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衍文

作品数:98 被引量:48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8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1篇埃希菌
  • 35篇大肠埃希菌
  • 22篇志贺毒素
  • 20篇杆菌
  • 18篇毒素
  • 18篇基因
  • 17篇肠杆菌
  • 16篇分离株
  • 14篇产志贺毒素大...
  • 13篇毒力
  • 13篇O157
  • 13篇大肠杆菌
  • 12篇毒力基因
  • 10篇多位点序列分...
  • 10篇病毒
  • 9篇致病
  • 9篇艾伯特
  • 8篇酸乳
  • 7篇致泻
  • 7篇乳球菌

机构

  • 80篇中国疾病预防...
  • 17篇中国疾病预防...
  • 9篇自贡市疾病预...
  • 5篇贵阳医学院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江汉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上海市疾病预...
  • 2篇传染病预防控...
  • 2篇武汉市疾病预...
  • 2篇阿姆斯特丹大...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长治医学院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97篇熊衍文
  • 29篇白向宁
  • 27篇徐建国
  • 26篇赵爱兰
  • 19篇叶长芸
  • 16篇许彦梅
  • 15篇金东
  • 10篇孙晖
  • 10篇卢珊
  • 9篇王红
  • 8篇孟琼
  • 8篇孙强正
  • 7篇刘凯
  • 6篇刘学通
  • 6篇罗雪莲
  • 6篇刘祥
  • 6篇李振军
  • 5篇李群
  • 5篇李娟
  • 5篇王涛

