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波 作品数:59 被引量:631 H指数:16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水利工程 生物学 更多>>
西藏纳木错湖芯正构烷烃及其反映的8.4ka以来的环境变化 被引量:10 2008年 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纳木错NMLC-1孔湖芯沉积物中的正构烷烃,利用GC/MS进行了测试。在已经建立的深度一年代曲线基础上,通过分析正构烷烃的组成与含量,结合TOC,TN和CaCO3等环境代用指标,重建了纳木错湖区约8.4ka以来的环境变化历史。结果表明:约8.4-6.7kaBP期间,环境较温暖,降水呈增加趋势,末期变冷干。约6.7-2.9ka BP期间可分为两个亚期,早期温暖湿润,至6.0ka BP左右达到环境最适宜期;晚期温度波动降低,陆生植被和沉水植物退化,以3.0ka BP左右的冷事件结束。约2.9ka BP-现在,冷暖交替,1.4ka BP左右开始趋于干燥,600-400a BP间的降温体现了小冰期特征。 林晓 朱立平 汪勇 王君波 谢曼平 鞠建廷 Roland Mausbacher Antje Schwalb关键词:湖泊沉积 正构烷烃 纳木错 青藏高原 西藏纳木错沉积物单水方解石出现前后的环境变化 被引量:21 2008年 2005年在西藏纳木错水下60m处钻取一支332cm的湖芯,沉积物皆为灰黑-黑色碳酸盐粘土。对湖芯1cm间隔取样并进行X射线、扫描电镜、Sr/Ca和碳酸盐含量的分析。研究发现,纳木错湖底0~258cm沉积物中出现了单水方解石,扫描电镜下该矿物晶形完好,这是个亚稳定矿物,具有重要环境意义。利用碳酸盐含量(24.12%~54.52%)、Sr/Ca比值(〈0.006)、方解石中Mg含量(MgCO3mol%〈3.325%)、石膏、粘土矿物(伊利石和镁绿泥石)、单水方解石成因和沉积速率讨论了单水方解石形成前后湖泊环境的变化。2.1cal.kaB.P.单水方解石开始出现,此时纳木错湖水性质推断为pH〉8.6,molMg/Ca〉6.5,Ca2+和SO42-离子浓度足以沉淀少量石膏,演化至现代,表层湖水性质为pH:9.4,molMg/Ca=10.03~15.03,SO4^2-浓度较高,Ca2+含量低,不足以沉淀石膏。单水方解石出现之前的3.0~2.1cal.kaB.P.时期,沉积速率低(0.134mm/a),蒸发作用强度不稳定,湖水温度低,矿化度呈上升趋势。该矿物出现后的2.1~1.7cal.kaB.P.时期,沉积速率快(1.639mm/a),矿化度稳定,气温低,1.8cal.kaB.P.温度达到最低值,为气候冷事件的表现。较快的沉积速率(〉1.168mm/a)是纳木错单水方解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碳酸盐沉积加快和入湖碎屑物质增加是沉积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 李明慧 康世昌 朱立平 王君波 张强弓 谢曼平 游庆龙关键词:环境矿物 碳酸盐矿物 湖泊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中部16500年前的大气环流变化 青藏高原受中低纬度西风和印度季风两大环流控制。由于两个环流给青藏高原带来不同的水汽,从而构成不同的水热组合,而这种组合又会影响其上层大气,并且对更大范围的天气气候产生影响。北大西洋的温盐环流被认为是引起气候波动的主要源地... 朱立平 吕新苗 王君波 彭萍 李泉 Thomas Kasper Gerhard Daut Peter Frenzel Antje Schwalb Roland M(a)usbacher关键词:青藏高原 大气环流 花粉 湖芯沉积物揭示的末次冰消开始时期普莫雍错湖区环境变化 被引量:63 2006年 文章讨论了末次冰消开始时期青藏高原南部普莫雍错湖芯沉积反映的环境暖湿化以及原因。通过对现代湖泊和周边河流水文状况调查,发现流域内发育众多冰川,冰川融水构成维持湖面稳定的重要来源;湖面以及湖泊沉积环境的变化与冰川融水以及相应的温度改变具有密切的联系。利用湖泊沉积岩芯PM-1孔,通过加速器^14C测年和粒度、元素、碳酸盐含量、总有机碳以及有机碳同位素、总氮、分子标志化合物、孢粉等环境指标的分析,发现在16.4~15.4cal.kaB.P.有大量流水进入湖泊,使湖面扩大,湖水加深;流域地表产生大量有机碎屑,并被流水带入湖泊进行沉积;流域内的喜湿植被得以发展。该时段湖泊扩张、陆源植被发展的原因一方面得益于冰期过后气候向温暖湿润方向转化,另一方面温度上升带来大量冰川融水则可能具有更加重要的影响,对于深入理解当前青藏高原冰川普遍退缩和一些湖泊的水面上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朱立平 鞠建廷 王君波 西村弥亚 守田益宗 吴艳红 冯金良 谢曼平 林晓关键词:青藏高原 湖泊沉积 环境变化 冰消期 一种用于深水湖泊取心钻探的系统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深水湖泊取心钻探的系统装置,包括水上工作平台、推进系统、锚固系统、套管系统和钻探系统。相比于现有技术,该装置的水上工作平台结构合理,其结构间隙可有效分散和降低风浪产生的水平推力,且受力均衡,自重较... 王君波 黄卫东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纳木错湖底沉积物地球物理勘测初步研究 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的纳木错是典型的高原深水大湖,湖面海拔4730m,湖泊面积现已超过2000km2,湖中深水区最大水深约达100m,是青藏高原上目前已知为数不多的高海拔深水大湖。