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洸

作品数:25 被引量:316H指数:12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文化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媒体
  • 7篇新闻
  • 7篇社交
  • 6篇社交媒体
  • 4篇情感
  • 4篇极化
  • 3篇数字新闻
  • 3篇网络
  • 2篇代沟
  • 2篇新闻价值
  • 2篇心理
  • 2篇疫情
  • 2篇数字鸿沟
  • 2篇数字媒体
  • 2篇媒体时代
  • 2篇弥合
  • 2篇健康
  • 2篇传染
  • 1篇代际差异
  • 1篇敌意

机构

  • 21篇深圳大学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百度在线网络...

作者

  • 21篇杨洸
  • 1篇周裕琼
  • 1篇郭中实

传媒

  • 4篇新闻界
  • 3篇青年记者
  • 3篇新闻大学
  • 3篇现代传播(中...
  • 2篇中国网络传播...
  • 1篇新闻与写作
  • 1篇新闻记者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出版
  • 1篇中国新闻传播...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字时代舆论极化的症结、成因与反思被引量:16
2021年
本文聚焦数字新闻实践与舆论极化的关系,从数字新闻的本质出发,发现数字新闻生态系统极易形成观点集中的景象,成为滋生舆论极化的绝佳土壤,造成极端观点的泛滥。在剖析数字新闻生产助推舆论极化的具体机制的同时,本文也探讨了约束舆论极化的可性能路径。文章进而提出应从舆论极化的症结和成因出发,从新闻价值和新闻生产文化两个角度实现对传统新闻生产理论的革新;而数字时代的新闻生产理论的建构应该以媒体、平台和用户的协同进化视角为核心理念。
杨洸
关键词:数字新闻协同进化
社交媒体网络情感传染及线索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2
2020年
情感传染是指人们在接触他人的情感表达后导致他们自己的情感表达变得与他人更为相似的过程。情感传染在社交媒体情境下十分常见。基于网络平台特点和情感传染发生的机制,以线索研究路径和信息瀑布理论为主要依据,抓取“家在深圳”网络社区中关于深圳房价话题的主帖2955条和跟帖136140条,采用情感分析方法,聚焦社交媒体上各类可见的线索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其一,网络情感传染是强烈存在的;其二,很大程度上,网络情绪是可以被操控的,情绪点燃和传染与话题属性、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和用户参与度紧密相关;其三,网络社区上各类可见线索(内容和非内容)是影响其他网民参与和情感极性表达的重要因素,社交媒体上易于形成网络情感两极化和优势情感共识现象。这一研究成果在理论上拓展了网络线索路径研究的解释范畴,有助于深刻理解网络情感传染并非是无意识的而是需要意识参与的过程,以及为相关网络监管部门如何正确对待网络情感和传染提供了学理基础。
杨洸
关键词:社交媒体情感分析传染机制
新闻文本、新闻框架和个人基模对新闻理解之影响——以“锋芝婚变”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新闻理解是受众掌握新闻事件主旨的一个认知过程。本研究阐释了新闻理解的两个关键部分:新闻记忆和新闻解读。它们虽在概念上截然不同,但在操作上时常混淆。三个实验用来检测新闻文本特点和个人基模对新闻理解的作用。结果显示,受众的教育程度而非新闻的显性特征在新闻记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两类新闻框架——通用框架和具体议题框架,作为新闻的隐性特征,和个人基模共同影响新闻解读,个人基模被视作主导因子。
杨洸
关键词:新闻解读新闻框架
教育强国战略下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创新——深圳大学健康传播产教融合模式探索
2023年
党的二十大作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对高质量发展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传统的理论教育模式难以满足行业的需求,学生需要更多的实际操作经验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挑战。本文从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出发,以深圳大学健康传播专业硕士的产教融合培养路径为案例,旨在回应专业硕士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一种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产业和教育的深度融合为途径的中国特色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经过近四年的建设,平台已经逐步摸索出可行而顺畅的专业硕士人才培养链条,体现出鲜明的产教融合特色,育人成果较为显著。平台的制度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实践以及毕业设计等方面都为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杨洸
关键词:专业硕士
威胁与效能:社交媒体“生育恐惧”讨论的主题分析和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23年