传媒

  • 30篇疾病监测
  • 17篇中国人兽共患...
  • 14篇中华微生物学...
  • 5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中国食品卫生...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安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0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13篇2013
  • 10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株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索疑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中病原体的分离鉴定,了解病毒生长特性。方法利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E6从患者抗凝血标本中分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并通过血清学、形态学等方法对病毒进行鉴定;将分离的病毒接种不同细胞,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时间细胞上清中病毒载量的变化。结果从患者抗凝血标本中分离出SFTSV;免疫荧光显示感染病毒的细胞培养物能与患者血清发生阳性反应;在透射电镜下能观察到布尼亚病毒样颗粒。SFTSV可感染Vero E6、Hep G2、THP-1等多种细胞,但病毒在不同细胞中的复制水平差异明显。其中Vero E6细胞对SFTSV较易感,病毒可增殖至4.89×109copy/ml。而Hep-2和HT29细胞不能被SFTSV感染。结论从疑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血液标本中成功分离出SFTSV。该病毒具有较广泛的细胞嗜性,对肾来源的细胞更易感。这些研究将为后续研究SFTSV的相关基础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
郑雅匀戴晓懿金东孙晖熊衍文罗雪莲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病毒复制
应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志贺毒素基因变种stx2c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索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分析技术在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志贺毒素基因变种stx2c中的应用。方法:用HRM技术对20株O157:H7代表性菌株志贺毒素2基因进行分型,并与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份O157:H7样品中有3种类型熔解曲线。测序结果显示,12例A型熔解曲线中除1例为stx2a+stx2c杂合型外,其它均为原毒素基因型stx2a;1例B型熔解曲线测序结果为stx2a+stx2c杂合型,7例C型熔解曲线菌株测序结果均为stx2c纯合子。结论:HRM技术简便、快速,可作为志贺毒素2基因变种stx2c的检测方法。
陈强王涛孙晖王艳熊衍文卢珊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O157:H7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
大肠埃希菌(EHEC/EPEC)紧密黏附素基因的分型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分离株eaeA基因的多态性。方法对不同来源的60株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的eaeA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直接测序,测序结果在NCBI中进行BLASTn比对,根据比对相似性判定eaeA基因的型别。将获得型别的序列与GenBank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代表性菌株型别的序列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其进化关系。结果所有EHEC分离株的eaeA基因均为γ型,且序列完全一致。EPEC分离株的eaeA基因型以β1型为主,同时存在ε,κ,ι2,θ型。结论 EHEC分离株的eaeA基因相对保守,型别单一,而EPEC分离株的eaeA基因表现出较大的多态性。
陈强卢珊赵爱兰熊衍文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感染人巨噬细胞产生白介素-1β水平的研究
2013年
目的通过构建EHEC O157∶H7野生株和突变株等不同菌株,来感染THP-1细胞,从而比较以上不同菌株的细胞毒和IL-1β等细胞因子的产生水平,同时比较使用有无胎牛血清(FBS)培养的THP-1对产生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上述各菌株分别定量稀释于RPMI1640,5%FBS的细胞培养液中,在感染后2~10 h,用cytotox96试剂盒定量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同时用Luminex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定量检测多种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EHEC-O157∶H7-ehxA是THP-1细胞毒作用的主要贡献者,并可引起高水平IL-1β的产生;在OPT1-MEM无血清培养基中,野生型菌株和突变型之间IL-1β的产生差异则更加显著。结论 EHEC-O157∶H7-ehxA可诱导高水平IL-1β的产生,FBS能刺激细胞产生一定非特异性的IL-1β,这可能会导致高的背景和隐藏细胞株之间的真正差别。
王淑京程喻力熊衍文张晓嫒黄元铭任志鸿宋利琼
关键词: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人巨噬细胞白介素-1Β
河南睢县3岁以下儿童携带屎肠球菌耐药性及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河南睢县3岁以下儿童携带屎肠球菌耐药性和携带毒力基因情况,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方法应用K-B纸片法检测屎肠球菌对15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PCR方法检测屎肠球菌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多位点序列分型(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型。结果从120份河南睢县3岁以下儿童粪便标本中分离到47株屎肠球菌。在47株屎肠球菌中耐药菌株的比例为95.7%,分离菌株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以及利福平等多种抗生素广泛耐药,对临床常用于屎肠球菌感染治疗的β-内酰胺类以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亦高。未检测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氯霉素和呋喃妥因耐药的菌株。3种以上抗生素耐药菌株都属于一个克隆群,其中包括12株携带透明质酸酶( hyalronidase,hyl)毒力基因的克隆复合群17(clonal complex 17, CC17)屎肠球菌。结论河南睢县3岁以下儿童携带屎肠球菌对多种抗生素广泛耐药,耐药菌株中存在携带毒力基因的CC17克隆群的菌株。
