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鹏飞

作品数:12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手术
  • 3篇激光
  • 2篇生物降解
  • 2篇组织学
  • 2篇激光焊
  • 2篇激光焊接
  • 2篇降解
  • 2篇肝癌
  • 1篇担载
  • 1篇胆总管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改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插管
  • 1篇动作电位
  • 1篇心脏
  • 1篇心脏介入
  • 1篇血管
  • 1篇血管介入
  • 1篇医患

机构

  • 7篇吉林大学第一...
  • 6篇榆树市医院
  • 3篇吉林大学中日...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吉林医药学院

作者

  • 10篇李鹏飞
  • 6篇刘铜军
  • 3篇景遐斌
  • 3篇陈学思
  • 3篇李建国
  • 2篇申振
  • 2篇梁显军
  • 2篇于惠秋
  • 2篇徐效义
  • 1篇郑瑞鹏
  • 1篇张海峰
  • 1篇谭毓铨
  • 1篇李博
  • 1篇陈岩
  • 1篇王忠毅
  • 1篇所剑
  • 1篇申震
  • 1篇申震
  • 1篇李继民
  • 1篇张元德

传媒

  • 5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4例腹壁切口裂开临床分析
2004年
李鹏飞李继民
关键词:腹壁切口裂开并发症腹部切口裂开病死率腹部手术病因
肠结核诊断及其外科手术方法探讨(附23例肠结核外科诊治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探讨目前肠结核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外科治疗23例肠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23例患者中,术前通过肠镜病理诊断肠结核4例;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疑诊肠结核12例,其余7例因怀疑腹腔肿瘤或需急诊手术未能术前确诊。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肠结核,术后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停药后随访1年,除3例失访外,治愈13例,好转7例,其中3例出现粘连性不全肠梗阻症状(3/7),2例排便习惯改变(2/7),2例有间断腹部隐痛(2/7)。结论早期诊断、正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及正确地选择手术适应证、术式,可以提高肠结核的治疗效果,是成功治疗肠结核的关键。
李鹏飞陈岩所剑
可降解吻合环应用于犬肠切除、肠吻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可降解吻合环应用于犬的肠切除、肠吻合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20只本地杂种犬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单一缝合组(对照组,n=10),应用可降解吻合环吻合组(实验组,n=10)。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肠道内径的变化,记录缝合时间和总手术时间,观察术后1~10d肠瘘的发生率、支架降解情况,术后12周取吻合口处部分肠管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术后胆漏的发生率(1/10)与对照组(0/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缝合时间(10.20±2.88)min多于实验组(2.02±1.03)min。术后第12周肠道吻合口病理学显示,实验组肠壁各层较好,炎性反应轻,无明显肉芽肿形成,浆膜层无纤维瘢痕,明显优于对照;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吻合口内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降解吻合环应用于肠切除、肠吻合在动物实验中是安全有效的,且优于线缝合组。
李鹏飞刘铜军申震
关键词:肠吻合
CO_2激光焊接神经组织的电生理改变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激光焊接法吻合神经的优越性。方法 :选择健康普通家兔 30只 ,离断两侧股神经 ,一侧股神经外膜缝合 1针后 ,进行激光焊接 ,输出功率为 ( 1 5 0± 1 5 ) m W,平均照射时间为 ( 1 8±5 ) s,另一侧神经外膜缝合 3针作对照 ,术后 7、1 4、2 1、2 8和 35 d测定吻合神经的传导速度、动作电位幅值和动作电位持续时间 ,并测量前 4个时间点吻合口外径。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 ,同手法缝合侧相比 ,激光焊接吻合的神经传导速度快 ,动作电位幅值大 ,动作电位持续时间短。结论 :激光焊接吻合的神经 。
刘铜军王忠毅申振李鹏飞于惠秋
关键词:CO2激光焊接神经吻合动作电位电生理改变
犬胆总管内置可降解支架并行激光焊接的安全性及胆总管组织学变化
2005年
目的:探讨犬胆总管(CBD)探查后内置可降解支架并行激光焊接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30条本地杂种犬模拟胆总管探查术(CBDE),将其随机分为3组:单一激光焊接组(对照组Ⅰ,n=10),CBD内置可降解支架后行Ⅰ期缝合组(对照组Ⅱ,n=10),以及CBD内置可降解支架后行激光焊接组(实验组,n=10).观察各组手术前后CBD内径的变化,记录缝合时间和总手术时间,观察术后1~3 d胆漏的发生率、支架降解情况,术后6周取胆总管及肝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组Ⅰ术后胆漏的发生率(6/10)显著高于实验组(0/10)和对照组Ⅱ(0/10);对照组Ⅱ的缝合时间[(7.20±2.88)min]多于实验组[(2.02±1.03)min].术后第6周胆总管及肝组织病理学显示,实验组胆总管的内膜已修复,炎症反应轻,无明显肉芽肿形成,部分焊接区域几乎无纤维瘢痕,明显优于对照组Ⅱ;对照组Ⅱ与实验组术后均无肝损伤表现,CBD内径均无增宽或变窄.结论:胆总管探查术后内置可降解支架并行激光焊接的方法在动物实验中是安全有效的,且优于线缝合组.
申震刘铜军景遐斌陈学思徐效义李建国李鹏飞
关键词:胆总管生物降解激光焊接
