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华振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油田
  • 2篇调驱
  • 2篇油藏
  • 2篇二连油田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油藏
  • 1篇低渗透油藏开...
  • 1篇调驱技术
  • 1篇油藏开发
  • 1篇油田注水
  • 1篇油田注水开发
  • 1篇弱凝胶
  • 1篇弱凝胶调驱
  • 1篇弱凝胶调驱技...
  • 1篇凝胶调驱
  • 1篇注水
  • 1篇注水开发
  • 1篇稳产
  • 1篇稳产技术

机构

  • 2篇华北油田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4篇杨华振
  • 2篇宋社民
  • 1篇任红梅
  • 1篇邱利瑞
  • 1篇吴秀田
  • 1篇李淑民
  • 1篇张昌峰
  • 1篇汪宝新
  • 1篇孙维超
  • 1篇刘继霞
  • 1篇陈洪
  • 1篇孟庆春
  • 1篇徐永峰
  • 1篇刘汉军
  • 1篇谢波
  • 1篇蒋培军
  • 1篇宋科
  • 1篇陈龙伟
  • 1篇付国庆
  • 1篇张嘉友

传媒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6
  • 1篇200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二连油田弱凝胶调驱技术被引量:7
2006年
二连油田成藏规模小,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受沉积环境和构造破碎影响,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目前油田已进入高、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平均采收率仅17.3%,近井处理已不能解决油层深部的极度非均质问题。2001年开始引进弱凝胶调驱技术,在室内物模试验的基础上筛选了适合蒙古林砂岩油藏和吉45断块弱凝胶配方体系,并选择蒙古林砂岩砂西断块中部4个井组和吉45断块TⅠ中下油组5个井组进行了先导试验,取得很好的降水增油效果,到2005年底,2个区块累计增油9.1144×104t,并形成了一套整合的现场注入工艺和试验评价技术。
吴秀田汪宝新陈龙伟杨华振邵忠秋宋科
关键词:弱凝胶非均质性二连油田
裂缝性油藏产量预测的一种新模型
2001年
本文根据 Aronofsky等人由试验提出的产量递减模型 ,将采出程度与时间的关系模型转变为了阶段产量与时间的关系模型。由于每个裂缝性油藏有其本身的裂缝发育和裂缝展布特征 ,而不同的裂缝发育和展布特征必将导致油藏的递减规律也不相同。因此 ,当裂缝性油藏处于递减阶段时 ,应用上述模型能准确地预测产量递减规律和可采地质储量等。应用本文提出的预测模型 ,对阿北安山岩裂缝性油藏注水开发以来 ,产量递减阶段的数据进行了拟合和预测 ,与应用翁氏模型和水驱特征曲线两种方法分别预测的产量及可采储量对比 ,相对误差减小了 0 .0 1个百分点。实践结果表明 ,本文提出的产量预测模型适用于注水开发的裂缝性油藏的产量递减阶段 ,计算简单、快捷、相对误差小 。
宋社民郭素欣邱利瑞杨华振
关键词:裂缝性油藏油田注水开发
二连油田80万吨规模稳产关键技术研究
杨华振付国庆张昌峰刘汉军王予帆谢波张嘉友徐永峰孙维超
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果:低品位复杂断块高效建产技术;未动用储量有效动用技术;薄油层水平井开发技术;老油田综合调整技术;老油田二次开发技术;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推广完善污水处理及精细注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优化...
关键词:
关键词:二连油田
华北油田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研究及应用
宋社民孟庆春陈洪蒋培军薄海江任红梅刘继霞李淑民杨华振
华北油田经历了30多年的勘探开发历程,总体上已进入开发后期,迫切需要采用三次采油技术方法进一步改善油田的水驱开发效果。深部调驱是油田改善水驱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华北油田“十一五”以来,实现了深部调驱的规模化应用,建立了以...
关键词: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