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璇
- 作品数:35 被引量:116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理研究
- 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死亡为特征的一种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本研究采用线刀损毁大鼠内侧前脑束(medialforebrain ...
- 孙作厘贾军李博汪璇王晓民
- 关键词:电针疗法神经保护帕金森病
- 文献传递
-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与黒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之间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线刀损毁内侧前脑束建立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与黒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可伸缩线刀切断大鼠内侧前脑束建立单侧损伤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皮下注射阿朴吗啡后测试大鼠的旋转行为;取中脑黑质切片进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计数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得到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结果模型组大鼠损伤侧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明显下降,而由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明显增加。结论线刀损毁术后4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由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和黒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
- 刘丽敏李博孙作厘贾军汪璇王晓民
- 关键词:帕金森病阿朴吗啡多巴胺能神经元
- 神经干细胞在治疗帕金森病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死亡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system,CNS)退行性疾病...
- 汪璇王琨王玥王晓民
- 关键词:纹状体EGF帕金森病神经干细胞
- 文献传递
- 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与磁共振改变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水平与磁共振(MR)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47例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头颅MR检查和血清MMP-2、MMP-9及MMP-13水平检测。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MMP-2、MMP-9及MMP-13的水平分别为(242.70±78.42)ng/ml、(113.40±108.65)ng/ml及(84.31±47.62)pg/ml。血清MMP-2、MMP-13水平与MR改变无相关性(均P>0.05),MMP-9水平与MR的平均通过时间图(r=0.371,P=0.026)、达峰时间图(r=0.379,P=0.023)、脑血流量图(r=0.447,P=0.006)的异常体积及大血管闭塞(r=0.416,P=0.004)有正相关性。结论血清MMP-9水平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与脑MR改变呈正相关,而血清MMP-2及MMP-13水平与脑MR改变无相关性。提示MMP-9参与了急性缺血性脑损害的病理过程。
- 赵性泉廖晓凌王伊龙王亚捷汪璇王拥军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基质金属蛋白酶磁共振
- 白介素6类细胞因子对成人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 白介素6类细胞因子家族,调控着细胞的分化、存活、凋亡和增殖,参与多种复杂的细胞过程如抗炎、造血和神经分化等,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inhi...
- 汪璇
- 关键词:成肌细胞白介素6白血病抑制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细胞移植神经干细胞
- 西酞普兰对抑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通过连续腹腔注射西酞普兰,研究西酞普兰对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ed stress,CUS)抑郁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1)建立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大鼠抑郁模型,采用包括束缚、强迫游泳、禁食水、夹尾等多种方法连续刺激成年雄性SD大鼠4周,检测其抑郁行为。2)模型成功后,对模型组大鼠连续腹腔注射不同剂量西酞普兰3周,观察大鼠行为学的改善。3)行为学检测后,将大鼠立即处死,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血清和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含量。结果 1)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4周后,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降低,糖水偏好明显下降,旷场实验垂直和水平运动距离明显减少,提示造模成功。2)给药3周后,10 mg.kg-1.d-1西酞普兰能够明显提高模型组大鼠糖水偏好及旷场实验垂直和水平运动距离,提示抑郁症状得到改善。3)10 mg.kg-1.d-1西酞普兰组模型大鼠血清和海马BDNF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升高。结论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4周可使大鼠出现抑郁症状,10 mg.kg-1.d-1西酞普兰可以改善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提高了海马BDNF的含量相关。
- 姚瑶杨健裴昱王勇马辛王晓民汪璇
- 关键词:西酞普兰抑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白介素6类细胞因子对成人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 白介素6类细胞因子家族,调控着细胞的分化、存活、凋亡和增殖,参与多种复杂的细胞过程如抗炎、造血和神经分化等,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
- 汪璇
- 关键词:成肌细胞白介素-6白血病抑制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干细胞
- 文献传递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脊髓半横断大鼠的干预研究
- 潘钰汪璇刘萍陈赞王玉兰
-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脊髓半横断
- 体外培养诱导成人骨骼肌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实验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以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二甲基亚砜的培养液对原代培养的成人骨骼肌干细胞进行诱导,探讨其转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06/12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完成。实验所用3例成人正常颞肌标本取自于开颅手术患者,由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提供,患者知情同意。机械分离加混合消化液处理分离单细胞,体外培养及克隆纯化,培养至第3代时加入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二甲基亚砜的培养液诱导分化,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变化,同时结合普通光线在100倍下随机计数6个视野(大于100个细胞),计算阳性细胞的百分比。结果:①骨骼肌干细胞培养24h后见少量细胞贴壁呈短的梭形或棒状。培养第3天红细胞开始裂解成细胞碎屑并聚集、悬浮在培养基中,这些碎屑随着换液而逐渐消失。克隆培养的细胞大约于接种后两三周才能铺满孔底,胞体呈梭形,排列规整。②荧光显微镜下胞核蓝染,每个细胞都呈Desmin染色阳性,证明成人骨骼肌干细胞能够在体外进行克隆培养。③在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二甲基亚砜的培养液诱导下,骨骼肌干细胞可分化为形态上类似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④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证实诱导后的骨骼肌干细胞有神经丝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基因表达。⑤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到诱导后的骨骼肌干细胞呈神经丝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反应阳性。⑥诱导后骨骼肌干细胞分化为神经丝蛋白阳性细胞的比例为(35.9±6.3)%,分化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的比例为(43.7±5.3)%。结论:成人骨骼肌干细胞在体外经诱导分化后形态类似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并且表达神经元标志物神经丝蛋白、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 张振兴汪璇刘淑红吴海涛窦万臣栗世方孔燕国魏宇魁赵飞帆范明王任直
- 关键词:干细胞二甲亚砜神经元
- 细胞命运的逆转:体细胞核移植与诱导多能干细胞——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被引量:1
- 2012年
-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颁发给来自英国的John B.Gurdon和日本的Shinya Yamanaka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成熟细胞可重编程而具有多能性"方面的重大发现。他们开创性的工作改变了人们对于细胞或生物体发育程序的传统观念,促使人们去探寻逆转细胞发育命运的奥秘。
- 汪璇王晓民
- 关键词:体细胞核移植诱导多能干细胞重编程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