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
- 作品数:14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浅谈医院信息系统切换实施方案被引量:1
- 2014年
- 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很多医院加大投入,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医院信息化水平,促进医院快速发展,拓展医疗业务范围,加大医务人员获取信息的途径,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信息化技术在医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张长风郭志航杨明李芳汪建
-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安全数据库管理系统切换
- 重症哮喘患者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研究
- 目的 研究重症哮喘患者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 在2014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重症哮喘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此次纳入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
- 张远军汪建
- 关键词:重症哮喘患者无创通气治疗
- 谷氨酰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 2022年
- 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应用谷氨酰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谷氨酰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各50人。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好,症状、炎性因子、免疫指标、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佳(P<0.05),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应用谷氨酰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
- 高辉汪建陈琴雷证张远军
- 关键词:谷氨酰胺早期肠内营养重症急性胰腺炎
- 四川资阳及川南经济区2010-2014年创伤患者院前救治流行病学特征调查研究被引量:18
- 2019年
- 目的:研究2010-2014年四川资阳及川南经济区院前急救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创伤发生及提高救治率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16 088例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诊地区、时间、致伤原因及死亡患者病例资料。结果:创伤患者中男性占60.09%,高于女性的39.91%(P<0.05)。25~44岁年龄段患者最多(25.13%),15~24岁最少(8.17%)(P<0.05)。出诊地区以雁江区分布最多(60.64%),出诊时间7月份人数最多(9.23%)(P<0.05),一天的3个高峰期为9:00~9:59(5.92%)、16:00~16:59(5.93%)和20:00~21:00(6.31%)(P<0.05),主要致伤原因为车祸伤(34.03%)。死亡患者共1134例(0.98%),其中588例(48.15%)现场死亡,男性(55.56%)多于女性(44.44%)(P<0.05),45~59岁年龄段人数最多(27.78%)(P<0.05),主要致死原因为车祸伤(31.48%)(P<0.05)。结论:四川资阳及川南经济区创伤高发,创伤所致死亡率为48.15%,好发人群为青壮年男性,车祸伤是主要致伤致死原因,且高发时间每年的7月份及每天的20:00~21:00点,雁江区为高发地。针对高危地区和人群采取相关措施,从各种层面减少创伤的发生。
- 张远军张长风朱建军何静汪建
- 关键词:院前急救创伤流行病学年龄
- 急诊诊疗流程的建立方式
-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寻求适合本医院整体发展需求的急诊医疗服务模式,进行医院急诊流程控制,促进急诊医疗质量的实时控制,提高医院急诊医疗质量,目前由为重要。
- 汪建
- 文献传递
- 一种急诊急救管理系统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急诊急救管理系统,包括管理员模块、急救模块、医生工作站子系统、分诊子系统,所述分诊子系统包括预检分诊模块、分诊知识库模块以及评分模块;所述预检分诊模块包括新分诊模块、群体事件模块、分诊记录模块、分诊报表模...
- 汪建张远军张长风
- 文献传递
- 基于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四川首例新冠病毒感染孕妇救治经验
- 2023年
- 本研究从多学科协作团队的构建、团队的分工与运作、救治流程和院感防控方案制定、培训与考核、应急演练以及质量控制6个方面,总结基于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四川首例新冠病毒感染妊娠晚期孕妇围生期管理中的实践经验,为新冠病毒感染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借鉴。
- 江小林陈晓娟曾素兰向莉汪建吕静邓晓东肖雪琴
- 关键词:孕妇围生期救治
- 急诊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探讨
- 2021年
- 急救水平是医院综合医疗技术水平、管理高效性的有效体现。急诊科工作开展时需要快速准确获取患者的临床信息,快速开展院前救治、分诊、抢救、观察、EICU等一体化急诊处理。因此,开展急诊信息系统建设与研究,对于急诊工作快速有序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医院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目的与优势进行探讨分析,总结系统开发流程以及临床急诊应用对策,更好推动急诊一体化建设管理,减少急诊医护人员负担,提升急诊工作效率与质量。
- 汪建张远军张长风刘亚丹雷证
- 急诊医师沟通能力现状调查及培训效果评价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诊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现状及干预对策。方法对2010年-2013年参加急诊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训班的66名学员进行沟通能力现状调查,对所有学员进行系统性培训,培训结束后再次进行沟通能力调查,然后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结果参加培训的学员中78.8%在本次培训之前未参加过医患沟通培训,51.5%的学员认为沟通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长期临床经验的积累;学员自我评价每年发生沟通障碍次数为2、3、4、≥5次的学员分别占10.6%、22.7%、24.2%、34.8%;学员在进行培训前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中得分为(5.374±0.686)分,经过培训后其得分为(6.717±0.517)分,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所调查的急诊医师对医患沟通培训认知不够且普遍医患沟通能力需要改善;经过系统学习后其医患沟通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高。
- 汪建朱姝姮曹钰卿平唐时元
- 关键词:急诊医师沟通能力
- 急性心肌梗死60天内死亡预后多因素生存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 d内死亡的预后因素以利早期识别预防。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5月-2010年7月收治的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资料,提取包括性别、年龄、院前时间、酶学指标、心电图、合并症、是否溶栓、溶栓时间及死亡时间等信息,以发病后60 d为观察终点,将所有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并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结果患者资料共71例,因1例数据缺损纳入分析70例;经分析患者年龄(RR=1.166,P=0.023)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RR=1.001,P=0.004)是早期死亡预后因素。结论患者的年龄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死亡有预测价值,需要更多关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心肌酶学,特别是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对于其早期死亡的预测有意义;而其他指标可能因存在研究的局限性而需要进一步探索。
- 汪建胡海陈金刚唐时元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年龄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