纳木错地区主要受印度季风和西风系统的共同影... 王君波 Gerhard Daut Volkhard Spiess 鞠建廷 Stefan Wenau Fabian Gernhardt 朱立平关键词:湖泊沉积物 纳木错 青藏高原 季风期前后西藏纳木错湖水及入湖河流水化学特征变化 被引量:13 2013年 2011年季风期前和季风期后,分别对纳木错湖中两个站点的湖水和周边16条入湖河流进行水样采集,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湖水中各离子含量在季风期后都比季风期前有明显的增加,其中Mg2+在两个站点分别增加46.84%和46.95%,Ca2+分别增加67.02%和75.11%,HCO3-分别增加27.61%和25.02%。河水中大部分离子含量也都表现为季风期后的增加,而F-、Cl-和NO3-则表现为降低趋势。离子含量的动态变化主要受流域内风化作用影响,即风化产物是造成大部分离子含量升高的主要来源,而蒸发作用对湖水离子含量的升高也起一定作用。 王君波 鞠建廷 朱立平关键词:纳木错 西藏玛旁雍错和拉昂错水深、水质特征及现代沉积速率 被引量:25 2013年 基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在玛旁雍错和拉昂错开展的2次野外湖泊调查,本文简要报道这2个藏南内流水系湖泊的水深分布、湖水理化特征及湖泊现代沉积速率.测深结果显示玛旁雍错湖盆形状规则,深水区坡度平缓,最大水深为72.6 m;拉昂错北部为较浅的河流冲积扇,通过狭长的水道与开阔的南部湖区相连,南部湖区中心平坦,实测最深处49.03 m;根据水深数据计算的玛旁雍错和拉昂错水量分别为1.462×1010m3和5.711×109m3.玛旁雍错湖水剖面水质在垂直方向上呈现明显的分层结构,温跃层介于25~35 m之间,温度梯度为0.17℃/m,水体pH、电导率和溶解氧在温跃层具有同步变化特征;拉昂错湖水温跃层与玛旁雍错相比不明显,5~15 m间温度梯度为0.16℃/m,湖水pH与溶解氧呈反相变化,这可能与水生植物呼吸作用有关.2个湖泊湖水的主要离子组成特征除Ca2+外基本相同,拉昂错主要离子浓度约为玛旁雍错的3倍,而Ca2+则约为玛旁雍错的1/2;利用210Pb和137Cs方法对玛旁雍错和拉昂错的短岩芯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2个湖泊近代沉积速率分别约为0.31 mm/a和0.65 mm/a. 王君波 彭萍 马庆峰 朱立平关键词:水深测量 理化性质 现代沉积速率 青藏高原 花粉揭示的青藏高原西南部塔若错全新世以来植被与气候变化 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活塞采样器在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塔若错60m水深处获得3.1m沉积岩芯.通过AMS14^C测年、花粉、粒度和无机碳分析,恢复了青藏高原西南部全新世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结果显示,全新世初期(10200~8900 cal a BP),植被由高寒草原向高寒草甸转换,气候由冷干向暖湿发展:全新世早期(8900~7400 cal a BP),植被由高寒草甸到高寒草原的转换,气候相对干旱,但偏暖:全新世中期(7400~3300cal a BP),植被从高寒草原向高寒草甸或草甸化草原转换,气候以冷湿为主:全新世晚期(3300c ala BP至今),植被逐渐被高寒草原取代,气候变得寒冷干旱.塔若错全新世早期和中晚期的特征气候事件表明,该地区明显受到西风区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在全新世中期更多受印度季风环流控制.尤其是中晚全新世塔若错的湖泊沉积环境记录对于进一步阐述西风/季风在该地区的影响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马庆峰 朱立平 吕新苗 郭允 鞠建廷 王君波 汪勇 唐领余关键词:花粉 气候变化 全新世 青藏高原 西藏纳木错水深分布及现代湖沼学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29 2009年 2005-2007年对西藏最大的湖泊——纳木错进行了三次综合考察,获得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和研究材料.本文简要报道纳木错水深测量及其现代湖沼学特征的初步结果等深线图显示纳木错是一个高海拔的深水湖,湖盆中部是一个水深超过90m底部较为平坦的盆地.考察中发现湖泊西北部出现了两个小岛,而1970s考察时仍为半岛,因而水深数据提供了近30年来纳木错湖面上升的有力证据.现场水质测量在16个站点进行,覆盖了除东部湖区以外的大部分湖面范围,结果显示表层水的温度、pH、溶解氧、电导率和环境光的平均值分别为11 63℃、9.13、7 93mg/L、1839μS/cm、2582μmol/(s·m^2).根据湖水特征的垂直变化,较深水域的湖水显示了明显的分层特征:上层湖水从表层到约18-20m,水质参数均一,温度较高,光照充足;中间层范围约为20-60m,是一个明显的温跃层;底层水性质也很稳定,水温很低几乎没有光线到达,形成了寒冷黑暗的深水区. 王君波 朱立平 Gerhard Daut 鞠建廷 林晓 汪勇 甄晓林关键词:水深测量 温跃层 纳木错 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