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频高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牟宗三
  • 2篇徐复观
  • 2篇艺术
  • 2篇艺术精神
  • 2篇中国艺术
  • 2篇中国艺术精神
  • 2篇《中国艺术精...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危机
  • 1篇心斋
  • 1篇虚静
  • 1篇义理
  • 1篇哲学
  • 1篇真面目
  • 1篇人文
  • 1篇人文教育
  • 1篇儒道
  • 1篇儒道会通
  • 1篇水浒
  • 1篇水浒传

机构

  • 7篇武汉大学
  • 2篇武汉职业技术...
  • 1篇江汉大学

作者

  • 7篇汪频高
  • 2篇龚丽红

传媒

  • 3篇江汉大学学报...
  • 1篇学校党建与思...
  • 1篇淮阴工学院学...
  • 1篇咸宁学院学报
  • 1篇山东工商学院...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试论传统孝道的继承和创造性转化被引量:1
2008年
如何正确对待民族道德传统,这在我们民族近一百多年来一直是一个大问题。在长期的中西文化之争、传统与现代化之争中,我们的民族传统遭受了太多的误会和责难。而我们民族传统断裂造成的恶果让我们更加忧虑。要正确对待民族道德传统,唯有了解其内涵,分析其本质,看其是否合乎人性,是否有普世价值,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创造性转化,才有可能古为今用,甚至为全世界所用,为全人类的共同未来作出我们民族特有的贡献。
龚丽红汪频高
关键词:传统孝道
“化性起伪”:荀子教化观对当前人文教育的启示被引量:3
2008年
荀子独特的"化性起伪"学说,以"人性恶"为道德教化之所以必要的理论预设和起点,以"化性起伪"为道德教化之所以可能的理论依据,以"劝学"和"明礼"作为道德教化的具体手段,以"成人"为道德教化的终极目标,对我们当前的人文教育及相关问题的讨论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和深刻的启示意义。
龚丽红汪频高
关键词:化性起伪荀子教化人文教育道德危机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中的儒道关系解析
2011年
在《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徐复观对孔门艺术精神和庄子艺术精神这两个典型的阐释是并列平铺、各成系统的。中国艺术精神虽由庄子来彰显,但孔门毕竟也不是全无此义。所以,徐复观在全书之首特意安排一章写孔门艺术精神,实为其"儒道会通"做好铺垫。在徐复观看来,生命的艺术境界实为儒道两家共同推崇的最高人生境界,为人生而艺术实为儒道两家艺术精神的共同本质,而庄子虚静之心,也是儒家仁义道德可以自由出入之地,由此,徐复观打通了孔子的道德心与庄子的审美心。
汪频高
关键词: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虚静儒道会通
瞥见庄生真面目——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中的庄子观评析被引量:2
2011年
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以"艺术精神"诠释庄子,发前人所未发,也引起激烈的争论。其实,只有了解了徐复观对中国文化做"现代的疏释"的整体理路,才可能进入徐复观的语境和思想世界。徐复观所谓对庄子的"再发现"的实质是将庄子所成就的"虚静的人生"推进到"艺术的人生"。徐复观准确把握了庄子追求精神的自由解放这一实质,通过会通庄子精神与艺术精神而悟到庄子的心就是艺术精神的主体,庄子之道的精神正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庄子之所"成"实乃艺术的人生。徐复观对庄子的这一"再发现"并没有误读庄子,正如他自己所言是"瞥见庄生真面目",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汪频高
关键词:徐复观庄子《中国艺术精神》心斋逍遥游
“汉子气”与水浒世界——牟宗三论水浒的哲学义理与启示被引量:1
2008年
牟宗三对《水浒传》中像李逵武松之"汉子气"有独到的品鉴:洒脱而妩媚,明朗而俊伟。实际上,这种汉子行径也有其真理性一面,与普通人文世界不同,他们纯直无曲,当下即是,所以理无大小,一有不义,即时打去。上帝之路、孔圣之路和水浒汉子之路构成人类追求真理和进步的三种路径,在人性中分别体现为宗教精神、人文精神和侠义精神,此三种基本精神是人类进步的力量源泉。
汪频高
关键词:牟宗三《水浒传》侠义精神
阳明四句教及四有四无说论争之现代诠释被引量:4
2009年
作为中国哲学史上一大公案,关于阳明四句教及四有四无说的论争一直聚讼纷纭。实际上,四无乃龙溪实持之说,四有则为龙溪虚立之名。天泉证道之后问题发生了转换,不再是四有四无之争,而是以"四无"及"无善无恶"为中心的两层质疑:龙溪四无说是否违背阳明宗旨?阳明"无善无恶"说是否违背儒家正道?依牟宗三之"共法说",阳明、龙溪不但不是"禅",而且还对传统儒学有重大贡献,是儒学义理圆熟和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环节。阳明、龙溪等能突破长期以来的禁忌,发挥这种"无"的智慧,从而将传统儒学推进到义理更为圆熟的新境界。这也是儒家学说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阳明"无善无恶"、龙溪"四无说"的独特创新之处和巨大贡献在于此,而他们备受误会和责难的深层原因亦在于此。
汪频高
关键词:四句教牟宗三
论牟宗三对秦政及法家思想的批判
2011年
牟宗三先生在《历史哲学》、《政道与治道》二书中对秦政及法家思想有深刻的批判,认为前期法家"为政以法"属积极的事功,而后期法家思想和秦政的实践由尽物力之战国时代精神堕落到"物化的治道",背弃人文理想,走向历史的反动。
汪频高
关键词:牟宗三法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