基于拓展平行反应模型,通过爬取微博中有关生育恐惧讨论的132705条主帖及其评论,采用机器学习和人工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揭示了恐育话题讨论的主题类型、信息特征以及人们的信息接受。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社交媒体上有关生育恐惧的讨论热度不断攀升。讨论议题广泛,涵盖了个体、社会和国家多个层面的主题,深刻体现了生育是嵌入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特征。对于生育,人们表达出较为强烈的消极态度,胜过积极态度。通过考察讨论文本的信息元素,结果显示生育威胁与生育效能的元素明显失衡,“生育威胁”成为最主要的信息元素,“生育效能”元素则明显不足。恐育信息中生育威胁的程度越高,人们的接受度则越低(即点赞数低);若信息中效能的程度越高,人们的接受度则越高(即点赞数高)。本研究的结论验证并且拓展了EPPM模型中人们对恐惧诉求信息的积极应对的心理机制。
杨洸王越
数字新闻生态下用户参与的多维度探索
2024年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用户参与已成为数字新闻领域不可阻挡的趋势,深刻影响新闻业的发展。这一参与模式不仅促进了新闻内容的多元化生产与高效传播,还极大提升了受众的互动热情与个性化消费体验,为新闻行业注入新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问题。本文展现用户在数字新闻中的参与方式、表现及其影响,通过分析用户与新闻机构在生成内容上的互动,揭示数字新闻生态中的新合作关系。然而,当前用户参与度的评估往往侧重于互动频次等表面指标,忽略了新闻价值本身的考量,本文进一步探讨如何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实现新闻业的可持续发展。
杨洸杜丽洁
关键词:数字新闻用户参与新闻价值
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时代价值、理论基础与规范治理
2024年
当前,我国新闻传播行业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传统以主流媒体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秩序正在被颠覆,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优势逐渐被削弱,导致社会共识的弱化和国家治理的潜在风险。本文首先分析了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重构及其对新闻传播秩序的影响,凸显了一体化管理的时代价值。其次,结合网络社会理论和行动者网络理论,探讨了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在提升舆论引导力中的关键作用。最后,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带来的伦理问题也引发了对规范治理的思考。通过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一体化管理旨在推动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达成信息的高效传播与舆论的有序引导,成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策略。
杨洸
关键词:新闻宣传网络舆论媒体融合社会共识
新冠疫情中的数字代沟与健康代沟——基于2018年与2020年中国家庭祖孙三代的问卷调查被引量:24
2020年
在一个典型的“三代同堂”的中国家庭中,祖代、亲代和子代分别以自己的方式传播和实践健康信息。通过新冠疫情前后两次针对祖孙三代家庭问卷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及研究发现,三代人在使用数字媒体获取、评估及分享疫情信息方面存在显著的代沟(即,数字代沟),在新冠疫情风险感知、防疫效能感和防疫实践方面也存在显著的代沟(即,健康代沟),文化水平越高的家庭,数字代沟及健康代沟越小。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数字代沟(尤其是素养沟)与健康代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周裕琼杨洸许广梅
关键词:家庭
数字技术与数字鸿沟:弥合数字不平等的困境与行动被引量:8
2022年
随着数字技术发展而衍生的数字鸿沟,不仅映射出社会的不平等,其本身也成为强化不平等的社会力量,导致新的社会问题产生。当前,数字鸿沟逐渐渗透到越来越多的社会领域,新形式的数字鸿沟也在不断涌现,同时数字鸿沟中的结构转型也成为消除数字不平等的影响因素。为了弥合数字鸿沟,不同主体需要采取积极行动,让更多人融入数字世界,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杨洸杜丽洁
关键词:数字鸿沟数字技术数字不平等
分歧的弥合:智能媒体时代舆论极化的症结与治理
2023年
当前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的智能媒体平台上,涌现了较以往数量更多、频率更高、情况更为复杂、形势更为严峻的舆论极化现象。基于舆论极化的内在本质和特征,本文聚焦在社交媒体平台舆论极化形成机制的探讨上,从社交媒体平台、信息框架以及用户心理等几个层面阐释舆论极化愈加激烈的内在原因。最后,本文对如何理性客观理解舆论极化及其社会效应,以及如何弥合舆论分歧、缓解社会极端情绪对立和群体极化的矛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治理策略。
杨洸邹艳雪
关键词:群体极化社交媒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