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有利
- 作品数:23 被引量:105H指数:5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节细胞神经瘤1例
- 2009年
- 杨有利张有李玉萍
- 关键词:神经肿瘤节细胞
- 青藏高原驻训官兵血液学变化规律观察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研究高原环境短期暴露对青年官兵血细胞的影响。方法:在高原驻训的官兵中随机选取301人,分别在原驻地(海拔1 500m)进驻高原前和驻训地(海拔3 300m)进驻第60天采集血样本。专人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测量分析,就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平均容积(MCV)、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淋巴细胞计数(LYMF)、中型细胞计数(MID)、粒细胞计数(GRAN)、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等15项指标进行自身前后对比分析。结果:血常规检测15个项目,高原驻训60d后与原驻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RBC、HGB、MCH、MCHC、WBC、GRAN、MID、PLT显著高于原驻地,HCT、MCV、RDW、LYM、PCT、MPV、PDW显著低于原驻地。
- 石自福李宇于航杨有利张华旭刘运胜周其全
- 关键词:高原驻训青年官兵血细胞高原习服
- 高原短期暴露男性返回低海拔地区后脱适应期性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 目的:了解高原短期暴露人群返回低海拔后性激素的改变.
方法:对参加玉树(海拔3700m)抗震救灾116天后返回平原的613名官兵(设为观察组)和未参加救灾的140名官兵(设为对照组)在返回后的第2天,第15天和...
- 周其全杨有利杨磊唐萃
- 关键词:低海拔地区性激素
- 文献传递
- 血清学联合分析高原短期暴露人群脱适应骨损伤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高原短期暴露人群血清钙(calcium,Ca)、磷(phosphorus,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雌二醇(estradiol,E2)变化的研究,探讨高原脱适应对骨质的影响。方法:对参加高原特殊任务105d的393名官兵分别于出发前、任务中和返回平原后多次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中Ca、P、ALP和E2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出发前相比,血清Ca升高,血清P降低,各组间异常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ALP先降低后升高,返回30d和返回75d异常率明显升高(P<0.05);血清E2水平则持续降低,从返回次日起其异常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原脱适应对机体有一定影响,血清ALP和血清E2发生脱适应改变显著,可能造成骨质疏松等骨损伤。
- 杨有利王新园周其全常德海马丽芳马力夫
- 关键词:高原脱适应骨损伤碱性磷酸酶雌二醇
- 高原短期暴露人群返回低海拔区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脱适应改变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了解高原短期暴露人群返回低海拔地区后脱适应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方法对参加高原(海拔3 700m以上)军事任务116d后返回平原的613名官兵(设为观察组)和未上高原的140名官兵(设为对照组)在返回后的第2天/第15天和第30天分别采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分析其血清中NSE浓度。结果高原短期暴露人群,血清NSE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返回平原后第2天,观察组血清NSE显著高于平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返回平原后第15天,观察组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返回后第2天时的NSE浓度和对照组NSE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返回平原后第30天,观察组血清NSE浓度进一步降低。NSE异常率变化趋势与NSE浓度变化趋势相符。结论高原短期暴露人群返回平原初期NSE水平急剧升高,随着时间延长有所降低,需高度关注和加强防护,防止高原脱适应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杨磊杨有利石自福周其全张友闫正平
- 关键词:高原脱适应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急性脑损伤特异性标志物
- 高原短期暴露人群返回低海拔地区后脱适应期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变化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了解高原短期暴露人群返回低海拔地区后脱适应期皮质醇水平的变化。方法对参加高原(海拔3 700m以上)军事任务116天后返回平原的官兵在返回后的第2天、第15天和第30天分别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分析血清皮质醇浓度。未上高原的140例官兵作为对照,进行同样的检测。结果高原短期暴露人群,血清皮质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官兵返回平原第2、15天时的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人群和返回平原后第30天的水平(P<0.05),且第15天时明显高于第2天(P<0.05)。官兵返回平原后第30天时与对照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短期暴露人群返回平原初期皮质醇水平变化明显,且与高原脱适应症状相关。
