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青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太原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取栓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血性
  • 2篇缺血
  • 2篇卒中
  • 2篇急性
  • 2篇急性缺血
  • 2篇急性缺血性
  • 2篇大动脉
  • 1篇动脉闭塞
  • 1篇信号
  • 1篇血管再通
  • 1篇营养
  • 1篇预后
  • 1篇肢带型
  • 1篇治疗预后
  • 1篇溶栓
  • 1篇水肿
  • 1篇取栓治疗

机构

  • 4篇太原市中心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山西省人民医...
  • 1篇解放军第26...

作者

  • 4篇柳青
  • 2篇李伟荣
  • 2篇李晓泽
  • 1篇杜婧
  • 1篇王朝霞
  • 1篇肖江喜
  • 1篇孙雅轩
  • 1篇宋书娟
  • 1篇袁云
  • 1篇吕鹤
  • 1篇金苏芹
  • 1篇胡风云
  • 1篇孙奇
  • 1篇张巍
  • 1篇朱青峰
  • 1篇刘毅

传媒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dysferlinopathy 患者大腿骨骼肌 MRI 改变及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dysferlinopathy患者大腿肌肉水肿及脂肪化规律及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2013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32例dysferlinopathy患者,包括13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limb 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 type 2B,LGMD2B)、13例Miyoshi肌病、4例近远端肌病及2例高肌酸激酶血症患者。对患者进行改良Gardner-Medwin and Walton ( GM-W)评分和大腿肌肉MRI检查,对MRI的脂肪化和水肿改变进行评分。计算LGMD2B和Miyoshi肌病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程、GM-W评分、肌肉脂肪化和水肿评分以及分布模式之间的差异,并分析所有患者大腿肌肉脂肪化和水肿总评分与其病程、GM-W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的GM-W中位数评分为4.00(2.00,5.00)分,其中LGMD2B为4.00(3.00,4.50)分,Miyoshi肌病为4.00(2.00,5.00)分。30例患者(93.75%)出现肌肉脂肪化,在LGMD2B和Miyoshi肌病患者中分布模式相同,骨骼肌脂肪化平均总评分为(28.20±12.86)分,其中 LGMD2B 为(28.50±13.03)分,Miyoshi 肌病为(29.00±12.63)分。26例患者(81.25%)存在肌肉水肿,在LGMD2B和Miyoshi肌病患者中分布模式相同,骨骼肌水肿平均总评分为(18.36±13.60)分。其中LGMD2B为(22.88±11.59)分,Miyoshi 肌病为(16.77±13.80)分。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程、GM-W评分、肌水肿和脂肪化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的肌肉脂肪化总评分与其GM-W评分( rs =0.737,P=0.000)和病程( rs =0.637, P=0.000)均呈正相关。结论大腿肌肉脂肪化和水肿均是dysferlinopathy 患者常见的MRI改变,主要临床亚型具有类似的影像学改变。肌肉脂肪化可用于该病的进展评估。
金苏芹张巍吕鹤柳青宋书娟杜婧肖江喜王朝霞袁云
关键词:水肿
Flair血管高信号征-DWI错配在急性大动脉闭塞卒中患者取栓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Flair血管高信号征(FVH)-DWI错配对于大动脉闭塞急性脑卒中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后预后是否有预测作用。方法我们回顾分析了52例2020年-2021年合并大血管闭塞并经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评估这些患者的FVH,近端FVH,远端FVH和FVH-DWI错配。结果我们发现在FVH-DWI阳性组中,有更好侧支循环(P<0.001),以及功能预后更好(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FVH-DWI错配是90 d良好预后的预测因素(OR 0.015)。结论经血管内治疗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果术前影像发现FVH-DWI错配的可能有更好的临床预后。
柳青王晓龙张天丽李晓泽
支架取栓联合Navien导管吸引治疗合并大动脉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支架取栓已成为治疗伴有大动脉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标准治疗措施。按照2015年的几项研究结果[1-4],取栓支架的使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预后,然而,在这些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中,虽然应用了最新一代的取栓支架,血管再通率仍分别在59%,66%,72%,88%和86%[1-4]。如何提高血管再通率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提高血管再通率的同时,如何减少取栓过程的时间,减少取栓次数.
苏力温超李伟荣柳青
关键词:血管再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闭塞
支架取栓治疗静脉溶栓禁忌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单纯支架取栓治疗对于存在静脉溶栓禁忌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及解放军264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包括大动脉闭塞,存在静脉溶栓禁忌,发病时间在6 h内等,给予支架取栓治疗或药物治疗,治疗前后给予神经科量表评定,包括改良Rankin量表(m 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治疗前后相关量表评分及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并发症、病死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43例患者,其中23例患者接受了支架取栓治疗,20例患者接受了常规药物治疗。相对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取栓组患者更年轻(59±13)岁和(69±12)岁,P=0.009,女性更多(65%和30%,P=0.021)。治疗后72 h平均NIHSS评分,取栓组为10(7,15.5),低于常规药物治疗组(P=0.043),也低于取栓组治疗前评分(P<0.01)。取栓组中患者治疗后90 d m RS评分0~2级的率更高(48%和5%,P=0.002),血管再通率(脑梗死溶栓系统等级评分2b/3级)明显升高(87%和5%,P=0.001)。2组患者在病死率(9%和15%,P=0.52)和症状性颅内出血率(0和15%,P=0.054)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大动脉闭塞且有静脉溶栓禁忌的患者进行支架取栓治疗,可改善患者3 d内的NIHSS评分,改善患者90 d的m RS评分,但不能降低患者90 d的病死率和症状性颅内出血率。
柳青刘毅朱青峰李伟荣孙雅轩温超苏暘力李晓泽孙奇胡风云
关键词:卒中急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