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祥
- 作品数:63 被引量:256H指数:11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被引量:15
- 2005年
- 目的观察不同创面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A及其受体(PDGFR)α的动态表达,探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难愈合的机制.方法应用γ射线单次照射Wistar大鼠,制作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模型(照射组,55只),以皮肤全层切割伤模型大鼠作为创伤对照(创伤组,55只),另取5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观察不同时相点各组大鼠创面内PDGF-A、PDGFR-α和PDGF-A mRNA的表达. 结果对照组大鼠皮肤中PDGF-A及PDGFR-α表达为阴性;创伤组大鼠炎症反应期及肉芽组织期(伤后3~9 d)PDGF-A的积分吸光度(IA)值为20.0±1.6、28.3±1.0;照射组炎症反应期及肉芽组织期(伤后14~28 d)其PDGF-A的IA值各为14.0±1.2、20.3±1.2,PDGF-A及PDGFR-α和PDGF-A mRNA的表达较创伤组明显减弱,至瘢痕形成期(伤后55 d)时表达进一步减弱.结论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内PDGF-A及PDGFR-α的表达减弱,可能是创面难愈合的机制之一.
- 曹卫红柴家科杨志祥王德文盛志勇
- 关键词: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 EGF和EGFR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单纯伤口愈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 2003年
- 为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对溃疡形成、发展、愈合的影响,采用雌性Wistar大鼠,以60Coγ射线局部照射法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并以手术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模型,观察病变55d,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方法检测单纯伤口及皮肤溃疡组织中EGF及其受体的转录和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照射后14d照射野内开始出现皮肤溃疡,之后逐渐扩大、融合、加深。皮肤受照射区多种细胞,特别是溃疡床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EGF及其受体的转录及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皮肤组织有所增强,但与单纯伤口组比较,溃疡组织中EGF及其受体的转录及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说明辐射诱导的皮肤溃疡组织中EGF及其受体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溃疡发生、发展及难愈合的分子机制相关。
- 谷庆阳王德文赵梅兰杨志祥高亚兵杨红刘杰崔玉芳王晓民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EGFEGFR
- 颈部严重放射损伤的临床治疗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总结了 2 2例颈部严重放射损伤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本组共 2 2例 ,男 13例 ,女 9例 ,年龄最小 32岁 ,最大 6 8岁。主要为乳腺癌、鼻咽癌等颈部、锁骨上转移而以6 0 Co r射线、深层X射线或加速器电子线放疗后造成的损伤。局部累积照射剂量为 6 5~ 130Gy。采用姑息性清创 ,部分切除变性的胸锁乳突肌、有锁骨骨髓炎或骨坏死者一并切除 ,然后以轴型皮瓣或肌皮瓣移转修复。结果 移植的皮瓣、肌皮瓣全部成活 2 2例 ,溃疡甲级愈合 2 0例 (90 9% ) ,乙级愈合 2例(9 1% ) ;颈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 ,呼吸困难及吞咽受阻症状消失或改善。结论 颈部严重放射损伤常引起严重并发症。应用整形外科原则 ,选用血循环丰富的轴型皮瓣或肌皮瓣移植修复 ,能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同时能取得改善颈部活动功能和良好外形的效果。
- 杨志祥杨文峰孙向黎王芳薪曹卫红
- 关键词:颈部损伤
- 瘢痕疙瘩的综合治疗被引量:22
- 2010年
-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的综合疗法,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我们临床上将瘢痕疙瘩分为惰性类和活跃类。根据瘢痕疙瘩的不同类型,在外科手术切除的基础上,选用术后放疗、局部加压、硅胶膜覆盖、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等多种方法予以治疗。结果:自2007年以来,共利用综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15例,治愈13例,有效2例。结论:针对瘢痕疙瘩不同类型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此种分类方法及疗效评估标准尚需深入研究。
- 马骁金增强杨文峰石卫青杨志祥
- 关键词:瘢痕疙瘩外科
- 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伤口收缩迟缓的机制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探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伤口收缩迟缓的机制。方法采用雌性Wistar大鼠,以50Gy60Coγ射线单次局部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以手术方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模型,观察伤口纤维组织的改变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并检测伤口组织内羟脯氨酸含量。结果照射后3~11d胶原纤维出现肿胀、融解、断裂,排列紊乱,照后14~55d溃疡内胶原纤维较单纯伤口内减少,网状纤维渐增多。照射后14~55d放射性皮肤溃疡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较单纯伤口内减弱,羟脯氨酸含量减少。结论急性放射性溃疡组织内胶原合成减少、纤维组织结构异常以及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与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收缩迟缓的机制有关。
- 曹卫红杨志祥谷庆阳杨文峰孙向黎王德文高亚兵
- 关键词:放射性皮肤溃疡伤口收缩Α-平滑肌肌动蛋白动物实验
- 急性放射性皮肤烧伤创面炎症反应的变化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观察急性放射性皮肤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变化,探讨其发生机理。方法:应用50Gy^(60)Coγ射线单次照射大鼠制作急性放射性皮肤烧伤Ⅲ度致伤模型,并制作皮肤全层切割伤模型作为对照;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等方法,动态观察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烧伤创面炎症反应及TNF-α的变化。结果:与皮肤全层切割伤比较,照射后14~28d,急性放射性皮肤烧伤创面炎症反应明显减弱,创面内TNF-α的表达也明显减弱。结论:急性放射性皮肤烧伤创面内TNF-α等炎症介质释放减少,创面炎症反应抑制可能是急性放射性皮肤烧伤创面难愈合的机理之一。
- 曹卫红张晓芬杨志祥王德文
- 关键词:炎症伤口愈合
- 第6讲 放射性骨损伤被引量:2
- 2000年
- 杨志祥
- 关键词:放射性骨损伤发病机制病理学
- 腰背部放射性溃疡的临床治疗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总结了 12例腰背部严重放射损伤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姑息性清创 ,部分切除变性的肋骨或脊突骨 ;然后以局部皮瓣移位修复者 2例、肩胛旁皮瓣修复者 1例、岛状背阔肌肌皮瓣倒转移位修复者 9例。结果 移植的皮瓣、肌皮瓣全部成活 12例 ,占 10 0 % ,溃疡甲级愈合11例 ,占 91 7% ,乙级愈合 1例 ,占 8 3%。结论 采用“姑息性切除法” ,选用血循环丰富的轴型皮瓣和肌皮瓣移植修复 ,能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 ,特别是应用倒转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是较好的材料。
- 杨志祥杨文峰孙向黎王兆海
- 关键词:腰背部放射性溃疡外科皮瓣
- 肿瘤放疗后并发慢性皮肤损伤的治疗被引量:2
- 1995年
- 杨志祥王方薪
- 关键词:皮肤损伤烧伤膏肌皮瓣丁胺卡那霉素
- 注射器吸脂术的临床应用
- 1999年
- 韩莉刘素平杨志祥孙向黎陈永红
- 关键词: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