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炼

作品数:20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历史地理
  • 5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世界观
  • 5篇世俗
  • 5篇世俗化
  • 5篇俗化
  • 3篇天理
  • 3篇公理
  • 2篇道通为一
  • 2篇德性
  • 2篇读书
  • 2篇读书人
  • 2篇雅化
  • 2篇诗学
  • 2篇清代
  • 2篇清代中后期
  • 2篇主义
  • 2篇尊君
  • 2篇文明
  • 2篇戊戌变法
  • 2篇伦理
  • 2篇今文

机构

  • 20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央研究院

作者

  • 20篇段炼
  • 1篇杨智勇

传媒

  • 3篇安徽史学
  • 3篇史林
  • 2篇学术研究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史学月刊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湖南教育(上...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财新周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07
  • 1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寻求“超越富强”之道——“天演”世界观之下严复的道德与政治论述被引量:2
2021年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严复以其深具洞见的论述与翻译,促成了"天演"世界观在近代中国的形塑。在这一世界观的影响下,严复将科学公理作为实现理想政治与社会规范的"公例通理"。在道德论述上,严复的"天演"世界观延续了儒家世界观的伦理内涵与超越面向。他将伦理原则引入对自然过程的探究之中,以实现对于"任天为治"之"末流"的矫正与纠偏。在政治论述上,严复通过"天演"世界观挑战传统中国政治制度的正当性。在"天演公例"之下,只有培养出具有德、智、力之能力的国民,才能在充分自由的条件下实现国家富强。在"由道变俗"与"道通为一"的思想张力背后,是严复对于"超越富强"之"道"的深沉追寻。
段炼
关键词:天演论世俗化
血洗出一个“新纪元”——五四时期李大钊思想中的“世界”与“文明”被引量:2
2021年
作为近代中国“转型时代”的重要思想人物之一,李大钊在五四时期对于“世界”与“文明”的议题有着新的思考,并以此为基础阐述文明、世界与革命之间互动共生的内在关联。面对民初共和政治的挫败与世界格局的巨变,在五四前期,李大钊不断调整其认知世界与评价文明的价值尺度,形成了从“风俗保群”到“第三文明”的思想转变。到了五四后期,出于对俄国革命的认同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接纳,李大钊一方面反思作为现代文明重要表征的西方共和制度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对互助、合作、博爱的思考与实践,试图以此催生超越民族国家的新的文明主体——平民(大众)。在文明觉悟与世界认知不断转变的背景下,李大钊心目中的平民革命,既为五四时期的思想启蒙提供了现实动力,也从历史时空(“世界”)与内在品质(“文明”)上深化了启蒙的思想内涵。
段炼
关键词:文明
国之内外的“文野之辨”——以20世纪初期杨度的世界观念为中心(1902—1911年)被引量:3
2017年
随着传统"天理"世界观的瓦解,晚清中国如何在一个列强环伺的世界格局当中寻求富强,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共同思考的重要议题。在以进化论为中心的"公理"世界观支配之下,杨度从"文野之辨"的角度,对国内外的政治进行观察,揭示出世界殖民体系乃是一种"对于内则皆文明,对于外则皆野蛮"的复杂关系。在杨度看来,面对文明与野蛮相互交织的世界格局,晚清中国的历史转型必须采取一种"兼及内外"的双重因应之道,即"世界的国家主义"。因此,一方面,他鼓励中国仿效日本、德国的历史经验,以强化经济、贸易和军事战备能力为轴心,进而走向全面促进国家政治结构和运作能力的变革。另一方面,杨度心目当中现代国家政治愿景与全球正义的最终实现,仍有赖于国民能力的文明展示,而非简单诉诸"去道德"的经济与军事力量。
段炼
关键词:天理公理野蛮文明
诗学的蕴意结构
本文论题,乃中国古代诗学之词论。本文整合西方现当代文学批评理论、西方当代汉学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和文学史研究,从比较和相互参照的视角出发,研究南宋词人、词论家张炎(1248-13207)的词论文本《词源》。在此研究中,...
段炼
关键词:诗学词论清空雅化
文献传递
从“心力”到“民彝”:民国初年李大钊关于政治正当性的思考被引量:4
2017年
