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海涛

作品数:76 被引量:1,103H指数:20
供职机构: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2篇农业科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7篇土壤
  • 12篇栽培
  • 11篇作物
  • 11篇晚稻
  • 9篇施肥
  • 9篇水稻
  • 9篇污染
  • 8篇肥料
  • 7篇稻田
  • 7篇重金
  • 7篇重金属
  • 6篇杂交
  • 6篇还田
  • 5篇稻草还田
  • 5篇免耕
  • 5篇红壤
  • 4篇性状
  • 4篇养分
  • 4篇施用
  • 4篇速效

机构

  • 61篇湖南省土壤肥...
  • 16篇湖南农业大学
  • 12篇湖南省农业科...
  • 9篇华南农业大学
  • 6篇湖南杂交水稻...
  • 5篇长沙环境保护...
  • 4篇国家杂交水稻...
  • 3篇长江大学
  • 3篇湖南省园艺研...
  • 2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湖南省气象科...
  • 2篇湖南省土壤肥...
  • 1篇湖南人文科技...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南县农业局

作者

  • 76篇汤海涛
  • 19篇廖育林
  • 15篇黄凤球
  • 12篇李明德
  • 11篇唐海明
  • 10篇马国辉
  • 9篇何英豪
  • 9篇孙继民
  • 8篇罗尊长
  • 8篇余崇祥
  • 8篇张一扬
  • 8篇肖小平
  • 7篇孙玉桃
  • 7篇谭炎宁
  • 7篇龙继锐
  • 7篇杨光立
  • 7篇汤文光
  • 7篇许超
  • 5篇纪雄辉
  • 5篇汤睿