胡守奎周娟胡园园熊衍文金东
关键词:屎肠球菌耐药性毒力基因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血清型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不同来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分离株的血清型。方法采用特异性PCR方法检测大肠埃希菌不同O抗原编码基因,并以全套O抗血清复核确定O血清群;以PCR扩增和测序H抗原编码基因,经序列比对后确定H型。结果 331株EPEC分离株中,共检测到81种O血清型,其中优势O血清群为O51,占6.0%(20/331),O145占4.5%(15/331);共检测到25种H型,其中优势H型为H11(8.2%)、H2(7.9%)和H19(7.9%)。最常见的血清型为O51∶H7和O26∶H11。来自腹泻患者、健康从业人员、动物和生肉类的EPEC分离株中,分别检测到63种、22种、25种和17种O血清群。腹泻患者、动物和生肉类中的优势血清群/型分别为O51(8.7%)、O145(15.7%)和O76∶H7(21.2%),而健康人员的分离株无明显优势血清群。结论我国EPEC菌株的血清型呈现极大的多样性,无明显的优势血清群(型),传统上依靠血清群(型)对EPEC进行判断的方法存在局限性。
巴鹏斌赵爱兰白向宁艾永循熊衍文许彦梅
关键词: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血清群血清型
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样中9种致病性胞内菌病原调查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初步调查分析9种胞内致病菌在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靶向立克次体17 kDa、恙虫病东方体47 kDa、埃立克次体dsb、无形体msp2、贝氏柯克斯体23S rRNA、鹦鹉热衣原体omp1、巴尔通体ssr A、土拉弗朗西斯菌ISFtu2、布鲁氏菌bcsp31属特异性基因保守区域合成TaqMan引物和探针,优化统一反应条件,评估特异性和可行性,实施临床血样多病原筛查。结果 本研究优化了一种同时检测9种病原的TaqMan PCR阵列,分析显示各探针引物组与非目标物种无交叉反应,对内蒙古中西部2021年3—12月临床不明原因高热患者血样(N=335)进行的可行性验证发现,检出率10.75%(36/335)。阳性病例以40~79岁男性为主;职业为农民、牧民等与动物接触频繁的人群。其中无形体6.87%(23/335),立克次体2.99%(10/335),布鲁氏菌0.90%(3/335)。巢式PCR和测序揭示,检测到的立克次体与西伯利亚立克次体高度相关。结论 提示内蒙古西部地区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特别是40~79岁男性农牧民中主要感染的胞内病原体可为无形体、立克次体、布鲁氏菌,提示当地临床医生和卫生行政部门应予重视。
张瑛海岩滕中秋谢晓菲熊衍文邵祝军秦爱平郭卫东
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分离株的志贺毒素基因变种及黏附相关基因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地区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分离株的志贺毒素基因变种及其黏附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对29株分离菌株的stx1、stx2基因全长扩增并测序,通过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变种序列比对确定菌株stx1、stx2基因的变种类型。对位于LEE毒力岛上的eaeA、escF、escC、tir、espA、espB、espD基因及LEE以外其他黏附相关基因iha、toxB、efa1、sfpA、lpfAO157/OI-141、lpfAO157/OI-154、saa、lpfAO113、eibG进行PCR检测。结果 25株stx1阳性菌株中有13株携带stx1a原毒素,12株携带stx1c变种;10株stx2阳性菌株中,7株携带stx2d变种,1株为stx2a原毒素,1株携带stx2g变种,1株携带与stx2eA亚单位、stx2dB亚单位最接近的stx2变种。LEE岛上的7个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黏附相关基因iha阳性率为89.7%(26/29),saa阳性菌株3株、eibG阳性菌株1株,其余6个黏附相关基因均为阴性。结论我国部分非O157 STEC菌株的志贺毒素基因以stx1c、stx2d变种为主,LEE毒力岛不存在,而黏附相关基因iha广泛存在于不同血清型的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菌株中。
赵爱兰金东白向宁徐建国熊衍文
马鞍山市非典型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鉴定及分子分型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通过常规鉴定方法和分子分析手段,了解马鞍山市非典型肠致病性大肠杆菌(a EPEC)的表型特征、菌株携带的eae基因型别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特征。方法病原学表型特征采用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药敏试验;分子生物学分析采用16s r DNA基因测序、PCR检测毒力基因、eae基因测序比对分型及MLST分型。结果 8株a EPEC测试菌生化特点与普通大肠埃希菌一致,1株菌产生H2S无法鉴定。1株菌为O26:K60,其余8株菌的血清学无法分型。药敏结果显示,44%仅耐氨苄西林,22%耐氨苄西林/舒巴坦和SMZ,其余均敏感。所有测试菌均为大肠杆菌,所有测试菌均携带uid A、eae基因而不携带stx1和stx2基因,均为a EPEC菌株。4株菌的eae基因无法分型,其余5株菌分别β1、β2、ε、ι1和ι2型。9株菌共产生6种ST型。结论马鞍山的a EPEC分离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呈现多样性,没有相对集中的遗传克隆群。
陈道利许彦梅王利洪颖陈谨胡万富熊衍文景怀琦詹圣伟
关键词:毒力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
适于低丰度样本检测的RPA扩增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于低丰度样本检测的RPA扩增方法,包括两轮RPA扩增反应:第一轮反应以提取的样本DNA为模板,利用引物RPA‑F和RPA‑R进行基础RPA扩增;第二轮反应以第一轮反应产物为模板,利用引物RPA‑F和RPA...
秦爱平熊衍文邵祝君
文献传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