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下测温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使用玻璃水银体温计为病人测量腋下体温所需的最佳时间。[方法]实验1组随机选取住院病人78例,实验2组选取同一病房的医护人员、病人陪护及家属52人,平均年龄分别为79.0岁、33.5岁。取3支符合测试要求的体温表,同时置于受试者的同侧腋下,于测试时间满5 min、10 min、15 min时分别取出,记录测得的体温值。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1组5 min、10 min、15 min测得体温分别为36.02℃±0.54℃、36.29℃±0.42℃、36.41℃±0.41℃,10 min测得的体温值>5 min测得的体温值0.27℃(P<0.001);15 min测得的体温值分别大于5 min、10 min测得的体温值0.39℃、0.12℃(P<0.001);实验2组5 min、10 min、15 min测得体温值分别为36.27℃±0.39℃、36.65℃±0.35℃、36.88℃±0.28℃;10 min测得的体温值>5 min测得的体温值0.38℃(P<0.001);15 min测得的体温值分别大于5 min、10 min测得的体温值0.61℃、0.23℃(P<0.001)。[结论]为病人测量体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测量15 min更接近其真实的体内温度,10 min测试时间可能比较适合于临床应用,5 min测试时间不能够正确反映体内温度。 李甦 陈和平 张钦芳关键词:腋下体温 老年病人腋下体温测量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使用玻璃水银体温计为老年病人测量腋下体温所需的较好时间。方法分为实验组78例,平均年龄79岁;对照组52例,平均年龄33.5岁。取3支符合测量要求的体温表,同时置于受试者的同侧腋下,于测量时间满5,10,15rain时分别取出,记录测得的体温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5,10,15min测得体温分别为(36.01±0.54),(36.30±0.41),(36.45±0.37)℃,(P〈0.01);对照组5,10,15min测得体温分别为(36.11±0.37),(36.64±O.34),(36.87±0.29)℃,(P〈O.0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5rain组无统计学意义;10,15min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组病人各时间段体温均较年轻组为低;老年病人测量体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测量15min更接近其真实的体内温度,10min测量时间可能比较适合于临床应用,5min测量时间不能够正确反映体内温度。 李甦 张钦芳 陈和平关键词:老年病人 腋下体温 两种安瓿消毒的方法与输液微粒污染的探讨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比较喷雾式消毒和传统消毒两种消毒方法对经切割的安瓿进行消毒后输液微粒污染的状况。方法:将40支10 m l注射用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支。实验组砂轮切割安瓿颈后用喷雾式方法消毒瓿颈,然后徒手掰断安瓿,用空针抽吸安瓿内溶液注入试管内进行离心、检验;对照组砂轮切割安瓿颈后用传统消毒方法消毒瓿颈,同样徒掰断安瓿,检验方法同前。结果:两组比较,在进入药液的微粒数量及微粒大小方面,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喷雾式消毒方法与传统消毒方法在控制经砂轮切割安瓿导致的输液微粒污染方面,均达到药典标准,但喷雾式消毒方法方便快捷、便于携带、环保。 李甦 张钦芳关键词:安瓿 输液微粒污染 老年病人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04年 李甦关键词:真菌感染 老年 护理 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随机对照研究、评估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6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接受1个疗程(5周)生物反馈训练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一次30~45分钟、每周2次)。对照组患者接受聚乙二醇400010gBID口服,疗程5周。治疗前后作便秘症状评分、结肠通过试验检测、直肠肛门压力检测。结果:生物反馈训练和聚乙二醇4000均可使多数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及伴随症状恢复正常或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80%(P>0.05)。生物反馈训练和聚乙二醇4000口服治疗后,结肠通过试验72小时标志物排出率分别为75%及73%,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后力排时肛门压明显下降。结论:生物反馈训练对出口梗阻型、慢传输型便秘均有效,是一种有效的、新兴的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方法,可作为功能性便秘的一线治疗方法。 代小松 陈和平 张新星 韩盛玺 李甦 王敏关键词:生物反馈训练 慢性功能性便秘 随机对照研究 疗效 一种PICC管防脱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ICC管防脱报警装置,该装置包括袖套;袖套的两端设置有至少三组相互扣接的公扣和母扣;公扣和母扣均与报警系统连接;袖套一面设置有针管固定装置,另一面设置有报警系统;针管固定装置包括手臂贴布;手臂贴布一... 杨艳 蒋蓉 李甦 张焰文献传递 13例高龄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通过分析13例高龄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探寻相关护理管理对策,达到有效防范和减少老年患者跌倒的目的。方法收集本病区近3年来收治的发生于院内院外的跌倒患者,进行跌倒原因分析。结果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众多,原因复杂,防范困难,尤其是高龄老年患者,但跌倒仍然是可以防范的。我科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率不足3%,远远低于文献报道20%的发生率。结论只有加强管理,积极动员医、护、患、陪、保洁等多方面共同参与到跌倒的防范工作中来,才能有效防范和减少跌倒的发生。 李甦 张钦芳关键词:高龄老年患者 跌倒 护理管理 13例高龄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 《中国2009年度患者安全目标》将防范和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列如其中,再一次明确,防范和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是医院工作的重点。如何预防在院老年患者跌倒更应作为老年病房护理管理者的工作重点,尤其是在当今高龄老年患者越来... 李甦 张钦芳关键词:高龄老年患者 护理管理对策 患者跌倒 老年人跌倒 患者安全目标 文献传递 使用喷雾式消毒方法消毒安瓿制剂微粒污染状况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喷雾式消毒方法在对安瓿制剂进行消毒时微粒污染的状况与传统消毒方法比较有无差异。方法:设1个实验组、2个对照组,每组20支10 ml注射用水样本。实验组是砂轮割锯安瓿颈后用喷雾式消毒方法消毒瓿颈,然后徒手掰断安瓿,用空针抽吸瓿内溶液注入试管内进行离心、检验;对照1组是砂轮割锯安瓿颈后用传统消毒方法消毒瓿颈,同样掰断安瓿,检验方法同前;对照2组是砂轮割锯安瓿颈后不消毒瓿颈,直接掰断安瓿进行检验,检验方法同前。结果:实验组和对照1组比较,在微粒数量及微粒直径方面,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对照1组分别和对照2组比较,在微粒数量及微粒直径方面,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于安瓿消毒时,在控制微粒污染方面,喷雾式消毒方法与传统消毒方法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砂轮割锯安瓿颈后不消毒、直接掰断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其药液中的微粒数明显超过经过消毒的药液中的微粒数,此行为应严格禁止。 李甦 张钦芳 陈和平关键词:微粒污染 应用生物反馈训练方法治疗慢性便秘的护理体会 2007年 李甦关键词:护理 生物反馈训练 慢性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