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腹腔
  • 10篇腹腔镜
  • 9篇手术
  • 9篇切除
  • 8篇切除术
  • 5篇胆囊
  • 5篇胆囊切除
  • 5篇胆囊切除术
  • 4篇直肠
  • 4篇腹腔镜胆囊
  • 4篇腹腔镜胆囊切...
  • 4篇腹腔镜胆囊切...
  • 4篇肠癌
  • 3篇直肠癌
  • 3篇三孔法
  • 3篇三孔法腹腔镜
  • 3篇术后
  • 3篇疗效
  • 3篇甲状腺
  • 3篇癌患者

机构

  • 20篇平顶山市第一...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作者

  • 20篇梅刚
  • 12篇王国兴
  • 5篇刘真
  • 2篇杨战军
  • 2篇张国军
  • 2篇张宝生
  • 1篇薛焕洲
  • 1篇陈炳灿
  • 1篇何明杰

传媒

  • 5篇河南外科学杂...
  • 5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癌症进展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河南医药信息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9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适应证、操作技巧及安全性。方法对90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术后1例手足抽搐,1周后恢复;1例声音嘶哑,3周后恢复。无甲状腺危象或死亡病例。1 a后随访,无复发、甲低或恶变病例。结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安全、灵活性强、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和预防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梅刚刘真王国兴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采用甲状腺全切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10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应用治疗方式为传统手术,观察组治疗方式进行甲状腺全切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为(4.05±1.22)d、(40.22±12.29)min、(40.25±12.38)ml、(5.02±1.02)cm,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少于对照组的54%(P<0.05);观察组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6%、2%,均低于对照组的16%、16%、1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微小癌采用甲状腺全切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梅刚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甲状腺全切术
逆行交锁髓内针治疗股骨髁上骨折体会
2003年
目的:对股骨髁上骨折分类、手术适应症及交锁髓内针操作要领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研讨。方法:在X线监视下采用膝前正中切口,逆行髓内针对股骨髁上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9例均一期愈合,膝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标准,优良7例,占77.8%。结论:①股骨髁上骨折,现多主张手术治疗,传统手术创伤大、骨折愈合率低,对膝关节功能影响较大;②交锁髓内针为均分负荷微创手术器械,内固定牢固,愈合率高,对膝关节功能影响较小,但它也有一定适应证。
陈炳灿何明杰赵代杰梅刚
关键词:股骨髁上骨折内固定手术适应症功能锻炼
肝叶切除术中血管损伤的防治体会
2004年
梅刚耿远兴薛焕洲
关键词:肝叶切除术血管损伤并发症
小切口开腹与腹腔镜根治术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小切口开腹与腹腔镜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外科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2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分别采用腹腔镜根治术和小切口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下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和环周切缘阳性率分别为(97.55±12.74)mL、(2.41±0.68)cm、(15.59±3.42)枚及2.8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12.92±27.16)min低于对照组[(205.28±47.5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48h内最高VAS评分、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首次进食流质时间(3.47±2.20)d长于对照组患者的(2.11±1.53)d,住院总费用(4.41±1.11)万元少于对照组患者的(5.78±1.32)万元(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1.43%)与对照组(14.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且无严重并发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张国军王国兴梅刚
关键词: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疗效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分析并评价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期间收治的62例直肠癌患者,将其中的31例腹腔镜微创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其余的31例实施常规开腹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首次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患者术后可快速恢复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无肠梗阻及肿瘤和周围组织未见显著浸润的直肠癌患者,该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梅刚刘真王国兴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直肠癌并发症
腹部手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12例诊治体会
1999年
杨战军井红民梅刚
关键词:应激性溃疡腹部手术消化道出血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通过对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典型病历的分析,阐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预防的重要性和及时中转开腹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不同的处理与产生不同结果的关系。结果:3例患者无1例死亡,最后均痊愈出院,在随访期内没有出现阻塞性黄疸。胆瘘、胆管狭窄、胆管炎等表现。结论:为了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过程中出现胆管损伤,术中应该将三管一孔一壶腹(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小网膜孔、胆囊壶腹部即哈特曼氏囊)显露清楚,当这些结构显露不清楚时应该立即中转开腹,以确保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
王国兴白小彬梅刚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
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在结肠直肠癌患者中应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的临床价值,探讨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结肠直肠癌患者56例进行对比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术,实验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和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胃肠功能三项指标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 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结肠直肠癌患者中应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有助于减少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
梅刚
关键词:腹腔镜微创手术胃肠功能
甲状腺癌局部复发及再手术选择的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局部复发及再手术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60例行手术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术后患者随访3年,依据术后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TC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截至随访结束,160例DTC术后患者中,局部复发患者32例,未局部复发患者128例。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是DTC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32例DTC术后局部复发患者中,颈淋巴结复发10例,甲状腺复发22例。初次手术方式为甲状腺次全切术的12例患者,复发后行甲状腺残叶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初次手术方式为甲状腺全切术的6例患者术后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后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初次手术方式为患侧叶加峡部切除术的14例患者,复发后行甲状腺次全切术。术后辅以促甲状腺激素抑制剂为主的综合治疗。结论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是影响甲状腺癌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临床医师应合理认知甲状腺癌,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
梅刚刘真王国兴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再手术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