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华

作品数:32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霍英东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历史地理
  • 7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艺术

主题

  • 10篇考古
  • 7篇遗址
  • 6篇史前
  • 6篇考古学
  • 6篇古学
  • 4篇人口
  • 4篇龙山文化
  • 4篇墓葬
  • 3篇人口规模
  • 3篇年龄
  • 3篇流域
  • 3篇黄河流域
  • 3篇河流域
  • 2篇性别
  • 2篇研究方法
  • 2篇仰韶时代
  • 2篇中华民族
  • 2篇人口年龄
  • 2篇人口年龄构成
  • 2篇人口数

机构

  • 20篇西南民族大学
  • 10篇山东大学
  • 3篇吉林大学
  • 1篇四川省文物考...

作者

  • 32篇王建华
  • 1篇王强
  • 1篇曹静
  • 1篇李春华
  • 1篇栾丰实

传媒

  • 5篇东方考古
  • 4篇华夏考古
  • 3篇考古
  • 2篇四川文物
  • 2篇文物
  • 1篇文博
  • 1篇绥化师专学报
  • 1篇考古学报
  • 1篇中原文物
  • 1篇考古与文物
  • 1篇西藏研究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文物春秋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长江文明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东济南月庄遗址后李文化时期石器研究
2023年
本文对月庄遗址后李文化时期所出石器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类型学分析,我们认为其工具套并不完整,缺少石铲及石刀等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工具类型。其中的有足磨盘应该与裴李岗文化有直接关系。通过石料质地及产源分析,我们发现当时先民对器类与石料之间的对应关系有了明确认识,而石料则多为就近取材。通过微痕及淀粉粒分析,我们认为磨盘与磨棒应是一种多功能食物加工工具,锛和斧的功能则主要是加工木、骨等硬性物质,石球则很可能是砸击坚果所用。
王强栾丰实王建华
关键词:后李文化石器类型学分析石料
大溪遗址单人墓葬人口自然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大溪遗址自1958年发现以来①,共经过6次发掘,遗址的出土资料比较丰富,前人在其分布范围、年代与分期、分区与类型等方面研究较深入,但是就大溪遗址人口研究还比较薄弱,有也仅限于某一类随葬品的比较研究,或是将其作为文章组成部分,缺乏系统专门的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墓葬人骨鉴定资料对不同时期各性别墓葬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大溪遗址人口自然结构与社会发展进程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对整个大溪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的人口研究有所助益。
王建华曹静
关键词:遗址墓葬人口
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墓地人口自然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
王建华
河南仰韶时代人口规模及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人口是社会复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了解不同时代的基本人口规模对于阐释社会复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河南仰韶时代人口规模的初步确定为研究当时的社会发展阶段、环境变迁以及后代的人口规模奠定了基础。
王建华
关键词:仰韶时代人口规模
蒙城尉迟寺遗址单人墓人口自然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
2013年
蒙城尉迟寺遗址位于安徽省蒙城县许町镇毕集村东150米,西南距蒙城县城20千米,东北距宿州40千米。遗址相传是为纪念唐代大将军尉迟敬德在此屯兵而建,故称'尉迟寺',20世纪70年代初曾是当地小学校址[1]。1989~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13次发掘该遗址,共发现新石器时期墓葬308座[2]。遗址发掘中收集大量墓葬、成组的红烧土排房建筑、兽坑、祭祀坑、围沟等各类遗存的资料,还充分运用科技考古技术对人骨遗存、动物遗存、植物硅酸体和孢粉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王建华曹静
关键词:遗址遗存墓葬
新夷夏东西说商榷被引量:6
2004年
海岱龙山文化与岳石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中间除有一段时间上的缺环之外 ,不存在所谓的“断层”。岳石文化与海岱龙山文化以及更早的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前后相继 ,都是东夷族先民创造的文化。从主体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讲 ,先夏有夏 ,亦有东夷。海岱龙山文化与辽东半岛地区同时代文化以及中原龙山文化在较早时期就已开始了文化上的交流 ,其中海岱龙山文化与辽东半岛地区的龙山时代文化在文化面貌上基本相同 ,应属同一文化谱系 ,而作为其后续文化的岳石文化亦应属于同一族属。中国古史的研究特别是族属的研究应该开展多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充分把握考古学文化的内涵 ,不能简单对应 ,也不能盲目否定。
王建华
关键词:岳石文化
聚落考古综述被引量:17
2003年
聚落考古研究的探索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考古资料的极大丰富和外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引入,聚落考古研究逐渐深入。本文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聚落考古的定义和内容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作为一种考古学方法,聚落考古应该加强对于人和自然环境的研究。与此同时,还必须加强聚落考古资料共时性的确定。
王建华
关键词:聚落考古社会关系人类学民族学人文地理学共时性
史前人口规模研究方法的反思——基于尹湾汉简的研究
2023年
199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尹湾汉墓出土的一批简牍,对汉时户籍数据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本文在研究过程当中,尝试利用史前人口计算模型,在考古发掘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和分析西汉东海县的总体人口规模,以验证历史记载西汉末期户籍资料的真实性。计算得出两者数据比例为64%,可作为今后人口计算的误差比例,以减少人口计算中可能出现的差异。影响汉代人口变动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基于这三个数据,本文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影响人口变化的各种原因。
熊佩王建华
关键词:尹湾汉简研究方法
黄河流域史前人口性别研究
2013年
性别作为人口自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直接相关。黄河流域史前人口存在"高性比"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史前人口的婚姻形态构成。黄河流域史前时代不同性别人口的死亡率、健康状况,在不同时代存在明显差异,这些与社会复杂化进程存在直接的关系。
王建华
关键词:黄河流域性别
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人口年龄构成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人口的年龄构成不仅反映人口的再生产状况,而且也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动情况。在系统梳理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人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的统计,可进一步了解这一地区史前人口年龄构成的基本情况以及人口年龄构成与社会复杂化进程的关系。
王建华
关键词: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人口年龄构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