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欢

作品数:9 被引量:70H指数:3
供职机构:3M中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导管
  • 3篇导管相关
  • 3篇血流感染
  • 3篇灶性
  • 3篇灶性脑缺血
  • 3篇神经保护
  • 3篇缺血
  • 3篇中心静脉
  • 3篇中心静脉导管
  • 3篇脑缺血
  • 3篇静脉
  • 3篇静脉导管
  • 3篇局灶
  • 3篇局灶性
  • 3篇局灶性脑缺血
  • 3篇ICU
  • 3篇大鼠局灶性脑...
  • 2篇导管相关性
  • 2篇导管相关性血...
  • 2篇体内外

机构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3M中国有限...

作者

  • 9篇杨欢
  • 6篇季爱民
  • 5篇孙靓
  • 3篇李文适
  • 3篇李星
  • 3篇左夏林
  • 3篇陈玉平
  • 2篇鲁玫
  • 2篇高丽娟
  • 2篇周健
  • 2篇车瓯
  • 1篇陈姗
  • 1篇李萍
  • 1篇张顺玉
  • 1篇林林
  • 1篇甘华秀
  • 1篇舒承婷
  • 1篇邓慧杰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药学学报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广东省药学会...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融合蛋白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融合蛋白(BDNF-PTD)在大鼠脑缺血模型中对大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给药模型组、空白模型组、阴性对照组、正常组,每组5只。前3组大鼠通过线栓法制作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正常组大鼠正常喂养,不做任何处理。栓塞1h后给药模型组腹腔注射50ug(50ug/mL)BDNF—PTD。阴性对照组注射1mL生理盐水,空白模型组不做处理。采用Bederson评分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24h后将各组大鼠断头取脑,大脑切片TTC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面积。结果给药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不明显,Bederson评分明显低于空白模型组及阴性对照组(P〈0.05)。TTC染色结果提示给药模型组大鼠脑梗死区域面积较空白模型组、阴性对照组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DNF-PTD能通过血脑屏障并且发挥其生物学效应,起到保护脑缺血后神经元作用。
左夏林杨欢李文适孙靓季爱民
关键词:脑缺血神经保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融合蛋白(BDNF-PTD)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融合蛋白(BDNF-PTD)在动物脑缺血模型中对大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实验分为给药模型组、空白模型组、正常组、阴性对照组。永久性栓塞1h后腹...
左夏林杨欢李文适孙靓季爱民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栓塞神经保护
文献传递
聚乙烯亚胺介导siRNA分子体内外基因沉默VEGFR2表达的研究
应用PEI包裹靶向小鼠VEGFR2基因的siRNA分子以研究其体外基因沉默作用及不同给药途径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染料CY3标记的siRNA分子的细胞内定位,RT-PCR和Western Blot检...
杨欢车瓯陈珊孙靓季爱民
关键词:PEISIRNAVEGFR2基因沉默
文献传递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融合蛋白(BDNF-PTD)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BDNF-PTD能透过血脑屏障并在动物脑缺血模型中保护大脑神经元的情况。方法:通过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ACO)模型。永久性栓塞1个小时后腹腔给每只动物模型注射50ug(50ug/ml)的BDNF-P...
左夏林杨欢李文适孙靓季爱民
关键词:神经保护
文献传递
聚乙烯亚胺介导siRNA分子体内外基因沉默VEGFR2表达被引量:2
2010年
应用阳离子聚合物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包裹靶向小鼠VEGFR2基因的siRNA分子,以研究其体外基因沉默作用及不同给药途径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染料CY3标记的siRNA分子的细胞内定位,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VEGFR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基因沉默效果,建立裸鼠皮下肿瘤模型比较经瘤内和尾静脉给予siVEGFR2/PEI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证实PEI能成功转染siRNA分子进入细胞质,siVEGFR2/PEI转染的MS1细胞中VEGFR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沉默效率分别为28.2%和23.6%。瘤内给与siVEGFR2/PEI组裸鼠肿瘤体积[(189.429±17.562)mm3]明显小于空白组[(365.844±20.713)mm3]和PEI静脉给药组[(315.507±20.491)mm3]。结果表明,PEI能有效介导siRNA分子转染进入细胞质并能特异性沉默靶基因的表达。未经组织靶向性修饰的PEI不具有肿瘤靶向作用,瘤内注射的抗肿瘤效应优于静脉给药途径,这为进一步研究PEI介导的siRNA分子体内基因沉默效应的机制和优化该给药系统临床治疗肿瘤应用奠定了基础。
杨欢车瓯陈姗孙靓季爱民
关键词:聚乙烯亚胺SIRNA基因沉默
胚胎干细胞标记及其体内生物药剂学特点
2009年
胚胎干细胞的多潜能性分化特点和无限的自我更新能力使其成为再生药物,一直处于人类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近年来,应用胚胎干细胞治疗疾病的研究报道屡见不鲜,但关于其体内组织分布和代谢动力学特点等相关问题还没有系统设计的研究报道,而这些问题是实现胚胎干细胞应用于临床治疗疾病所必须解决的。本文综述了胚胎干细胞体内应用后的生物药剂学特点,并比较了各种标记示踪方法的优缺点。
杨欢季爱民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生物药剂学体内组织分布细胞动力学
员工教育对降低ICU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ICU内对医护人员进行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教育的效果。方法对ICU内新入职人员和所有医护人员进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教育,感染控制护士床边观察实际操作,并监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和导管使用率;教育干预分3个阶段:教育前(2009年11月-2010年4月),教育阶段(2010年5月)和教育后(2010年6-11月),比较教育前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和导管使用率。结果干预后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从71.93%降至60.15%,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从5.90‰降至2.63‰,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医护人员进行常规培训,再教育和依从性监测应作为医院感染预防策略的一部分。
陈玉平鲁玫李星杨欢林林高丽娟周健
关键词:继续教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监测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监测的价值。方法对中心静脉置管和维护过程中的手卫生、无菌技术及CRBSI感染率进行监测,分析感染率变化的原因,制定实施针对性措施。结果 CRBSI感染率从4月10.14‰下降至5~6月为0,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从2月80.22%降至5月49.90%。结论过程和结果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危险因素,有效控制CRBSI。
陈玉平鲁玫李星甘华秀高丽娟李萍邓慧杰杨欢
关键词: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医院感染
集束护理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作用被引量:38
2010年
目的探讨集束护理(centralline bundle)在预防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成效。方法参照美国IHI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的集束护理措施,制定ICUCRBSI预防的集束护理措施,培训一线医护人员,将其运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和维护的过程中,并进行感染监测,对集束护理的成效进行分析。结果导管使用率从67.6%升至72.4%,导管感染事件间隔时间从9~94d上升到178~181d,感染率从4.29‰降低到0.65‰,下降了85.0%,干预前后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护理对预防CRBSI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高集束护理措施的依从性和相关的感染监测是降低CRBSI的关键。
陈玉平杨欢李星舒承婷张顺玉周健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