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修望
- 作品数:17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美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 论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
- 2010年
- 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珍贵的旅游价值。对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我们要严格按照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的生成规律,按照指导性、保护性、整体系统性、发展性开发的原则,进行产业化开发,实现产业聚集,促进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 杜修望余勇
- 关键词:旅游开发
- 道德起源的四个依据被引量:3
- 2006年
- 道德何以可能,即道德伦理的本源、基础是什么,人们为何在社会生活中讲道德?古今中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在道德何以可能这一点上,依照发生论的观点,用还原的方法探讨道德的本源,依次涉及生物学、心理学、社会文化学、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以期为道德的起源找到可实证的科学理论基础。
- 杜修望
- 关键词:道德起源生物学心理学社会文化学人学
- 论高校军事理论教师的专业发展被引量:1
- 2012年
- 随着我国国防教育的深入发展,对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急迫的要求。只有具备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掌握军事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师才能掌握军事理论课程的话语权,进行更加专业化的教学和研究,提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水平。加强军事理论教学师资队伍专业发展建设,需要提高认识,从关系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高度看待国防教育问题,需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需要加强力度,采取综合措施,构建促进军事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体制等方面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军事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问题。
- 杜修望
- 关键词:高校
- 美术与设计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及管理——以吉首大学美术学院为例
- 2019年
- 美术与设计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是对校内教学的重要补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是熟悉行业动态的绝佳机会,美术与设计类专业实践基地紧密联系市场,在梳理了重建轻管;实践基地质量不齐,稳定性不高;企业主动申请校外实践基地比例过低,校企之间共建共享积极性不高;学生实践教学过程缺乏指导四个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继续加大建设力度,提升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细化实践教学过程设计,规范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加大校外基地指导教师教学比重;建立行业联席会,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管理队伍水平等五方面的建设与管理措施,以期为美术与设计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提供新思路。
- 杜修望
- 关键词:美术设计实践教学基地教学管理
- 高校党员教师和谐道德人格生成问题研究
- 2009年
- 高校党员教师的和谐道德人格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职业道德规范与理想道德人格的有机结合。高校党员教师要自觉站在时代前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把党性锻炼与和谐道德人格修养有机统一起来,这既是和谐道德人格生成的有效途径,也是党员教师先进的时代精神和创新的职业意识的双重体现。
- 彭兴富陈德祥肖廷飞杜修望
- 关键词:高校党员教师
- 生活:一种基本的道德实践——认知活动
- 2007年
- 生活是一种道德实践一认知活动。本文从人的生活出发,指出生活是人的生命一种存在方式。在生活论的立场上,生活就是教育,道德教育是人生活的样式。生活德育是德育的发展趋势,道德教育只有从人的生活实际出发。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培养人的德性,才能使德育重新回归原本的状态和失去的目标。一句话,生活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实践一认知活动。
- 杜修望
- 关键词:生活德育道德实践道德教育
- 教育:人的存在方式
- 2006年
- 教育是人的存在状态,教育即人的生成、人的引出、人的创造。人在教育中的存在是可能性存在、文化性存在和生活性存在。教育在本质上是人的一种自我建构的活动。要解决当下教育存在的问题,就要回到教育的源点,重构师生关系,重新认识教育的目的,走生活教育之路。
- 杜修望
- 关键词:教育自我构建
- 人文教育的目标与途径被引量:2
- 2003年
- 本文认为,人文教育的目标在于塑造完美的人格、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提升人文精神三个方面,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就是,在课程体系上促进文理渗透,加强艺术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加强主体性教育。
- 杜修望郭世钦
- 关键词:人文教育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教育目标教学方法主体性教育
- 论道德素质
- 对德育工作模式的探讨是当前德育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但道德教育的逻辑起点在哪里?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将道德教育的目标当作道德活动的出发点,并以此点来检验和衡量德育的成败。这样操作的结果,是将德育的规范性、社会性目标推向...
- 杜修望
- 关键词:道德素质道德结构道德教育道德直觉德育环境
- 文献传递
- 网络生活怎样走向伦理生存
- 2008年
- 网络生活是一种符号化和精神性的虚拟生活。网络生活的规定性和它所具有的特点,对人的主体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网络生活的不规范性以及人的理性的存在,网络生活具有内在的道德要求;同时,由于网络生活所具有的开放、自主以及虚拟性,使网络生活具有现代德育的生成条件,成为网络生活走向伦理生存的基础。网络生活要走向伦理的生存,主体性教育是根本,加强网络环境建设是必要条件。
- 杜修望
- 关键词:网络生活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