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氢醌对人骨髓单个核细胞拓扑异构酶Ⅱ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 研究苯代谢物氢醌(hydroquinone,HQ)对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拓扑异构酶(TOPO)Ⅱα表达的影响,探讨TOPOⅡα在HQ所致造血毒性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 50μmol/LHQ处理的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为实验组,设立对照组(等体积灭菌蒸馏水培养),应用TOPOⅡ检测试剂盒检测TOPOⅡ的活力,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TOPOⅡα含量的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TOPOⅡα 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法(ChIp)检测TOPOⅡα含量的变化.结果 (1)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50 μmol/LHQ处理10 h后,TOPOⅡ的活力下降,TOPOⅡα含量以及TOPOⅡαmRNA水平分别为0.017±0.029、0.610±0.128,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TOPOⅡα含量降低伴随着TOPOⅡα启动子组蛋白H4乙酰化水平的明显降低(分别为1.198±0.056、0.324±0.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伴有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的改变,分别为1.253±0.045、1.177±0.025;(3)HQ接触不同时间TOPOⅡαmRNA水平呈动态变化,且TOPOⅡα启动子水平的变化早于mRNA水平的变化.结论 HQ可抑制造血细胞TOPOⅡα的表达.组蛋白化学修饰水平的改变在苯代谢物所致的造血毒性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 施益芬俞康陈怡任行洲毕来喜钱红兰
- 关键词:组蛋白类
- 卡泊芬净治疗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抗真菌药卡泊芬净在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2010年12月—2014年8月血液科收治的63名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于化疗期间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确诊或拟诊为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醋酸卡泊芬净组及两性霉素B组2组,醋酸卡泊芬净组采用醋酸卡泊芬净(首次剂量为70 mg,维持剂量为50 mg,每天1次,2周为1疗程)抗真菌,两性霉素B组采用两性霉素B(首次剂量为0.2 mg/kg,每天1次,隔天加倍,终剂量为1 mg/kg,2周为1疗程)抗真菌,采用χ2检验对2组患者进行预后评估及安全性评价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接受1疗程的治疗后,醋酸卡泊芬净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29%,明显高于两性霉素B组的55.17%(P=0.012);而通过对两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统计,发现两性霉素B在肾脏毒性、胃肠道症状及神经毒性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醋酸卡泊芬净组,而醋酸卡泊芬净组的患者仅4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卡泊芬净治疗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总体有效率高达85%以上,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安全有效。
- 金伟民毕来喜
- 关键词: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卡泊芬净两性霉素B
- 流式免疫磁珠法检测BCR-ABL融合蛋白在白血病中的意义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流式免疫磁珠(CBA)法检测白血病患者BCR-ABL融合蛋白的方法学评价及其意义。方法:采用CBA法检测64例白血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中BCR-ABL融合蛋白表达,同时与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比较。结果: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BCR-ABL融合蛋白平均荧光强度(MFI)是10.58±3.88,64例白血病患者中BCR-ABL阳性25例,仅1例B-ALL患者检测结果与RQ-PCR结果不一致,与FISH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CBA法检测BCR-ABL融合蛋白方法可靠,重复性好,简单,快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章圣辉毕来喜韩义香吴建波高申孟叶爱芳陈迟琪
- 关键词:BCR-ABL融合蛋白白血病
- CHNP和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和比较含长春瑞滨(盖诺)的CHNP方案与含长春新碱的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并统计23例以标准CHNP及21例CHOP方案治疗的病例。结果CHNP组总有效率(CR+PR)为87.0%,CHOP组的总有效率(CR+PR)为61.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毒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含长春瑞滨(盖诺)的CHNP方案治疗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有较好的疗效,与CHOP方案相比毒副作用相仿,疗效更显著。
- 胡倩俞康叶海格毕来喜梁彬沈志坚江松福
- 关键词:长春新碱非霍奇金淋巴瘤
-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0例 MM 患者,男性7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4.3(52~77)岁。在为期约3周的疗程内给予硼替佐米1.3mg/m,第1,4,8和1...
- 叶海格俞康邢冲云梁彬钱红兰马泳泳毕来喜罗盛任行洲胡永仙孙岚胡旭东陈怡张君丽沈志坚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地塞米松
- 文献传递
- 苯诱导造血细胞凋亡及氨磷汀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 陈怡胡旭东钱红兰杨开颜任行洲王明山杨海玉毕来喜吴建波沈志坚江松福俞康
- 该课题研究苯对造血干细胞的毒性作用,研究苯诱导造血干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苯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造血微环境的关系,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理的查明、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通过研究氨磷汀对苯毒性的保护作用其对凋...
- 关键词:
- 关键词:苯氨磷汀细胞凋亡
- 氨磷汀对氢醌诱导骨髓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 2004年
- 陈怡俞康沈志坚江松福高申孟毕来喜钱红兰张君丽王光汉
- 关键词:氨磷汀氢醌骨髓细胞细胞凋亡代谢产物
- G显带核型分析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
- 2017年
- 目的探究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2016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确诊的122例成人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122例ALL患者中共检出核型异常82例(67.2%),其中染色体结构异常中最常见为t(9;22),占26.2%。超二倍体组在所有组别中中位生存期最长;t(4;11)或亚二倍体组与正常核型和t(9;22)组相比较,总体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均较低;正常核型和t(9;22)核型组预后中等,t(9;22)伴附加核型异常组预后较差。结论核型分析结果提示染色体异常与成人ALL预后相关,临床应根据不同染色体核型选择不同治疗方案。
- 李笑庆毕来喜胡王强
- 关键词:核型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预后
- 妊娠合并血液系统肿瘤6例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液系统肿瘤的处理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妊娠合并血液系统肿瘤6例临床资料,其中急性白血病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恶性淋巴瘤1例。结果:①治疗多采用联合化疗,其中5例完全缓解。②妊娠结局:中期引产3...
- 梁彬沈志坚毕来喜金珍琳俞康
- 关键词:妊娠血液系统肿瘤
- 文献传递
- 氢醌诱导造血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氢醌对骨髓和脐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苯对造血细胞毒性作用的机制。方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加入不同浓度氢醌,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V-FITC加碘化丙啶(PI)双染定量检测不同时间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的变化。结果:氢醌能诱导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并存在量效和时效关系,氢醌诱导细胞凋亡的最佳浓度为50μmol/L,细胞凋亡的高峰时间为10h。氢醌能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凋亡,与药物浓度和和作用时间有关,以75μmol/L作用8h较为显著。结论:苯代谢产物诱导的造血细胞凋亡和坏死可能是苯中毒导致的造血功能障碍的主要机制之一。
- 陈怡毕来喜胡旭东钱红兰胡晓霞俞康
- 关键词:凋亡氢醌造血细胞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研究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