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桂芳

作品数:9 被引量:16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黑土
  • 7篇土壤
  • 5篇黑土区
  • 4篇土壤侵蚀
  • 4篇坡面
  • 3篇东北黑土
  • 3篇东北黑土区
  • 3篇团聚体
  • 3篇降雨
  • 2篇雨强
  • 2篇土壤团聚体
  • 2篇坡面土壤
  • 2篇模拟降雨
  • 2篇降雨强度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条件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因子
  • 1篇动态监测
  • 1篇养分

机构

  • 9篇西北农林科技...
  • 9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临沂大学

作者

  • 9篇郑粉莉
  • 9篇李桂芳
  • 6篇安娟
  • 4篇卢嘉
  • 2篇张姣
  • 2篇王彬
  • 1篇温磊磊
  • 1篇俞方圆
  • 1篇高燕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同地表条件下黑土区坡耕地侵蚀过程中土壤团聚体迁移被引量:20
2011年
土壤侵蚀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的迁移反映了团聚体的破碎程度及径流的搬运能力,直接影响着侵蚀强度。以东北典型薄层黑土区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裸露休闲、纱网覆盖与秸秆覆盖3种地表条件下不同粒级(>5mm,2~5mm,1~2mm,0.5~1mm,0.25~0.5mm和<0.25mm)土壤团聚体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1)纱网覆盖与秸秆覆盖具有削减径流和抑制侵蚀的作用,其中抑制产沙作用更明显,减沙率分别为75%和99%以上;(2)3种地表条件下,<0.25mm团聚体是主要的流失粒级,其占到团聚体流失总量的50%以上;各粒级流失量均表现为:裸露休闲>纱网覆盖>秸秆覆盖;(3)纱网覆盖和秸秆覆盖下的团聚体粒级分布与裸露休闲的相比,差异较为明显的均是<0.25mm粒级,该粒级流失量较裸露休闲的分别减少74.62%和99%;秸秆覆盖与纱网覆盖之间差异明显的是<0.25mm与1~5mm粒级,流失量较纱网覆盖的分别减少97.81%和86.03%;(4)秸秆覆盖下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表现为最大;分形维数和平均重量比表面积均表现为:裸露休闲>纱网覆盖>秸秆覆盖。
安娟卢嘉郑粉莉李桂芳
关键词:地表条件土壤侵蚀量黑土
秸秆覆盖对东北黑土区土壤团聚体流失的影响研究
研究玉米秸秆覆盖条件下坡耕地侵蚀过程中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的流失特征,以期为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模拟降雨的方法,设计2个坡度:5°和7.5°,2个降雨强度:50和100mm/h,2个地表处理:覆盖...
卢嘉郑粉莉李桂芳安娟
土壤结皮对黑土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土壤结皮对坡面产流形成和侵蚀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土壤结皮对黑土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结皮促使坡面产流提前发生,但对坡面产流量的影响不甚明显;对坡面侵蚀产沙量却有明显的作用。试验条件下,5°坡面有土壤结皮处理的坡面侵蚀产沙量较无土壤结皮处理减少了54%。有土壤结皮处理的10°坡面,在降雨过程中结皮尚未破坏前,其坡面侵蚀产沙量较无土壤结皮处理的对照减少了40%;一旦土壤结皮被破坏,之后的坡面侵蚀产沙量较无土壤结皮处理的对照增加了46%;在整个降雨过程中,10°有土壤结皮处理的坡面侵蚀产沙量较无土壤结皮处理增加了16%。表明土壤结皮对坡面侵蚀的影响与地面坡度有密切关系。
高燕郑粉莉王彬李桂芳张姣姜义亮
关键词:东北黑土区土壤结皮坡度侵蚀产沙量
上方汇水对黑土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
本文利用模拟降雨和汇水组合试验,研究了降雨强度、坡度、坡长及上方汇水对黑土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无上方汇水时,当降雨强度从50mm/h增加到100mm/h时,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增加2.4-13.5倍和5.2-7....
李桂芳郑粉莉卢嘉安娟韩勇胡伟
降雨侵蚀过程中黑土团聚体流失特征被引量:32
2016年
坡面侵蚀过程中土壤团聚体流失可直接反映土壤团聚体的破碎程度以及雨滴打击和径流搬运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降雨侵蚀过程中黑土坡面土壤团聚体流失特征。试验处理包括黑土区常见的2个侵蚀性降雨(50、100mm/h降雨强度)和2个坡度(5°和7.5°)以及2种地面处理(裸露休闲和秸秆覆盖)。结果表明:裸露休闲处理下径流含沙量是秸秆覆盖处理的27.5—141.3倍,且不同处理下含沙量最大值均出现在降雨初期。覆盖秸秆与无覆盖试验处理下土壤团聚体流失均以<0.25 mm微团聚体为主。秸秆覆盖试验处理下泥沙中<0.25 mm微团聚体流失量占团聚体流失总量的34.5%—56.8%,而在裸露休闲处理下其值达到82%以上。秸秆覆盖处理下的各粒级团聚体流失量较裸露休闲试验处理减少了33.3%以上,其中差异最明显的是≥1 mm粒级团聚体与<0.25 mm微团聚体,二者分别较裸露休闲处理减少了43.1%—96.4%和99.0%以上。秸秆覆盖处理下的0.25—2 mm粒级团聚体流失比例较裸露休闲处理明显增加。秸秆覆盖试验处理下流失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是裸露休闲处理的1.5—2.9和1.7—2.0倍;而秸秆覆盖处理下的平均重量比表面积(MWSSA)和分形维数(D)较裸露休闲处理分别减少了26.2%—32.9%和5.1%—6.7%。
