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霄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电
  • 3篇电图
  • 3篇心电图
  • 3篇心肺
  • 3篇心肺复苏
  • 3篇心律
  • 3篇心律失常
  • 3篇家兔
  • 3篇间期
  • 3篇恶性心律失常
  • 2篇导联
  • 2篇心电描记
  • 2篇心电描记术
  • 2篇心肺复苏后
  • 2篇心室
  • 2篇心室颤动
  • 2篇室颤
  • 2篇描记
  • 2篇描记术
  • 2篇QT间期

机构

  • 6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惠州市中心医...

作者

  • 8篇李海霄
  • 5篇何涛
  • 4篇陈蒙华
  • 2篇宋凤卿
  • 2篇阮红
  • 1篇罗园柳

传媒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心室颤动家兔QT变化与心肺复苏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室颤家兔心肺复苏前、后QT间期变化,探讨其与复苏后恶性心律失常(MA)的关系。方法:制备家兔心室颤动(VF)模型,于心肺复苏(CPR)成功后根据其心电图(ECG)变化分为MA组和非MA组。比较两组在诱发室颤前和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不同时间点QT间期、QT波峰间期(QTp)、T波顶峰后宽度(T peak-T end间期)校正值的差异。结果:MA组家兔ROSC后存活率明显低于非MA组(P<0.05)。MA组在ROSC即刻心率校正后的QT间期(QTc)和心率校正的QTp值(QTpc)与诱发室颤前比较明显缩短(P<0.05),ROSC后15 min时,QTc和QTpc已经恢复至诱发室颤前水平;非MA组在ROSC后各时间点的QTc和QTpc与诱发室颤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组ROSC即刻的QTpc明显短于非MA组(P<0.05);MA组在ROSC即刻和ROSC后15min时的T peak-T end校正值与诱发室颤前比较明显延长(P<0.05),但非MA组在ROSC后各时点的T peak-T end校正值与诱发室颤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SC早期QT间期的变化可作为预测MA的重要指标,其中复苏早期T peak-T end校正值延长的敏感性可能比QTc及QTpc更高。
李海霄陈蒙华
关键词:心肺复苏恶性心律失常QT间期
家兔QT间期变化与心肺复苏后恶性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
背景与目的: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临床最为严重的急症之一,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ion,CPR)是CA后需立即进行的救治措施。然而在临床上,CPR...
李海霄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心肺复苏
文献传递
短QT间期与恶性心律失常被引量:4
2007年
李海霄陈蒙华
关键词:短QT间期心律失常心电描记术
健康大鼠胸导联心电图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建立适合大鼠且易于定位的完整心电图胸导联体系,分析其波形的特点。方法记录53只健康大鼠的12导联心电图,对每个胸导联的波形进行测量、分析,并与肢体导联进行比较。结果本胸导联体系记录的R波、T波振幅较高,且多为直立,而S波出现率不高,有利于J点判断。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大鼠胸导联体系能快捷、准确地定位,记录的波形清晰,能满足实验研究所需。
何涛李海霄
关键词:心电图胸导联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前后P波离散度的变化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前后P波离散度(Pd)的变化。方法:5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并分别测量Pd,比较术前、术后Pd的变化。结果: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及全部病例RFCA术前、后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前后无明显变化,房室结内双径路、房室旁路可能不是心房非均质性电活动的影响因素。
何涛陈蒙华罗园柳阮红李海霄
关键词:P波离散度射频消融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家兔复苏后QTpeak间期的变化
2013年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再发心室颤动与心室复极时间变化的关系。方法:用交流电刺激家兔诱发心室颤动以建立心室颤动模型,并行心肺复苏。采用六导同步心电图机记录诱发心室颤动前及复苏成功后的心电图,测量QT峰间期(QTpeak),计算校正值(QTpc)并进行比较。结果:复苏后的QTpc明显缩短,复苏后死亡组QTpc缩短更为明显。结论:心肺复苏后QTpeak间期的缩短可能与心室颤动发生有关。
何涛阮红李海霄
关键词:心室颤动心肺复苏
大鼠十二导同步心电图与六导同步肢导联心电图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比较健康大鼠十二导同步心电图与六导同步肢导联心电图的波宽及间期,探讨十二导同步记录对分析大鼠心电图的意义。方法:用十二导同步心电图仪记录53只健康大鼠的心电图,同步测量十二导联及6个肢体导联的P波时限、P-R间期、QRS时限和Q-T间期,比较二者间这些参数是否存在差异。结果:除PR间期外,十二导同步测量的P波时限、QRS时限和Q-T间期与6个肢体导联的同步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导同步记录分析大鼠心电图可进一步提高P波时限、QRS时限、Q-T间期测量的准确性。
何涛宋凤卿李海霄
大鼠多导联同步心电图与单导联心电图的对比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比较健康大鼠多导联同步心电图与单导联心电图记录的波宽及间期测量是否存在差异,探讨多导联同步记录对分析大鼠心电图的意义。方法:用单导联心电图仪记录105只健康大鼠每个导联的P波时限、P-R间期、QRS时限和Q-T间期,再与同步6导联心电图记录的上述参数进行比较。结果:除aVL导联的PR间期外,同步6导联心电图记录的P波时限、P-R间期、QRS时限和Q-T间期与各单个导联的测量值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导联分析测量大鼠心电图可产生偏差,同步6导联记录分析可提高P波时限、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测量的准确性,增强可比性。
何涛陈蒙华宋凤卿李海霄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