随着"天理"世界观的超越性来源发生动摇,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面临着政治秩序的深重危机。本文通过对民国初年李大钊思想中"民彝"观念的考察,呈现其论证现代政治正当性的独特方式与复杂面相。作为共和制度与宪政秩序的倡导者,李大钊确信,良善政治与理想社会,其根源来自个人"良知良能"汇聚而成的公共道德。因此,他借助"民彝"观念,将政治秩序背后的现代价值诉求,与"内在超越"这一传统道德价值实践方式相结合,尝试以此论证其政治理想中"德性统治"的正当性。从"心力"对旧有政治制度的瓦解,到"民彝"对于宪政制度的形塑,清末民初知识分子的思想演变,折射出近代中国转型过程中理想政治秩序的再造,并非只是符合程序正义的宪政重建,其背后新的道德精神,才是政治正当性的真实来源。
段炼
关键词:世俗化世界观政治正当性
尊君、改制与“实理公法”的初创——以戊戌变法前康有为的世界观形塑为中心
2021年
随着19世纪末期思想与时势的密切互动,康有为在《教学通义》《康子内外篇》《实理公法全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述当中,通过对传统经学与西方学说的“创造性诠释”,初步实现了他对于心目中新世界观的形塑。这一新世界观的核心内容有三:第一,在新的政治制度设计当中,凸显对于君权与大一统的尊崇;第二,在新的知识谱系与道德关系当中,以平等与人道的原则,建构以几何知识为框架的“实理公法”;第三,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重塑孔子“托古改制”的“素王”形象,进而推动儒学在殖民时代的自我转化与全球扩张。这一奠基于“实理公法”之上的新世界观形塑,意味着康有为开始尝试以一种倾向于客观知识与外部制度的“普遍性”,取代传统儒家世界观重视内在德性的“普遍性”。
段炼
关键词:君权孔子
从“理势”互动到“体用”二分:以清代中后期读书人的世界观转型为中心被引量:1
2018年
支配中国社会千余年的"天理"世界观在清代中后期的瓦解,与嘉道年间读书人在经学框架下重新思考"理势"的问题密切相关。无论是今文经学、理学抑或经世之学,都在试图重新回答何为"理"与"势"以及如何重新诠释"理势"关系的思想命题。从庄存与到张之洞,他们对于"理势"与"体用"问题的理解和实践,拓展了朝野各界因应时势的理论视野,也形塑了当日读书人世界观转型的历史进程。在传统经学的思想范畴中,"理之是非"的刚性价值原则,开始在"势之利害"的现实主义和世俗逻辑面前败退。读书人以更具权变和实用性的思路,消解传统儒家德性与现实制度实践的价值关联。正是基于对"理势"关系及其诠释策略的内在调整,清代中后期的多元思想"内变",既是对传统"天理"世界观修正与扬弃、推陈而出新的过程,也由此埋下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伏笔。
段炼
关键词:天理今文经学理学经世
从“小我”到“大我”:五四启蒙思想中的个人观念被引量:1
2015年
五四时期,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念发生了重大的世俗化转型。随着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逐渐成为道德观念中的核心理念,儒家德性伦理逐步解纽。不过,这一时期所崛起的现代个人,并非古典自由主义传统意义下的"原子式"个人。五四时期的个人,虽然具有强烈的道德自主性,但在五四启蒙知识分子的思想当中,现代个人的道德自觉,却依旧遵循着"修齐治平"的"群己"价值尺度。这意味着,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不仅仅在于满足一己私利,而是要为"社会"乃至"全人类"的福祉而奋斗。在个人自由和精神独立的"小我"背后,还有着更高层面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对人类、对世界文明这一"大我"的关怀。个人主义中"唯我"的一面,只是更多地影响到市民阶层的世俗生活,而无法在五四的启蒙知识分子当中获得道义上的正当性。
杨智勇段炼
关键词: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小我大我
“由道变俗”与“道通为一”——严复的“天演”译述及其世界观转型被引量:1
2023年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严复以其深具洞见的论述以及对一系列西方学术经典的翻译,促成“天演”世界观在近代中国的形塑。在这一世界观的影响下,清末民初的读书人逐渐接受“公理”“公例”“公法”等西方科学定律与政治法则。“天演”世界观由此呈现出“由道变俗”的世俗化价值取向。然而,严复的思想摆荡于中西之间,既接受多种“道”并存的历史现实,又高度认可中西学理的“道通为一”。因此,严复对于“天演”世界观的探索,无法简单概括为“寻求富强”的世俗努力和对于西方科学理性的全盘接纳。在“由道变俗”与“道通为一”的思想张力背后,是严复对于“超越富强”之“道”的深沉追寻。
段炼
关键词:世俗化
抗战故事里的德育资源
2015年
这是一场唤醒民族的战争,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家!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以"抗战英雄"为主角,推出"英雄赞歌:爱国主义教育启示录"这一主题策划,目的在于引导教育者思考:在与出生于和平年代的孩子们一道重温二战历史、再听英雄赞歌时,耳边响起的,如果依然只有老旧的旋律,会不会有些遗憾?
段炼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英雄赞歌主题策划德育课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