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峰

作品数:26 被引量:94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酶链反应
  • 7篇聚合酶
  • 7篇聚合酶链反应
  • 7篇合酶
  • 6篇皮肤
  • 4篇衣原体
  • 4篇支原体
  • 4篇沙眼
  • 4篇沙眼衣原体
  • 4篇生殖道
  • 4篇泌尿
  • 4篇泌尿生殖
  • 4篇泌尿生殖道
  • 3篇性病
  • 3篇人乳
  • 3篇乳头
  • 3篇生殖道感染
  • 3篇肿瘤
  • 3篇脲支原体
  • 3篇细胞

机构

  • 23篇北京协和医院
  • 4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新疆疾病预防...

作者

  • 24篇王晓峰
  • 14篇王家璧
  • 13篇刘跃华
  • 8篇郑和义
  • 7篇王宏伟
  • 7篇方凯
  • 5篇郑占才
  • 4篇晋红中
  • 4篇邵燕玲
  • 3篇刘秀荣
  • 3篇王宝玺
  • 3篇王林娜
  • 3篇李军
  • 2篇毛旭明
  • 2篇张保如
  • 1篇盛瑞媛
  • 1篇许少侠
  • 1篇杨汉英
  • 1篇曹经江
  • 1篇王志勤

传媒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临床皮肤科杂...
  • 3篇中国性病艾滋...
  • 3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岭南皮肤性病...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地方病通报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医学检验与临...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8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管状发鞘并发斑秃1例被引量:1
2005年
左亚刚方凯王晓峰
关键词:斑秃
突变型P53基因产物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
1997年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皮肤鳞状细胞(SCC)和基底细胞癌(BCC)中P53基因突变产物。结果显示,正常皮肤粘膜组织中无P53蛋白表达,而在肿瘤标本中,36例SCC中55.6%(20/36),33例BCC45.5%(15/33)P53蛋白过度表达,两者换显著性差异(X^2=0.33,P>0.05),源于肛门-生殖器周围的SCC中的67%(8/12)P53免疫组化阳性,P53基因产物可以在肿瘤组织和/或其表皮中表达。结果提示P53基因突变在皮肝恶履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53免疫组化对皮肤恶性肿瘤有一定诊断价值,但不断鉴别BCC和SCC。SCC组织学分化程度可能与P53基因突变无关。
毛旭明王家璧方凯晋红中王宝玺王晓峰
关键词:P53突变BCC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
2001年北京地区1200例性病门诊患者支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观察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支原体 (Ureaplasmaurealyticum ,Uu)和人型支原体 (Mycoplasmahominis ,Mh)的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 (BioMerieux)公司生产的集培养鉴定、菌落计数和药敏实验为一体的MycoplasmaIST培养试剂盒 ,对性病门诊拟诊为非淋菌性尿道炎 (NGU)的患者进行Uu ,Mh检测及药敏分析。结果  12 0 0例患者中支原体感染者 3 96例 ,阳性率 3 3 .0 0 %;支原体对氧氟沙星耐药率最高 ,为 62 .88%。结论 ⑴北京地区Uu和Mh感染在NGU病人中占一定比例 ,值得重视 ,支原体尤其是Uu对氧氟沙星耐药率最高 ,其次为红霉素 ,这可能与本地区感染株及抗生素的使用有关 ;⑵MycoplasmaIST试剂盒操作简单、结果客观准确 ,敏感性和特异性好 。
马金翠邵艳玲王晓峰郑和义王宝玺刘方
关键词: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复合PCR同时检测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被引量:5
1998年
目的:建立复合PCR同时检测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方法:用复合PCR检测了116例尿道(宫颈)拭子,与传统方法及单对引物PCR对照。结果:与NG涂片或培养、CT直接免疫荧光检查、UU培养比较,复合PCR检测NG、CT、UU敏感性分别为100%、96.9%和33.3%,特异性分别为94.3%、92.9%和94.4%,与NG-PCR、CT-PCR、UU-PCR的符合率分别为100%、97.4%和41.3%。结论:复合PCR可快速、敏感、特异地一次性检出NG、CT、UU泌尿生殖道感染,并可初步区分UU正常寄居抑或致病二种不同状态。
郑占才王家璧王宏伟王宏伟王晓峰
关键词:奈瑟氏球菌淋病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
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上皮瘤中c-myc蛋白的表达被引量:1
1999年
摘要利用鼠抗单克隆抗体cmyc9E103,过氧化物酶的方法,研究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鳞状细胞癌(SCC)30例和基底细胞上皮瘤(BCE)31例皮损标本中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其中SCC中cmyc蛋白阳性8例,染色是核内着色,强阳性。而BCE中仅1例阳性。因此,推测cmyc蛋白过表达可能是恶性肿瘤的一种恶性程度标志。
晋红中王家璧刘跃华毛旭明王晓峰方凯
关键词:皮肤肿瘤基底细胞上皮瘤C-MYC基因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阳性患者1359例药敏分析被引量:12
2004年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多由衣原体、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及生殖支原体[1,2]感染引起.近年来因发病率逐渐上升,加上抗生素的不规则使用,支原体对部分抗生素已经出现了耐药.为了解北京及周边省市临床株支原体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我们对北京协和医院性病中心2001-2002年分离培养出的1 708株支原体进行了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李军郑和义邵燕玲王晓峰
关键词:支原体泌尿生殖道药敏试验
左旋氧氟沙星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2年
晋红中王家璧王晓峰刘跃华郑和义
关键词:左旋氧氟沙星非淋菌性尿道疗效观察宫颈炎
用PCR技术检测皮肤表皮肿瘤组织HPV DNA被引量:1
1997年
应用多对引物PCR方法检测58例皮肤表皮肿瘤(Bowen’s病17例,Queyrat增殖性红斑5例,鲍温样丘疹病1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20例)石蜡包埋组织中HPV6、11、16及18DNA。Bowen’s病HPV16DNA2例(2/17)阳性,Queyrat增殖性红斑HPV16DNA1例(1/5)阳性,鲍温样丘疹病HPV16DNA9例(9/16)阳性,皮肤鳞状细胞癌HPVDNA20例均阴性。提示鲍温样丘疹病可能与HPV16感染有密切关系,在少数Bowen’s病和Queyrat增殖性红斑中HPV16可能是多种致癌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刘跃华王家璧王晓峰方凯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表皮肿瘤聚合酶链反应
50例皮肤划痕症临床病理及血清总IgE含量测定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对50例皮肤划痕症患者进行了病理观察,并测定其血清总IgE含量,另选30名正常人作对照。测定结果表明,患者组的血清IgE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作者讨论了IgE增高在本病发病中的可能意义。
王志勤张保如王晓峰陈定一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E病理
以皮肤损害为主的恶性淋巴瘤转化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1992年
恶性淋巴瘤是网状内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多原发于淋巴结,亦可原发于结外器官,且可转化为同一细胞系的白血病。现报告1以皮肤损害为主的恶性淋巴瘤,5个月内转化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而死亡的病例。 病例报告 陈×,男,15岁,学生,全身泛发红斑块、结节1个月,伴高烧半个月。在外院按血管炎治疗(用各种抗菌素及静滴氢化可的松等),病情不能控制,于1988年9月9日转至我院。入院检查T38℃,BP100/90,急性病容,消瘦,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胸骨叩痛(一),腹平软压痛(一),肝脾可触及。
张保如王晓峰李德高
关键词:淋巴瘤白血病淋巴细胞性皮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