聚乳酸/羟基乙酸胆总管支架在体外胆汁中的降解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观察不同质量比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胆总管支架在体外胆汁中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外形变化的情况,找出在胆总管探查术中可替代T管作用的理想质量比的支架.方法:选用不同质量比(50/50、60/40、70/30和80/20)的PLGA可降解支架,每种比例各45只,放入装有新鲜人体胆汁的安瓶中,置于37C恒温培养箱,每日更换胆汁,隔日观测支架外形、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结果:50/50和60/40配比的支架降解高峰在9~10 d;70/30配比的支架降解高峰在13~14 d;80/20配比的支架降解高峰在17~18 d,符合临床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拔除的时间(一般为14d).结论:80/20配比的PLGA可降解支架的降解高峰在临床T管拔除时间之后,可替代T管的作用.
张凯刘铜军景遐斌陈学思李建国李鹏飞
关键词:生物降解聚乳酸羟基乙酸体外研究
进展期肝癌TACE动脉插管:经股动脉/左远桡动脉入路对照评价被引量:1
2024年
中国的肝癌发病率较高,确诊时多为进展期,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股动脉入路(TFA)普遍适用于各种血管介入,也是肝癌TACE的传统入路。桡动脉入路(TRA)是心脏介入操作(PCI)的常规入路[1-3],也被扩展应用于神经和外周血管介入领域[4-10]。近年来,远桡动脉入路(d TRA)成为TRA的替代选择。相较于TRA,d TRA改善了医患双方术中舒适度,且降低了桡动脉闭塞(RAO)率[11]。既往研究主要集中于d TRA入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罕有其插管效率方面的研究报道。肝癌TACE与心脑血管介入不同,其左侧远桡动脉(ld TRA)入路的血管内路径显著长于TFA入路。本研究回顾本中心进展期肝癌TACE病例,按照入路进行分组对照分析,以明确ld TRA和TFA两组间人群特征和血管内插管的差异性。
李鹏飞张珈晨郑瑞鹏吕滨张海峰
关键词:进展期肝癌心脏介入血管介入桡动脉闭塞医患双方
激光焊接神经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观察 CO2 激光焊接与线缝合神经吻合口的组织学改变 ,探讨激光焊接神经的优越性。方法 :Wis-tar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将大鼠的右下肢坐骨神经离断 ,实验组采用输出功率为 (1 5 0± 2 0 ) m W激光焊接吻合神经 ;对照组采用传统线缝合神经。术后 7、 1 4和 2 1 d对两种方法吻合的神经吻合口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与线缝合法相比 ,激光焊接吻合的神经吻合口愈合快、炎症反应轻。结论 :激光焊接神经能提高神经吻合质量 ,有利于神经功能的尽快恢复 。
刘铜军申振李鹏飞谭毓铨张元德梁显军于惠秋
关键词:C02激光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非手术治疗5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以1995年1月~2005年8月间收治的5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研究对象,比较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A组:1995年1月~2003年12月以手术治疗为主20例;B组:2004年1月~2005年8月以早期非手术治疗为主32例。结果:手术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两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早期非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大多数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经非手术治愈。
李鹏飞李晓尊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非手术治疗病例疗效
担载阿霉素的可降解静电纺丝纤维毡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担载阿霉素的可降解左旋聚乳酸和聚乙二醇的嵌段共聚物静电纺丝纤维毡(简称阿霉素缓释系统)对小鼠植入性肝癌的抗肿瘤作用。方法:用C-57BL小鼠和H22肝癌瘤株建立肝癌小鼠模型,并将其分为实验组(缓释剂瘤内植入组)、对照1组(阿霉素瘤内注射组)、对照2组(阿霉素静脉注射组)和对照3组(生理盐水静脉注射组),分别于给药后第1、3、6、9和13天测量肿瘤的长、短径并计算肿瘤体积,第14天处死动物、剥离肿瘤标本,计算抑瘤率;同时对瘤体进行HE染色,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和凋亡相关酶caspase-3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给药后第6天实验组和对照1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增大速度小于其他组(P<0.05);给药后第9和13天,实验组肿瘤的体积增大速度明显小于对照1、2和3组(P<0.05),第14天实验组肿瘤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1和2组(P<0.01)。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瘤体组织坏死程度较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肿瘤细胞的凋亡相关蛋白fas和凋亡相关酶caspase-3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实验组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植入的阿霉素缓释系统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能产生较好的抑制作用,并可明显加快肿瘤细胞的凋亡速度。
李博刘铜军梁显军景遐斌陈学思徐效义李建国李鹏飞杨子军
关键词:阿霉素抑制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