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阳

作品数:13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关节
  • 6篇关节置换
  • 4篇血栓
  • 4篇髋关节
  • 4篇髋关节置换
  • 3篇性疾病
  • 3篇血栓性
  • 3篇血栓性疾病
  • 3篇膝关节
  • 3篇疾病
  • 2篇血栓形成
  • 2篇置换术
  • 2篇置换术后
  • 2篇术后
  • 2篇疗效
  • 2篇病灶清除
  • 1篇单髁
  • 1篇单髁置换
  • 1篇岛状
  • 1篇岛状皮瓣

机构

  • 13篇昆明医学院第...
  • 4篇康奈尔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

作者

  • 13篇杨阳
  • 7篇鲁宁
  • 2篇陈鸿
  • 2篇张颖
  • 2篇李伟强
  • 2篇解京明
  • 1篇思永玉
  • 1篇卢玉涛
  • 1篇杨震龙
  • 1篇劳汉昌
  • 1篇张宝华
  • 1篇胡侦明
  • 1篇舒钧
  • 1篇刘路平
  • 1篇刘宗良
  • 1篇赵昆

传媒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云南医药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199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跳跃型脊柱结核被引量:5
2018年
骨关节结核是主要的肺外结核之一,脊柱结核发生率占骨关节结核的50%[1],其病变主要是破坏椎体导致脊柱不同程度受损,从而引发脊柱失稳、椎管内压迫及脓肿形成。多节段脊柱结核表现为>3个的椎体破坏,其中一部分的病变部位有>1个正常椎间盘的相隔,表现为多个中心病灶共同破坏,称为跳跃型脊柱结核。跳跃型脊柱结核的特点为>2处独立活动病灶,且病灶间有正常椎间盘相隔,其发生率在脊柱结核中占10.0%~16.5%[2-3]。跳跃型脊柱结核由于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诊漏诊,患者就诊时往往多合并脊柱畸形及神经功能障碍。近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采用个性化方案治疗跳跃型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19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寸新华万荣冯程饶涛窦吉辰杨阳
关键词:清创术内固定器骨移植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治疗与体会
<正>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一种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处理困难致残率高。如何早期发现,积极处置,尽可能避免病废是我们今后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随着科学进步及骨科关节置换技术的不断改进及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节置换手...
杨阳
文献传递
应用逆行掌背动脉蒂岛状皮瓣创面修复12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应用逆行掌背动脉蒂岛状皮瓣进行手指部创面修复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2001年3月~2006年3月以逆行第2—4掌背动脉蒂的组织瓣行创面修复12例;其中第2掌背动脉蒂岛状皮瓣逆行转移术进行示、中指创面修复3例;第3掌背动脉蒂岛状皮瓣逆行转移进行中、环指创面修复4例;第4掌背动脉蒂岛状皮瓣逆行转移进行环、小指创面修复5例。结果本组逆行转移皮瓣全部成活无坏死,术后随访3个月-2年,受区全部愈合,手指功能改善满意。本组均达到一期消灭创面、控制感染、改善局部功能的目的。结论掌背动脉蒂岛状皮瓣是临床上修复手指创面较实用、疗效可靠的轴型皮瓣之一。
陈鸿张颖刘路平杨阳
关键词:皮瓣动脉蒂创面修复
硬膜外低压麻醉在髋关节置换中预防血栓性疾病的作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硬膜外低压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99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硬膜外低压麻醉(平均动脉压维持在45~55 mm Hg)。处理股骨侧髓腔之前2~3 min,静脉给予肝素10~15 U/kg。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83 min(35~268 min),平均失血量183 ml(50~1 400 ml)。术后随访3个月,共有13例发生血栓性疾病,占总数的1.3%,其中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有10例,发生率为1.0%。无心血管疾病、硬膜外血肿发生。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硬膜外低压麻醉安全,术中出血少,术后血栓发生率低,术后无相关的并发症。
鲁宁杨阳思永玉Nigel ESharrockAlejandro González Della ValleEduardo A.Salvati
关键词:血栓性疾病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根据脊柱稳定性的状况,探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总结回顾2006年8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共114例,所有病例分为A组(59例)一期单纯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治疗组,B组(55例)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治疗组。分别对比研究A及B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矫形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时间、并发症等。结果平均随访1年10个月,82例患者获访,两组患者脊柱结核均治愈,A组术后优良率84.5%,B组94.6%。有1例术后慢性窦道形成,其他患者切口愈合良好。53例有脊柱后凸畸形者,单纯病灶清除术病例中脊柱畸形无纠正,且一段时间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矫正角度丢失。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病例中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5.8°,随访中平均丢失2.6°。37例有明显神经损害的患者手术后均获得改善。结论脊柱结核外科治疗可采用个体化治疗,在药物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脊柱稳定性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外科术式进行手术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寸新华郑刚饶涛窦吉辰杨阳
