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TA1在化疗后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 MTA1是新近发现的一个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其表达增高与许多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能力呈正相关.为探讨骨肉瘤化疗后MTA1基因的表达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TA1蛋白在31例化疗后病人手术切除骨肉瘤...
- 步国强于秀淳
- 关键词:骨肉瘤化疗MTA1预后免疫组织化学
- 文献传递
- MTA1在化疗后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 背景骨肉瘤的术后转移是造成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有研究证明MTA1基因的过表达在肿瘤的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的研究骨肉瘤化疗后MTA1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
- 步国强于秀淳
- 关键词:骨肉瘤MTA1化疗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 文献传递
- Mimics软件模拟置钉在腰椎关节突重度退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15年
- 背景:目前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为脊柱外科非常成熟的一项技术,临床上有多种术中确定进钉点、进钉方向的方法。但腰椎关节突重度退变患者由于手术区域骨赘增生严重,顺利准确置钉有一定难度。目的:观察腰椎关节突关节重度退变患者修复术前应用Mimics软件模拟置钉对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8例需要行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单节段内固定且治疗前CT、MR评估为腰椎关节突重度退变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模拟置钉组39例,对照组39例,两组共置入312枚椎弓根螺钉。模拟置钉组术前对需要置钉的椎体使用Mimics软件行3D重建,并在拟置钉椎体模拟椎弓根螺钉,在3D影像上观察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与周围骨性标志的关系并测量进钉的角度和深度,术中参考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后均行X射线、CT检查对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模拟置钉组置入椎弓根螺钉后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置钉后复查156枚螺钉中153枚位于椎弓根内,置钉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1%,88.5%,χ2=11.49,P<0.05)。且模拟置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患者放射线暴露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需要行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的患者中,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占相当大的比例,而关节突的退变使进钉点解剖标志难以辨别,给螺钉置入带来很大的难度。Mimics软件模拟置钉可辅助腰椎关节突重度退变患者修复术中椎弓根螺钉的正确置入,降低相关并发症,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减少患者放射线暴露时间。
- 步国强毛仲轩
- 关键词:腰椎数字化骨科MIMICS软件
- Neulen钛板置入并椎管扩大植骨治疗颈椎病:半年随访钛板周围植骨愈合率
- 2014年
- 背景:传统的颈椎病单开门手术治疗,大多采用缝线悬吊等门轴侧固定的方法来维持椎板处于开门状态,其固定效果不太理想。目的:分析Neulen钛板置入内固定并开门侧植骨治疗不同类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采用Neulen钛板置入内固定并于开门侧植骨治疗32例患者。结果与结论:32例颈椎病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明显,JOA评分由治疗前(8.7±3.6)分提高至治疗后(14.6±2.4)分,改善率为(63.3±8.9)%(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X射线及CT显示门轴侧缝隙消失,CT部分层面可见开门侧植骨愈合有类似于骨性椎板存在,显示椎管扩大满意,均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移位及再关门的现象。结果表明颈椎后路单开门治疗中应用Neulen钛板置入内固定并开门侧植骨,能有效维持椎板开门状态,钛板周围植骨融合率78%。钛板两端的叉形设计使得较少的螺钉即可达到较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钛板固定后能够达到对开门侧形成真正的刚性支撑而非弹性固定,使门轴侧形成牢固的即刻稳定,使得门轴侧更容易骨性愈合。
- 步国强张善地
- 关键词:颈椎病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 伴髓内MRI T_(2)WI高信号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伴髓内MRI T_(2)WI高信号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菏泽市立医院6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是否伴髓内MRI T_(2)WI高信号分为有信号组(25例)和无信号组(43例)。采集两组基础信息,所有患者均进行颈椎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病程、临床症状、体征、MRI表现及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比较两组不同手术入路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结果:有信号组病程长于无信号组(P<0.05)。有信号组脊髓受压典型症状发生率高于无信号组(P<0.05),两组伴随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信号组椎旁压痛、枕部压痛、压顶试验、棘突压痛、臂丛牵拉试验占比均低于无信号组,Hoffmann征、Babinskin征占比均高于无信号组(P<0.05)。两组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脱出、脊髓受压、硬脊膜受压、小关节增生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信号组椎体后缘增生发生率高于无信号组(P<0.05)。无信号组手术后的JOA评分高于有信号组(P<0.05)。两组不同手术入路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髓内MRI T_(2)WI高信号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脊髓受压症状,采用颈椎减压术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不被手术入路影响。
- 毛仲轩步国强王照阁马鲜张会郝为民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MRI表现
- VEGF在化疗后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间质中血管的新生,许多血管生成因子在肿瘤中均有表达,介导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其中效力最强的因子之一,...
- 步国强于秀淳
- 关键词:骨肉瘤化疗VEGF表达肿瘤复发肿瘤预后
- 文献传递
- 经皮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经皮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和疗效分析。方法对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穿刺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20个月。按Macnab评定标准,术后疗效评定:优12例,良29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82%,有效率为94%,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操作简单、安全,痛苦少,创伤轻微,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 孙海宁周银于秀淳付志厚步国强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
- 探讨脊柱微创术中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针对脊柱微创术中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20年3月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分组,并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其中一组为对照组(n=23,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n=23,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对不同术式下患者的手术指标、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程度、脊柱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86、40.753、4.756、5.243,P<0.001);观察组腰椎功能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3,P=0.026);术后疼痛指标比较,术后15、30 d观察组VAS评分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6、8.793,P<0.001);脊柱功能指标比较,术后15、30 d观察组DOI指数评分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3、8.936,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4.34%)低于对照组(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1,P=0.012)。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对于降低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减轻疼痛度,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稳定患者的脊柱功能作用显著,方案值得推荐。
- 步国强宋国华刘玉亮郝为民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稳定性
- 自体血回输在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技术在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64例进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分为2组,分别于术中实施自体血回输和输异体血的输血治疗,于术前、术后24h监测血红蛋白浓度(Hb)和红细胞压积(HCT)、凝血活酶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TT),并记录所有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输库存血量,实验组还需记录自体血回输量。结果采用自体血回输的33例患者共回输自体血25 770ml,仅部分手术节段多的患者输库存血共2 600ml,而对照组31例患者共输库存血33 000ml。结论在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手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技术能明显节约血源,且安全有效。
- 步国强张西雪
- 关键词:自体血回输输血安全腰椎手术
- 关节镜下髂胫束松解治疗弹响髋的临床应用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髂胫束松解治疗弹响髋。方法我院自2004年7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外侧型弹响髋患者10例16髋,均采用关节镜下髂胫束松解术治疗。结果全部患者疗效满意。
- 孙海宁付志厚于秀淳曲新涛步国强
- 关键词:弹响髋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