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牟敏红

作品数:16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艾滋病
  • 5篇淋巴
  • 5篇艾滋病患者
  • 5篇病患
  • 4篇细胞
  • 4篇病理
  • 3篇肝炎
  • 3篇HIV/AI...
  • 3篇病理学
  • 3篇病理学分析
  • 2篇血型
  • 2篇血型鉴定
  • 2篇血型抗体
  • 2篇浅表
  • 2篇浅表淋巴结
  • 2篇浅表淋巴结肿...
  • 2篇肿大
  • 2篇细胞淋巴瘤
  • 2篇淋巴结
  • 2篇淋巴结肿

机构

  • 14篇南宁市第四人...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三○...
  • 1篇解放军第三〇...

作者

  • 14篇牟敏红
  • 3篇秦盛峰
  • 3篇孔亚红
  • 3篇卢亦波
  • 2篇卢祥婵
  • 2篇欧汝志
  • 2篇邓建宁
  • 2篇彭认平
  • 2篇董文逸
  • 2篇李雪琴
  • 2篇黄绍标
  • 2篇黄志忠
  • 2篇黄爱春
  • 2篇赵敏
  • 2篇黄磊
  • 1篇秦英梅
  • 1篇苏绮思
  • 1篇谢志满
  • 1篇陈家伟
  • 1篇韦筱斌

