B组(n=138)获卵1330枚,成熟卵子1146枚,其中受精率89.97%,正常受精率86.39%,多核率1.13%,优质胚胎率61.64%,妊娠率59.42%,种植率40.88%。A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而多核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ICSI周期中,未成熟卵子比例过高可能影响胚胎的发育潜能及临床结局。
- 蒋益群王珊珊张宁媛徐志鹏孙海翔
- 关键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发育临床妊娠率
- 应用时差成像技术挑选优质胚胎改善单胚胎移植妊娠结局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应用时差成像(TLI)技术基于胚胎卵裂模式及时间参数进行胚胎挑选,对分裂期胚胎单胚胎移植(S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1将206个常规IVF周期患者胚胎行TLI动态观察,对其2 349枚非移植胚胎进行囊胚培养,回顾性分析胚胎发育的卵裂模式和时间参数,以囊胚质量为结局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优质胚胎筛选标准。2应用建立的优质胚胎筛选标准开展分裂期胚胎SET的前瞻性研究,用TLI观察88例常规IVF周期患者的胚胎发育情况,挑选优质胚胎进行SET,观察妊娠结局。结果:1分裂方式为正常卵裂、不均卵裂、非轴性卵裂的胚胎具有较高的优质囊胚形成率(分别为57.09%,44.44%及40.91%),时间参数从3-细胞分裂到4-细胞持续的时间(s2)(≤0.50 h)和发育至5-细胞的时间(t5)(≤48.93 h)对优质囊胚形成最具预测价值。2由此建立基于胚胎卵裂模式与时间参数的分层筛选模式,将其应用于分裂期胚胎SET,符合筛选条件的SET组临床妊娠率为73.24%(52/71)。结论:应用TLI,基于胚胎卵裂模式和时间参数建立了分层筛选模式,所挑选的优质胚胎可显著改善分裂期胚胎SET的妊娠结局。
- 王珊珊招霞倪晓蓓张宁媛颜桂军孙海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