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雯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脓毒
  • 5篇脓毒症
  • 5篇小鼠
  • 4篇信号
  • 4篇信号转导
  • 4篇转导
  • 4篇细胞
  • 4篇细胞因子
  • 4篇细胞因子信号...
  • 3篇鼠肝
  • 3篇脾脏
  • 3篇小鼠肝
  • 3篇小鼠肝脏
  • 3篇肝脏
  • 2篇抑制因子1
  • 2篇细胞因子信号...
  • 2篇免疫
  • 1篇印迹
  • 1篇预检分诊
  • 1篇痰热

机构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潘雯
  • 4篇马中富
  • 3篇曾春
  • 2篇张永标
  • 2篇乔晓禹
  • 2篇周伟雄
  • 1篇刘旭辉
  • 1篇梁艳冰
  • 1篇林俊杰
  • 1篇符永玫
  • 1篇唐皓
  • 1篇叶志强
  • 1篇林妙霞
  • 1篇刘智勇
  • 1篇吴妙略
  • 1篇杨晓燕
  • 1篇张扣兴
  • 1篇陈志斌

传媒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年龄对急诊患者等待时间的影响:连续2年219299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年龄≥70岁是否为导致急诊患者等待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了解该人群在急诊分级预检系统中能否得到优先处理。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所有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接受四级急诊预检分诊,根据急诊分级结果给予相应处理。应用医院信息系统(HIS)检索入选患者的相关数据,包括性别、年龄、急诊分级、急诊科室、门诊开放情况和就诊时间。根据前期以65岁为界分析提示其与患者等待时间关联性不大的结论,按照年龄是否超过70岁将患者分为≥70岁组和〈70岁组进一步分析;以患者分诊后挂号登记时间与急诊医生录入初步诊断时间的差值作为等待时间,根据目标等待时间(TWT)达标情况将患者分别达标组和未达标组。TWT定义:Ⅰ级急危患者为即刻,Ⅱ级急重患者为10 min,Ⅲ级急症患者为30 min,Ⅳ级亚急症患者为60 min、非急症患者为2~4 h。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年龄是否为导致急诊患者等待时间超过TW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急诊成人患者272?989例,排除妇产科急诊患者、分诊资料记录不全者、未予诊治即自行离院者、急诊分诊为Ⅰ级者、等待时间异常者(等待时间超过全部样本平均等待时间的99%),最终共219?299例急诊患者资料纳入分析。男性102?218例,女性117?081例;平均年龄(35.86±15.81)岁,其中〈70岁208?082例(占94.9%),≥70岁11?217例(占5.1%)。在219?299例急诊患者中,有191?588例(87.4%)在TWT内就诊,其中70岁以上的患者有86.5%(9?70/1?217)在TWT内就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与超过TWT就诊呈独立相关〔校正优势比(OR)=1.106,95%可信区间(95%CI)=1.041~1.176,P=0.001〕;同时,在高峰时段于急诊就诊�
潘雯吴妙略叶志强乔晓禹张扣兴
关键词:急诊预检分诊年龄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在脓毒症小鼠肝脏和脾脏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在脓毒症小鼠肝脏和脾脏中的变化情况,探讨SOCS在体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提取肝脏和脾脏组织的总RNA及蛋白,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组织中SOCS1 mRNA的相对含量;用免疫印迹法测定组织中SOCS1相对蛋白含量;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上述指标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脓毒症小鼠术后6h肝组织SOCS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迅速升高,基因表达至24h达到高峰(P〈0.05),蛋白表达一直保持高位;在脾脏中仅检测到SOCS1基因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并一直保持高位;肝脏中SOCS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间呈明显正相关(y=0.110±5.765×10&-3x,r=0.837,F=93.309,P〈0.01)。结论CLP导致的脓毒症可诱导SOCS1在肝脏和脾脏中进一步表达,提示SOCS1在脓毒症出现后的免疫变化中有重要作用,可利用它们对脓毒症进行干预,以改善脓毒症的预后。
赵锋潘雯梁艳冰唐皓陈志斌林妙霞杨晓燕周伟雄马中富