关键词:结核脊柱病灶清除
膝关节单髁置换新理论(英文)
<正>~~
杨阳
文献传递
肩关节后脱位3例报告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通过分析肩关节后脱位的诊治情况,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从而提高对这一损伤的认识,减少误漏诊。方法回顾分析3例肩关节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随访6~24个月,2例肩关节活动良好,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为30分、33分;1例肩关节活动受限,UCLA评分25分。结论临床对该症认识不足是造成漏诊的主要原因,仔细的体检结合合适的影像学检查可以预防肩关节后脱位早期漏诊。
寸新华李伟强鲁宁杨阳
关键词:肩关节脱位漏诊
多重血栓预防方案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评价多重血栓预防方案在髋关节置换运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从2006年1月到2010年5月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共993例,其中男473例,女529例。通过针对血栓形成的各种原因和不同时相,采用多重血栓预防方案。结果:13例发生血栓性疾病(VTE),发生率1.3%。确诊为DVT的10例,发生率为1%。诊断为PE的有3例,发生率为0.3%。没有一个为致命性的PE。接受阿司匹林的患者中7例发生VTE,占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患者的0.9%,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有症状的肺栓塞3例;接受华法林的患者中6个发生VTE,占接受华法林治疗患者的2%,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5,有症状肺栓塞1例。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采用此多重血栓预防方案,血栓(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很低,安全可靠,抗凝药口服与此相关的并发症也很低。
鲁宁杨阳Alejandro González Della ValleEduardo A.Salvati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血栓性疾病
膝关节后外侧角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研究膝关节后外侧角的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为临床治疗膝关节后外侧角的损伤提供解剖学和生物力学数据。方法选择新鲜的冷冻尸体8具。男5具,女3具。解剖显露膝关节后外侧角结构主要是腓侧副韧带、腘肌腱、腘腓韧带。剔除软组织,只保留腓侧副韧带、腘肌腱、腘腓韧带。在生物力学机上行牵拉试验(分别单独测试三个结构),记录疲劳断裂数值。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生物力学牵拉试验显示腓侧副韧带、腘腓韧带、腘肌腱的疲劳断裂强度分别为287N、289N、695N。腘肌腱的疲劳断裂强度明显高于其它两个结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0.05)。结论三个结构的疲劳断裂数值研究说明它们在断裂前能够抵抗较大的负荷,其损伤后对膝关节稳定性是有明显的影响的,也表明了对其重建来说是很必要的。也对重建移植物的选择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
陈鸿鲁宁刘宗良解京明杨阳张颖
关键词:膝关节后外侧角生物力学特性
术前自体血采集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性疾病的作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术前自体血采集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性疾病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07年1月年至2010年3月收集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9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8例,女484例。排除标准为有出血体质及不能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患者年龄24~93岁,平均(65.28±11.90)岁。骨性关节炎835例(91.3%),股骨头坏死32例(3.6%),髋关节发育不良20例(2.3%),类风湿性关节炎20例(2.2%),其他诊断5例(0.6%)。手术采用硬膜外低压麻醉(平均动脉压维持在45~55mmHg),手术采用后外侧切口,尽量减少股静脉扭曲的时间,反复冲洗和吸引出股骨髓腔内容物。当处理髋臼侧的时候,下肢处于中立位置。处理股骨侧髓腔之前1~2min,静脉给予肝素(10~15U/kg)。所有患者随访至少3个月,无一例失访。结果:752例术前进行了自体血捐献,160例没有捐献自体血。共11例发生血栓性疾病,占患者总数的1.3%,其中5例术前捐献自体血,6例术前未捐献自体血,两者血栓性疾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所有血栓患者中8例确诊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0.8%;所有血栓患者中有症状并且诊断为肺栓塞的3例,发生率为0.5%,无致命性的肺栓塞PE。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前捐献自体血能降低术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
鲁宁杨阳Alejandro González Della ValleEduardo A.Salvati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