传媒

  • 3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新发传染病电...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内科
  • 1篇2010年全...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滋病伴发皮肤损害的皮肤病理学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伴发皮肤损害的HIV/AIDS患者的皮肤病理类型及其特点,为艾滋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无菌条件取伴有皮肤损害的HIV/AIDS患者的皮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通过HE、抗酸、过碘酸雪夫(PAS)和淀粉酶消化后过碘酸雪夫(D-PAS)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学,描述组织病理特点,并对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2例HIV/AIDS患者的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为感染性皮肤病32例(占39.02%),炎症性皮肤病36例(占43.90%),皮肤肿瘤14例(占17.07%)。其中马尔尼菲篮状菌病14例,银屑病10例,湿疹9例,卡波西肉瘤12例。马尔尼菲篮状菌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减少,感染率升高(P=0.003)。结论HIV/AIDS患者皮肤损害的原因感染性主要为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且多数发生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下的患者,炎症性主要为银屑病,最常见的皮肤肿瘤为卡波西肉瘤,临床上需要加强对HIV/AIDS患者伴发各种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
覃江龙卢亦波秦英梅彭智鹏农兰伟黄美祯牟敏红吴念宁
关键词:艾滋病皮肤损害卡波西肉瘤
艾滋病患者ABO血型抗体减弱24例效价结果分析
2010年
AIDS是由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病毒特异性地侵犯并毁损CD4+T淋巴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最后发生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1].目前国际公认的监测HIV感染者疾病进展和评价疗效的指标足CD4^+T淋巴细胞数和血浆病毒载量[2].但就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ABO血型抗体之间的关系,国内尚鲜见相关报道.现回顾性分析24例AIDS患者ABO血型鉴定和抗体效价结果,旨在解决ABO疑难血型鉴定,保障患者输血安全.
孔亚红王朔桂秦盛峰牟敏红黄绍标
关键词:ABO血型抗体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ABO血型鉴定AIDS患者
艾滋病患者ABO血型抗体减弱24例效价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了解艾滋病患者的致病机理,分析患者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使用适宜检验技术,解决ABO疑难血型鉴定,保障患者输血安全。方法:采用ABO血型鉴定正反定法凝集颗粒评价ABO血型凝集强度;采用直接盐水法+抗...
孔亚红王朔桂秦盛峰牟敏红黄绍标
关键词:艾滋病ABO血型抗体ABO血型鉴定
文献传递
HIV/AIDS患者伴发肝损伤的肝脏病理学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伴发肝损伤的HIV/AIDS患者肝脏病理学类型及其特点,为AIDS患者的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取HIV/AIDS患者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通过苏木精-伊红、过碘酸雪夫和淀粉酶消化过碘酸雪夫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形态学并描述组织病理特点,结合临床病例资料对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4例HIV/AIDS患者的肝脏病理检查表现为病毒性肝炎22例(34.4%),肝脏肿瘤23例(35.9%),药物性肝炎5例(7.8%),机会性感染7例(10.9%),非特异性病变7例(10.9%)。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例12例,丙型病毒性肝炎10例,肝细胞癌1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8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3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2例,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2例。结论 HIV/AIDS患者肝损伤的病因中病毒性肝炎主要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肝脏肿瘤主要为肝细胞癌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上需加强对HIV/AIDS患者伴发各种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黄志忠吕建楠覃江龙李品超牟敏红覃亚勤
关键词:肝损伤病毒性肝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学
细胞学检查在原发性肺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比较各种细胞学检查方法的阳性率及与组织病理学的分型符合率,探讨细胞学检查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原发性肺癌116例细胞学检测结果,对纤支镜刷检物、肺穿刺物、胸腔积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痰液等标本的细胞学检查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纤支镜刷检物、肺穿刺物、胸腔积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痰液等标本的细胞学检查阳性率分别为73.64%、75%、68.89%、29.41%、31.03%,纤支镜刷检物、肺穿刺物、胸腔积液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痰液(P<0.01),而纤支镜刷检物、肺穿刺物和胸腔积液之间,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与痰液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种细胞学检查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联合检测可大大地提高原发性肺癌的阳性率和分型诊断的准确率。
梁娟英牟敏红
关键词:细胞学检查原发性肺癌
广西HIV/AIDS并腹泻患者肠道病变特征被引量:2
2021年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免疫力相对低下,容易诱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腹泻是HIV/AIDS患者最常见症状,国内HIV/AIDS并腹泻患者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相对缺乏。本研究对诊断HIV/AIDS并腹泻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对结肠病变的检出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病变特征,期望对本地区医生诊断治疗此类患者提供帮助。
谢志满牟敏红董文逸苏绮思彭认平
关键词:腹泻
浅表淋巴结肿大的151例艾滋病患者淋巴结病理学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探讨浅表淋巴结肿大的HIV/AIDS患者的淋巴结病理类型及其特点.方法 取浅表淋巴结肿大的151例HIV/AIDS患者的淋巴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通过HE、抗酸、过碘酸雪夫和淀粉酶消化后过碘酸雪夫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描述和分析其病理结果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数据行卡方检验.结果 在151例HIV/AIDS患者的淋巴结病理结果中,表现为良性病变的有145例,占96.0%,表现为恶性肿瘤的有6例,占4.0%,其中结核病72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34例,淋巴真菌感染23例(其中青霉病19例),AIDS相关淋巴结病1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病1例,结核伴发真菌感染1例,间叶性恶性肿瘤1例.在所有患者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106/L的有83例,占55.0%.青霉病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减少,发病率明显升高(x2=7.757,P=0.021).结论 HIV/AIDS患者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大多数为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结核病及真菌感染,且多数发生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下的患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卢祥婵邓建宁黄爱春李雪琴牟敏红欧汝志黄磊赵敏
关键词:HIV感染淋巴系统疾病真菌病
HIV/AIDS合并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
2024年
目的总结HIV/AIDS合并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53例HIV抗体阳性合并肝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肝脏组织病理结果分为病毒性肝炎组(n=27)、肝细胞肝癌组(n=15)和肝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n=11)。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腹部CT影像学特征,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结果三组在消瘦、发热、上腹痛、浅表淋巴结肿大、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甲胎蛋白升高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在多发结节、单发结节、病灶不均匀强化、病灶轻度强化、病灶重度强化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毒性肝炎组镜下见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肝癌组镜下见凝固性坏死组织,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镜下见肝小叶结构广泛破坏和星空现象。结论不同类型HIV/AIDS合并肝损伤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腹部CT影像学特征有一定差异,但其较难区分肝细胞癌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两者鉴别诊断需借助肝脏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方法。
黄志忠覃江龙卢亦波农兰伟牟敏红邵宏华
关键词:HIV/AIDS肝损伤肝细胞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菌肺炎周边型病灶的超声与病理改变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探讨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菌肺炎(PMP)周边型病灶超声与病理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确诊的31例艾滋病并发PMP患者肺周边型病灶的超声影像学及其肺穿刺活组织检查的病理学资料.结果 31例PMP患者中,肺病灶超声表现为星点样声像20例(64.5%),实性低回声7例(22.6%),黑洞样声像图4例(12.9%).所有肺脏病理组织细胞中均见马尔尼菲青霉菌(PM),过碘酸雪夫染色(PAS)和淀粉酶消化过碘酸雪夫染色(D-PAS)均呈阳性;病灶组织以炎性细胞浸润为主24例(77.4%),以组织坏死并纤维组织增生为主7例(22.6%).表现为星点样声像的20例患者,19例肺脏病理学为炎性细胞渗出为主,19例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00~200/μL;表现为黑洞样声像的4例患者,肺脏病理学均为坏死、增生为主,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50/μL.结论 艾滋病并发PMP患者,肺病灶超声影像与病理学改变、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能相关.
农恒荣苏楠梁纲庞逸敏牟敏红卢亦波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肺炎超声活组织检查针吸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浅表淋巴结肿大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 探讨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简称HIV感染者/AIDS患者)浅表淋巴结肿大的病理改变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 对1066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发生情况及其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分析;并对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淋巴结活检。结果 在1066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有126例出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生率为11.8%,其中17例检出合并有两种类型的病理改变。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有69例,包括结核病37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8例,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18例,青霉病12例,真菌感染5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200)个/μl有26例,包括结核病12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8例,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6例,青霉病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有31例,包括结核病11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2例,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3例,青霉病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合并浅表淋巴结肿大的结核病、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及青霉病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861,P=0.O12)。另外,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存在相关性(X2=375.41,P=0.000)。结论 导致HIV感染者/AIDS患者浅表淋巴结肿大的最常见疾病为结核病,其次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青霉病。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发生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几率越高,合并机会性感染的风险也越大,测定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浅表淋巴结肿大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有指导意义。
卢祥婵邓建宁黄爱春李雪琴牟敏红欧汝志黄磊赵敏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活组织检查CD4阳性T淋巴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