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志和
- 作品数:13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卡托普利预防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1996年
- 80年代后期,由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日益增加的趋向以及其不良预后,对CHF提出了早期干预或预防性治疗的观点。为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即无症状左心功能异常时给以治疗,延缓临床心衰的发生,从而延长病人寿命,我们将卡托普利应用于无症状性心力衰竭(SHF)患者,旨在探讨其对CHF的预防作用。
- 刘纪改栾志和宁康穆伟刘志福周玲张伟赵建华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卡托普利无症状心衰无症状性心力衰竭心功能指标白细胞计数
- 葛根素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1993年
- 我们用随机抽样法选择病例,研究葛根素治疗冠心病的临(?)价值。冠心病人46例,分为葛根素加肝素治疗组31例,单纯肝素治疗组15例。结果显示:葛根素组治疗后病人心率、血压、心肌耗氧指数、血液粘度均较用药前(?)显降低,其中心率及心肌耗氧指数、血液粘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0.01)。葛根素治疗组病人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消耗量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心律失常、梗塞面积扩大及住院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表明:葛根素具有抗心肌梗塞、抗心肌缺血、抗高血压、抗心律失常作用,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 王丽华栾志和袁晓晨崔连群秦川秋于田
- 关键词:葛根素冠心病心肌梗塞疗效药理
-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率变异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1994年
- 应用心率能谱分析法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有关临床资料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充血性心衰组其高频段及低频段成分均减少,p<0.01,LF/HF比无差异,p>0.05。②失代偿期患者经治疗后,伴随着临床征象的改善,其能谱图低、高频成分绝对值均见有明显回升,p<0.01。提示HRV可反映充血性心衰的严重程度,对心衰病情演变,转归及预后的评估亦有一定临床意义。
- 路方红阮景纯王丽华栾志和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率
-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率变异性降低的临床意义
- 1996年
- 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26例,正常对照组50例。24小时平均R—R间隔(MRR)CHF组681.2±96ms,正常对照组826.65±127ms,P<0.01。24小时R—R间隔均数标准差(SD)CHF组76.8±54ms,正常对照组154.9±65ms,P<0.01。CHF死亡患者SD51.6±18ms,未死亡患者86.5±20ms,P<0.01。提示心率变异性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病情演变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 路方红阮景纯付越榕张景云吴坚美王丽华栾志和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率变异性动态心电图
- 体表心室晚电位高通滤波频率依赖性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 1993年
- 作者定量分析了三种不同高通滤波频率对体表心室晚电位(VLPs)参数的影响,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VLPs参数有高通滤波频率依赖性,随高通滤波频率增高,VLPs时限延长,振幅降低,异常检出率增高。
- 王丽华秦川秋栾志和王瑜张健身
- 关键词:电生理学心电描记术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体外血栓的动态研究被引量:1
- 1993年
- 本文动态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30例发病第1、2、3、7、14、28天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10例心绞痛持续发作时体外血栓的变化,并与正常人作对照。结果,AMI、UA组血栓值(长度、千重)均较正常人组明显升高(P<0.01)。AMI第3天血栓值最高,7天后呈下降趋势。体外血栓值的升高与AMI的梗塞面积、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以及CPK活性呈正相关。血栓值持续升高者预后不良。研究表明:UA、AMI患者的血液呈高凝状态,易于形成血栓。早期对UA、AMI患者抗凝、溶治)疗可改善预后。
- 王丽华奏川秋栾志和
- 关键词:血栓形成心肌梗塞
- 心肌梗塞患者体表心室晚电位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 1993年
- 我们对86例心肌梗塞(MI)患者行体表心室晚电位(VLP_s)检测,以探讨MI后VLP_s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显示:急性MI组VLPS异常率(45.2%)明显高于陈旧性MI组(25.0%),P<0.05;下(后)壁MI组VLP_s异常率(48.5%)明显高于前壁MI组(25.5%),P<0.05;Killp^3s心功能≥Ⅲ级组VLPS异常率(57.1%)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组(24.1%),P<0.01;MI后有室壁瘤组VLPS异常率(75.0%)明显高于无室壁瘤组(30.7%),P<0.05).随访8~20个月中,VLP_s异常者有8例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VLP_s正常者无心脏意外事件发生。表明MI后心功能差,有室壁瘤者VLP_s异常则预后不佳。
- 王丽华栾志和张健身宁康张伟
- 关键词:心室晚电位心肌梗塞室性心动过速
- 体表心室晚电位正常值及异常诊断标准的探讨
- 1992年
- 对220例正常人和22例有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史的冠心病人用不同高通淀波频率记录的体表心室晚电位(VLPs)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①VLPs 参数有高通淀波频率依赖性,为此制定出三种淀波频率时 VLPs 正常值和三种淀波频率间各参数的换算公式。②VT/VF 组较正常人组 Total QRS、Under 40uV 时限明显延长、Last 40mS 振幅显著降低、异常检出率明显增高。(P<0.05) ③建议以至少两项参数异常作为 VLPs 异常标准较可靠,单项参数异常仅定为可疑异常。40~250Hz 滤波通带较好。VLPs 预测持续性 VT 的价值较大。
- 王丽华栾志和秦川秋王瑜张健身
- 关键词:心室晚电位正常值室速
- 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时心室晚电位的观察
- 1996年
- 17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缺血时测定心室晚电位(VLP)。结果显示:①VLP阳性率提高了36.3%,且多为心绞痛者。②冠心病的VL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注药前、后都显示出其终末低振幅电位时间(D40)延长(P<0.05)和终末低振幅电位振幅均方根(V40)减少(P<0.05))从而表明VLP各指标可作为判定冠心病有无的辅助参考。
- 袁小辰栾志和王青秦川秋王喻王丽华
-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缺血
- 应用再培养的方法对支原体培养中呈“假阳性”进行鉴别的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再培养的方法对支原体培养中呈“假阳性”结果的鉴别意义。方法:对首次支原体培养呈“阳性”结果进行再培养。结果:对6 6例支原体培养呈阳性结果的标本,应用再培养后发现能再呈阳性者4 8例,阳性再显率为72 .73% ;而不能呈阳性者18例,“假阳性”率为2 7.2 7%。而且再培养加药敏反应与首次药敏的敏/耐情况完全一致。
- 杨鹏任静栾志和
- 关键词:假阳性支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