- 杨磊杨有利石自福周其全
- 关键词:脱适应皮质醇
- 中国“丝绸之路”地区血红蛋白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特点被引量:18
- 2001年
- 对“丝绸之路”沿线陕、甘、新等省区的 2 2万余人进行了血红蛋白病调查 ,应用蛋白质一级结构分析技术 ,从 2 71例异常血红蛋白先证者中 ,发现变异体 2 4种 ,以HbDPunjab、HbGTaiPei、HbGCoushatta频率较高 ,呈梯度分布 ,其中HbJTashikuergan和HbTianshui为世界新种异常血红蛋白。采用基因鉴定技术 ,于 85例 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中 ,确定基因突变类型 12种 ,以CD1 7(A→T)频率最高 ,其中 [- 2 8(A→G) .CD1 7(A→T) /N]双重突变杂合子 ,为同一染色体上的双重基因突变 ,极为罕见 ,CD8(-AA)、CDs 8/9(+G)为在中国人中首次发现。根据“丝绸之路”地区异常血红蛋白和地中海贫血的类型特点、地理及民族分布规律 ,本文认为①我国西北部民族主要由中亚高加索人 ,黄河流域汉族人和蒙古高原的古代游牧民族组成。②β地贫CD1 7突变基因可能起源于甘肃的陇原大地 ,随华人迁徙传入东南亚各地。③该地遗传背景复杂 ,突变基因具有高度的异质性 ,存在显著的遗传流行病学特点。
- 余伍忠李厚钧李力张宇红仇东辉周常文华亮刘丽颉元文杨有利
- 关键词:血红蛋白病异常血红蛋白地中海贫血
- 中国“丝绸之路”地区血红蛋白病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血红蛋白(Hb)病是由于Hb的质和量发生异常而引起的一种遗传性贫血综合征,现代医学称为分子病.Hb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约有2.5亿人携带Hb病的突变基因.在我国,Hb病也十分常见,尤其在南方和沿海地区,异常Hb发生率为0.333%,地贫发生率达到了2%,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陆路"丝绸之路"东起我国古都长安(今西安),西至地中海,南抵印度,曾与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生广泛联系,其东段贯穿陕西、甘肃、新疆等地.调查、分析"丝绸之路"地区Hb病的类型、发生频率、民族和地理分布规律;研究长达两千多年来,在"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该地各民族长期交往、迁徒、融合所形成的分子生物学、遗传流行病学和人类学特点,将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科学价值.
- 李厚钧余伍忠李力周常文仇东辉张宇红田瑞君颉元文杨有利张占平刘丽丁艳萍华亮
- 关键词:丝绸之路血红蛋白病流行病学
- 高原移居人群返回低海拔后氧自由基改变对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了解高原暴露人群返回低海拔后氧自由基改变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923名官兵高原作业110 d后返回低海拔第1天、第15天采样,化学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计算SOD/MDA比值。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Tei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高原短期暴露后返回低海拔初期血中SOD和SOD/MDA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随时间延长前者呈降低趋势,后者呈增高趋势,第15天时与第1天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返回低海拔第1天Te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LVF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返回第15天Tei指数显著低于第1天水平,LVEF显著高于第1天水平(P<0.01)。结论:高原移居人群返回低海拔后存在着氧化损伤,氧化损伤对心功能有一定影响。
- 杨有利周其全杨磊石自福
- 关键词:氧自由基
- 隐匿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一例
- 2013年
- 资料:患者男,71岁。在就诊前两天因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疼痛不适,为持续性胀痛。并伴发向右肩胛部放射,偶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少。在个体诊所给予输液治疗(用药及剂量不详),疗效不佳。来我院就诊,经B超检查提示:“胆囊炎伴结石”。于2011年12月6日以“胆囊炎伴结石”人院。体检:体温37C。血压140/90mmHg。心率88/min。皮肤巩膜无黄染苍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自述高血压史30余年。
- 杨有利闫正平
-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隐匿性高血压史持续性胀痛疼痛不适油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