传媒

  • 21篇湖南农业科学
  • 6篇杂交水稻
  • 4篇土壤通报
  • 4篇农业现代化研...
  • 3篇作物研究
  • 3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玉米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烟草科学
  • 1篇土壤肥料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4
  • 9篇2013
  • 7篇2012
  • 10篇2011
  • 10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纤维分解菌对稻草田间腐解和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3
2004年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发酵试验和2年稻田水稻栽培试验验证了自选纤维分解菌的腐草效果。结果表明,环境条件在稻草腐解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适当的水分管理、良好的通气状况、较高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等有利于稻草快速降解。所选纤维分解菌在3种试验条件下均能明显的促进稻草快速腐解,且不同菌种混合接种的腐草效果好于单一菌种接种。室内模拟试验中施用纤维分解菌的稻草腐解率比未施用的30d内提高12.6%~22.8%。在较好的培养条件下,接种纤维分解菌的稻草腐解率比模拟田间条件下的自然腐解率30d内提高42.7%~59.9%。田间试验表明,稻草翻埋并接种纤维分解菌的稻草腐解率比稻草翻埋不接种的对照60d内提高3.5%,稻草覆盖并接种纤维分解菌的稻草腐解率比稻草覆盖不接种的对照60d内提高10.7%。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表明稻草还田结合此菌剂的施用,可减轻和防止多量稻草还田给水稻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千粒重和每穗总粒数,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以稻草覆盖的产量提高较明显。
汤海涛李明德张一扬汤睿余崇祥何英豪郭志强
关键词:纤维分解菌稻草腐解水稻
配方微肥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
1997年
汤海涛余崇祥
关键词:棉花微量元素肥料配方施肥增产
红壤丘岗区夏秋干旱季节红薯节水高产高效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2002-2003年研究了夏秋干旱季节红壤丘岗区红薯节水高产高效技术措施。试验表明:夏薯土施保水剂增产幅度随保水剂用量增加而增加;抗旱剂增产效果低于保水剂,但增投产值率较高。秋薯采用保水剂溶液沾茎,成苗率、产量、增投产值率均有提高;抗旱剂增产不如保水剂,但效益高于保水剂。保水剂与抗旱剂合用对夏、秋薯的产量影响与高浓度保水剂基本相当。但效益低于抗旱剂。
尹颛斌曾贤杰汤海涛
关键词:红壤丘岗区红薯抗旱剂
发展高效农作制种植模式,促进湖南粮油作物生产安全
本文从湖南省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作制度的演变过程、现有农作制高效种植模式,采用比较分析,对现有稻田、旱地、棉田高效农作制度种植模式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为促进湖南粮油作物生产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促进农作制度改革、提...
汤文光肖小平黄凤球唐海明汤海涛汪柯杨光立
关键词:农作制粮油作物生产安全
文献传递
秸秆还田栽培晚稻土壤微生物动态研究被引量:73
2001年
对秸秆还田 4种不同耕作方式栽培晚稻的土壤微生物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还田秸秆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覆草免耕优越于覆草翻耕。
谭周进汤海涛余崇祥
关键词:秸秆还田晚稻耕作方式
尾矿区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有效性被引量:11
2010年
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对大宝山槽对坑尾矿区周围受污染的菜园土和水稻土中Cd、Pb、Cu和Zn的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土壤中Cd、Pb、Cu和Zn的总量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相应的标准。两种污染土壤中Cd、Pb、Cu和Zn的形态分布差别不大。Cd主要分布在残渣态中,占总量的60%以上,Cd各形态含量的分配顺序均为:残渣态>酸提取态>可氧化态>可还原态;Pb以可还原态和残渣态为主,占总量的92%以上;Cu各形态含量的分配顺序均为:残渣态>可还原态>酸提取态>可氧化态,以残渣态为主,占总量的59%以上;Zn在土壤中以残渣态占绝对优势,占总量的90%以上。菜园土和水稻土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以Pb为最高,Zn为最低。
张玮萍许超夏北成吴海宁廖育林汤海涛
关键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尾矿区
湖南省油菜施磷效应及土壤速效磷丰缺指标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为研究施磷对油菜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建立湖南省油菜种植体系土壤速效磷的丰缺指标,于2005~2008年在湖南省油菜主产区布置51个磷肥肥效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油菜施磷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及增收效果。施磷较不施磷增产51~1 265 kg/hm2,平均429 kg/hm2,平均增产率为45.9%,每千克P2O5增加5.40 kg油菜籽;施磷平均每公顷增加收入122.75元,平均产投比4.14,71%的田块施磷产投比>2.0。土壤速效磷对施磷增产效应及经济效益有显著影响,施磷增产幅度及经济回报均随土壤速效磷含量的提高而降低。土壤速效磷"极低"、"低"、"中"、"高"和"极高"分级指标分别为<6.0 mg/kg、6.0~11.5 mg/kg、11.5~22.1 mg/kg、22.1~27.5 mg/kg和>27.5 mg/kg。
鲁艳红廖育林黄凤球黄铁平鲁剑巍汤海涛
关键词:油菜磷肥效应土壤速效磷丰缺指标
稻草还田条件下施钾量对晚稻产量和钾素吸收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稻草还田条件下不同施钾水平对晚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钾素吸收利用和钾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 500 kg/hm2稻草还田条件下,增施K2O 37.5 kg/hm2的处理稻谷产量最高,钾肥再增加,稻谷产量随施钾量增加而减少;稻草产量则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钾肥促进了水稻株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与千粒重的提高。研究还发现,施钾促进了水稻对钾素的吸收,随着施钾量的提高,稻谷和稻草的钾含量及钾素积累量均呈增加趋势;无肥(CK1)处理土壤钾素处于亏损状态,稻草还田及稻草配施化肥处理的土壤钾素均有盈余。综合考虑水稻高产和土壤培肥,在4 500 kg/hm2稻草还田条件下,推荐该地区晚稻的钾肥(K2O)适宜用量为25~50 kg/hm2。
黄科延张爱武曹芯鲁艳红廖育林汤海涛
关键词:稻草还田晚稻钾素吸收
一种具有保护作用的生物肥料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保护作用的生物肥料及其使用方法,所述生物肥料质量组份:秸秆30-35,菜籽饼15-20,稻草10-12,畜禽粪便15-20,有益微生物混合物1-3,无机氮磷钾混合物22-29;将秸秆、菜籽饼、稻草、畜...
孙继民邹学校罗尊长黄凤球纪雄辉吴朝飞谭炎宁袁定阳汤海涛魏湘林
Effects of Red Mud on the Remediation of Pb, Zn and Cd in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Paddy Soil被引量:3
2012年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mediation efficiency of red mud on Pb, Zn and Cd in the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paddy soil of mine area, to clarify its remediation mechanism and fertilizer efficiency on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 [Method] The soil incubati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red mud on the pH values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 and the remediation efficiency of red mud on lead (Pb), zinc (Zn) and cadmium (Cd) in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 [Result] Red mud addition reduced the content of exchangeable Pb, Zn and Cd in the soil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when incubated for 30, 60 and 90 d with the red mud dosage of 4% (W/W), the exchangeable Pb content was decreased by 39.25%, 41.38% and 50.19%; exchangeable Zn content was decreased by 49.26%, 57.32% and 47.16%; and exchangeable Cd content was decreased by 19.53%, 24.06% and 25.70%, respectively. The application of red mud had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hare of Pb, Zn and Cd contents in five forms, and different amounts of red mud application all reduced the proportion of exchangeable Pb, Zn and Cd to the total Pb, Zn and Cd. In addition, the proportion of exchangeable Pb, Zn and Cd to total Pb, Zn and Cd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amount of red mud addition. [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red mud and reduc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paddy soil.
范美蓉罗琳廖育林汤海涛魏建宏吴家梅
关键词:LEAD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