关键词:脓毒症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肝脏脾脏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在脓毒症小鼠肝脏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的含量在脓毒症小鼠肝脏中的变化情况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并穿刺术(CLP)制作脓毒症模型,将成年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8组,包括健康对照组(N),假手术组,术后2,6,12,24,48h处死组。提取各组肝脏组织的RNA及蛋白质,采用RT-PCR测定组织中SOCS-1mRNA的相对含量,用免疫印迹方法测定相对蛋白含量,用SPSS统计软件测定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观察脓毒症时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OCSl在肝脏的表达。结果CLP术后SOCS一1在肝脏内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都在第6h迅速升高,基因表达至24h到顶峰(P〈0.05),蛋白表达一直保持高位,脓毒症时肝组织可见脂肪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可见SOCS-1的表达。结论由CLP导致的脓毒症可诱导SOCS-1在肝脏中表达增多。
潘雯张永标曾春赵锋马中富
关键词:脓毒症RT-PCR免疫印迹肝脏小鼠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在脓毒症小鼠肝脏和脾脏中的表达
2008年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在脓毒症小鼠肝脏和脾脏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并穿刺术(CLP)制作小鼠脓毒症模型。检测肝脏和脾脏组织的SOCS3 mRNA及蛋白表达,采用RT—PCR检测组织中SOCS3 mRNA的相对含量,用免疫印迹方法测定组织中SOCS3相对蛋白含量。用SPSS统计软件对上述指标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脓毒症手术后SOCS3在肝脏内基因和蛋白表达量有升高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CS3在脾脏内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在术后2h迅速升高,至12h达峰值。在肝脏和脾脏中SOCS3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0.353、0.731,P均〈0.05)。结论CLP导致的脓毒症可以诱导SOCS3在小鼠肝脏和脾脏中表达增多,提示SOCS3在脓毒症后的免疫变化中有重要作用。
潘雯马中富刘旭辉符永玫周伟雄赵锋
关键词:脓毒症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基因表达小鼠
痰热清注射液对脓毒症小鼠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脓毒症小鼠免疫系统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并穿刺术(CLP)制作小鼠脓毒症模型,将成年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CLP手术组、阳性药物组(甲基强的松龙),痰热清大、中、小剂量组。以流式细胞微球阵列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收集样本后计数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测定T及B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结果:CLP导致模型小鼠血清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小鼠胸腺和脾脏萎缩明显,淋巴细胞计数和T及B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均下降,而痰热清和甲强龙处理后能有效减少炎性细胞因子反应;缓解胸腺和脾脏萎缩,3种剂量痰热清均对胸腺及脾脏淋巴细胞的超敏反应有不同程度的阻抑作用,直接刺激T,B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痰热清能够有效阻抑脓毒症状态下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对脓毒症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潘雯乔晓禹张永标曾春刘智勇林俊杰
关键词:小鼠痰热清注射液脓毒症免疫功能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和3在脓毒症小鼠脾脏中表达量的变化
2011年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和3(SOCS1和SOCS3)的含量在脓毒症小鼠脾脏中的变化情况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并穿刺术(CLP)制作脓毒症模型,提取脾脏组织的RNA及蛋白质,采用RT-PCR测定组织中SOCS1和SOCS3 mRNA的相对含量,用免疫印迹方法测定组织中SOCS1和SOCS3相对蛋白含量,用SPSS统计软件测定上述指标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脓毒症手术后SOCS1在脾脏中仅检测到基因表达,随时间逐渐上升,并一直保持高位;SOCS3在脾脏内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在术后2h迅速升高,至12h达峰值(P<0.05);统计分析发现SOCS1和SOCS3的基因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 CLP导致的脓毒症可以诱导SOCS1和SOCS3在脾脏中表达增多,提示SOCS1和SOCS3在脓毒症出现后的免疫变化中有重要作用,可能可利用它们对脓毒症进行干预,以改善脓毒症的预后。
潘雯赵锋曾春马中富
关键词:脓毒症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脾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