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慧林

作品数:13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支气管
  • 5篇气管
  • 4篇支气管镜
  • 4篇气管镜
  • 2篇支气管镜检
  • 2篇支气管镜检查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镜检
  • 2篇非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肺癌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气
  • 1篇胸膜
  • 1篇胸膜固定
  • 1篇胸膜固定术

机构

  • 13篇郑州市第三人...

作者

  • 13篇王慧林
  • 5篇武玉荣
  • 3篇李清贤
  • 1篇冯金顺
  • 1篇徐栓红
  • 1篇李国吾
  • 1篇董秀娟
  • 1篇杨静
  • 1篇曹旸

传媒

  • 3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国际呼吸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 1篇中华肺部疾病...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脓肿的介入治疗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随着医学介入技术的提高,针对肺脓肿的介入治疗方法,普通的经皮置管引流术和内镜下引流术已经臻于成熟。近年来,由于继发性肺脓肿发病率的提高,研究显示新兴的支气管内超声导管鞘下引流术、微创真空辅助闭合疗法有望成为治疗继发性肺脓肿的有效的介入手段。
刘雪王慧林徐栓红
关键词:肺脓肿介入疗法
氩氦刀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氩氦刀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呼吸衰竭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在CT引导下局麻行冷冻治疗,术中、术后监测心率、呼吸、血压、指脉氧、血气分析等变化,术后绝对卧床休息,持续吸氧。出现呼吸衰竭后行支气管镜检查,需要时给予抽痰、临时植入气管支架或高频电刀消融治疗,以畅通气道。结果术后1h^4天9例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其中8例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础,死亡1例。结论在此类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支气管镜介入干预,能降低呼吸衰竭发生率或减轻呼吸衰竭的程度。
王慧林曹旸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氩氦刀呼吸衰竭
经支气管镜局部灌注两性霉素B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局部灌注两性霉素B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22例确诊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例全身应用伏立康唑(4mg/kg,每12小时给药1次)联合给予经支气管镜灌洗后,两性霉素B25mg+生理盐水10ml局部保留灌注治疗;对照组11例全身应用伏立康唑(4mg/kg,每12小时给药1次),维持至治疗结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注两性霉素B治疗肺部真菌感染安全、疗效好、疗程短、经济。
王慧林武玉荣冯金顺董秀娟
关键词:支气管镜两性霉素B真菌感染
内镜面罩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内镜面罩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安全性。方法选取12例患者,使用5#内镜面罩吸纯氧3 min后,芬太尼0.05 mg+异丙酚1~2 mg/kg诱导麻醉,面罩侧孔连接麻醉机,随自主呼吸手法辅助通气,使气道压控制在20 mm H2O(1 mm H2O=0.0098 kPa)以下,分钟通气量6~8 L。气管镜经面罩插入孔插入镜检。监测检查前、检查中、完全清醒时的血压、脉搏、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查中的不良反应,麻醉状态对操作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支气管镜的检查,未出现恶心呕吐、误吸、心律失常、低氧血症、插入困难及操作活动不便等不良反应。患者对检查均无痛苦及其他不适感觉记忆,愿意再次接受检查率为100%。结论内镜面罩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能进一步提高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王慧林武玉荣杨静
关键词:内镜面罩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改善的影响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 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10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Bi PAP治疗,观察组予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Bi PAP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肺功能[1s用力呼吸容积(FEV1)、1s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改善及动脉血气指标[pH、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变化情况,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 12%高于对照组(74. 51%,P <0. 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72h后观察组HR、RR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PaO_2、pH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肺功能、呼吸功能,改善动脉血气状况。
武玉荣王慧林李国吾
关键词: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BIPAP肺功能
后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囊性变并瘤内出血1例
2022年
报道1例因“后纵隔占位压迫气道”为主要症状就诊的甲状旁腺腺瘤囊性变并瘤内出血病例。患者入院时主诉咽痛、声音嘶哑,胸部CT提示后上纵隔占位,占位性病变体积进行性增大,出现气道及食道压迫症状,经过2次穿刺病理及手术病理明确诊断为:后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囊性变并瘤内出血。通过该例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扩展纵隔占位的诊治思路,提高此类疾病诊断意识。
刘雪王慧林王玉杰范丽娟
关键词:瘤内出血囊性变压迫症状纵隔占位后纵隔
内科胸腔镜对胸腔积液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以及应用内科胸腔镜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接受内科胸腔镜诊断的142例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内科胸腔镜对胸腔积液的诊断阳性率和分析病因。将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分为胸腔镜组和对照组。胸腔镜组给予内科胸腔镜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对照组胸给予胸腔引流管内灌注滑石粉而实现胸膜固定。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在142例胸腔积液患者中,有136例经内科胸腔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明确诊断,确诊率达95.8%。其中恶性胸腔积液(含恶性胸膜间皮瘤2例)85例(59.9%),结核性胸膜炎31例(21.8%),肺炎旁积液13例(9.2%),非特异性炎症7例(4.9%),原因不明胸腔积液6例(4.2%)。确诊的8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胸腔镜组56例,1个月后复查有效率为91.1%,完全缓解率为82.1%;对照组29例,1个月后复查有效率为69.0%,完全缓解率为48.3%,两组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786、10.555,P值分别为0.009、0.001)。结论内科胸腔镜对胸腔积液具有较好的确诊率,内科胸腔镜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可以有效地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李清贤王慧林
关键词:内科胸腔镜胸腔积液滑石粉胸膜固定术
经气管镜球囊扩张治疗气管瘢痕性狭窄二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的分析,探讨瘢痕性气道狭窄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气管瘢痕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式,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例1为气管中段膜状狭窄,长度1.5cm,最窄直径5.7mm,在喉罩全身麻醉下高压球囊扩张治疗一次成功。例2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气管下段马蹄形增生性狭窄伴气管软骨塌陷,病灶水肿明显,刷检、经支气管镜淋巴结活检术(TBNA)病理提示炎性肉芽水肿,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水肿较前减轻,通气改善,半年后复查CT,狭窄及软骨塌陷较前明显好转。结论提高气管瘢痕性狭窄的预防意识,选择治疗方式时应简单化、个体化,尽可能减少医源性损伤或激惹。
王慧林张弘庆
关键词:支气管镜球囊扩张瘢痕性狭窄
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技术在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原体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呼吸系统感染发病率高,早期明确感染的病原体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目前病原体培养仍是临床病原学诊断的主要方式,但其敏感性低、耗时较长,不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具有覆盖病原体广泛、快速、无偏倚、无需特异性扩增的优势,在鉴定罕见、混合感染、免疫抑制患者感染和常规检测方法难以检测到病原体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其也有特异性较低、公认判读标准缺乏、测序结果与治疗关系不明确、耐药基因检测困难、价格较高等不足。在临床应用中,宏基因组学测序与传统微生物检测技术具有相互补充的作用,两者结合使用能够提高临床诊断效能。本文就近年来宏基因组学测序方法在临床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王慧林刘雪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免疫功能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9例已无手术时机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复方苦参注射液+化疗(治疗组)29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30;两组给予NP方案化疗,化疗前1d及化疗后1周取外周血测定血常规、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结果化疗后对照组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3.2±1.6)×109/L,淋巴细胞转化率为(9.1±2.4)%;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5.2±2.6)×109/L,淋巴细胞转化率为(19.5±2.6)%。治疗组CD4+及CD8+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36.7±2.1)%和(38.5±1.7)%,对照组分别为(30.2±1.3)%和(24.6±1.4)%。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减轻化疗药物毒性、护肝、升高白细胞、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王慧林李清贤
关键词:复方苦参注射液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