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山荭

作品数:54 被引量:22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46篇小麦
  • 25篇矮败
  • 25篇矮败小麦
  • 15篇育种
  • 13篇基因
  • 12篇不育
  • 10篇选育
  • 8篇轮选987
  • 8篇核不育
  • 7篇等基因
  • 7篇性状
  • 7篇基因系
  • 6篇等基因系
  • 6篇育种技术
  • 6篇太谷核不育
  • 6篇近等基因
  • 5篇太谷核不育小...
  • 5篇小麦品种
  • 5篇近等基因系
  • 5篇核不育小麦

机构

  • 28篇中国农业科学...
  • 2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52篇王山荭
  • 46篇杨丽
  • 45篇刘秉华
  • 11篇刘宏伟
  • 9篇朱光
  • 9篇周阳
  • 4篇孟凡华
  • 4篇杨建平
  • 4篇鲍海滢
  • 4篇位运粮
  • 3篇张清海
  • 3篇夏兰芹
  • 3篇崔淑兰
  • 3篇李文学
  • 2篇孟繁华
  • 2篇孟凡华
  • 2篇洪立中
  • 1篇宋梅芳
  • 1篇杜丽璞
  • 1篇孟繁华

传媒

  • 7篇作物杂志
  • 7篇作物学报
  • 3篇农业科技通讯
  • 3篇国外农学(麦...
  • 2篇中国农业科技...
  • 2篇玉米科学
  • 2篇生物学通报
  • 2篇遗传
  • 2篇中国种业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北京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品种资源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2008年中...
  • 1篇中国科协20...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2005年全...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5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4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矮败小麦及其近等基因系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在矮败小麦中,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2与显性矮秆基因Rht10在4D染色体短臂上连锁十分紧密,交换率仅有0.18%,矮败小麦接受其它小麦品种的花粉,后代群体中的一半矮秆株表现雄性...
刘秉华杨丽王山荭
文献传递
一种选育小麦新品种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选育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它包括:1)以矮败小麦为母本,以具有目标性状的15-20个优良品种系为父本,分别进行杂交,得到F<Sub>1</Sub>代;以该F<Sub>1</Sub>代中的矮秆不育株为母本,以带...
刘秉华王山荭杨丽
文献传递
小麦等基因系及其应用被引量:7
1994年
本文评述了等基因系的概念,以实例说明了产生小麦等基因系的途径和方法,综述了利用等基因系组建多系品种、研究单基因效应、探讨个别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和贡献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刘秉华王山荭杨丽
关键词:小麦等基因系
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取得突破被引量:1
2005年
田清震叶兴国王山荭
关键词:育种技术矮败小麦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作物
矮败小麦创制与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建立
刘秉华杨丽王山荭
以我国优秀遗传资源太谷核不育小麦和矮变一号为材料,国际首创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2和显性矮秆基因Rht10在4D染色体短臂上紧密连锁的矮败小麦。矮败小麦是理想的轮回选择工具,研究出一套简单有效且相对量化的轮回选择技术,获得...
关键词:
关键词:矮败小麦轮回选择
冬小麦新品种轮选987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规程被引量:5
2006年
朱光刘秉华杨丽王山荭刘宏伟
关键词:轮选987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规程矮败小麦轮回选择
一个新的小麦核不育材料的发现和鉴定被引量:11
1996年
从轮选可育株衍生的后代中发现一个雄性不育株,即P740不育材料.在P740不育材料第1、2、3次姊妹交后代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分别符合4:1、7:5和15:13.在第2次姊妹交后代中可育株产生的40个株系中,7个株系的行性分离比是15:1,33个株系是3:1,二者约分别占1/7和6/7。以上结果表明,P740是一个双隐性基因控制的核雄性不育材料.本文提出了计算隐性核不育材料姊妹交后代育性分离比率的公式.
刘秉华王山荭杨丽
关键词:小麦雄性不育隐性基因
利用矮败小麦建立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
矮败小麦是我国特有的遗传资源.它结合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和矮变一号降秆作用强的特点于一体,其后代总是有一半靠异交结实的矮秆不育株和一半靠自交结实的非矮秆可育株,是理想的轮回选择工具.以矮败小麦为基础,轮回选择为核心...
杨丽王山荭刘秉华
关键词:矮败小麦育种技术高效育种
文献传递
北方冬麦区高产小麦新品种轮选987被引量:2
2004年
杨丽刘秉华王山荭刘宏伟朱光
关键词:轮选987高产小麦可育株麦区矮败小麦冬麦
黄淮冬麦区小麦冬、春性改良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初探被引量:5
2010年
通过对小麦品种石麦12春化特性的遗传和分子标记研究,探索黄淮冬麦区小麦冬、春性改良途径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石麦12与冬性品种石家庄8号杂交后代F2:3株系中的春性株系、冬春性分离株系、冬性株系的分离比例符合1∶2∶1,表明石麦12具有一个显性春化基因,经已知春化基因的基因特异性标记鉴定为Vrn-D1。利用Vrn-D1的基因特异性标记对上述F2:3株系进行冬、春性鉴定的结果与表型鉴定结果一致,说明该分子标记可用于小麦冬、春性改良中对Vrn-D1的辅助选择。在高海拔、长日照地区夏播是小麦冬、春性表型鉴定的一个快速、简便途径。
张晶吴锁伟刘秉华宋梅芳周朋郭春燕詹克慧王山荭杨丽董冬于立强李辉利周阳杨建平
关键词:小麦育种春化基因分子标记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