卢嘉郑粉莉安娟李桂芳
关键词:模拟降雨黑土区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动态监测沟蚀发育过程的方法研究被引量:29
2011年
在介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详述了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沟蚀发育过程动态监测的方法和流程,包括扫描测量前期准备、扫描测量、点云预处理、坐标转换、TIN及等高线的生成、侵蚀量的估算等。以沟蚀发育过程的模拟降雨试验为案例,介绍了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沟蚀发育过程动态监测的方法,包括实地数据采集、点云分析处理和建模等,并分析了本案例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估算侵蚀量的精度,其平均精度达到96.85%。建议在野外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动态监测沟蚀过程时结合GPS进行辅助测量。
张姣郑粉莉温磊磊俞方圆安娟李桂芳
关键词:监测方法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沟蚀
不同近地表土壤水文条件下雨滴打击对黑土坡面养分流失的影响被引量:15
2011年
目前,土壤水分饱和和壤中流条件下,雨滴打击对养分流失的影响尚不清楚。通过3个近地表土壤水文条件(自由入渗、土壤水分饱和与壤中流)下,土槽上方架设与不架设尼龙纱网模拟降雨对比试验,研究雨滴打击对黑土坡面侵蚀过程及NO3-N、NH4-N与PO4-P随径流和侵蚀泥沙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纱网覆盖消除雨滴打击后坡面侵蚀量和泥沙浓度分别减少59.4%—71.6%和57.3%—73.0%,不同水文条件下减少量的排序为:自由入渗>壤中流>土壤水分饱和。消除雨滴打击后养分随径流流失的减少仅在自由入渗条件下体现较明显,该水文条件下NO3-N、NH4-N与PO4-P流失分别减少33.3%、23.1%和40.7%;3种水文条件下,消除雨滴打击均明显减少养分随泥沙的流失,其中自由入渗条件下减少效果最明显,该水文条件下,NO3-N和NH4-N流失分别减少20.9%—54.9%和25.0%—62.3%,而PO4-P流失减少在74.6%以上。雨滴打击增大了NO3-N的淋失,但对NH4-N与PO4-P的淋失几乎无影响。消除雨滴打击后,自由入渗条件下养分的等效径流迁移深度减少26.7%—42.6%,而土壤水分饱和与壤中流条件下基本无变化。以上研究结果为有效防治坡面土壤侵蚀和农业非点源污染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尤其是在壤中流出现的地方。
安娟郑粉莉李桂芳王彬
关键词:壤中流土壤侵蚀过程养分流失
东北黑土区土壤团聚体迁移特征的模拟降雨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坡面侵蚀过程中土壤团聚体迁移反映了团聚体的破碎程度以及雨滴打击和径流搬运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黑土坡面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的迁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同干筛处理相比,湿筛后≥0.25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为52%,其较干筛处理减少24%。湿筛后土壤团聚体的粒级分布以<0.25mm团聚体居多;湿筛处理后>1mm粒级的团聚体含量较干筛处理减少了83.8%。在50和100mm/h两个降雨强度下,团聚体流失以<0.25mm的微团聚体为主,其流失量占团聚体流失总量的80%以上,且不同降雨强度下微团聚体流失量与含沙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50mm/h降雨强度下微团聚体流失量随降雨历时的增加呈先快速增加后递减,最后趋于相对稳定的变化趋势;而100mm/h降雨强度下,其变化趋势则表现为先快速增加后缓慢上升趋势。≥0.25mm各粒级团聚体的流失比例和流失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均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减小,反映了大雨强下雨滴打击对团聚体的分散作用。
卢嘉郑粉莉安娟李桂芳
关键词:东北黑土区降雨强度模拟降雨
降雨和地形因子对黑土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被引量:73
2015年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降雨强度和地形因子(坡度和坡长)对黑土区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试验处理包括2个降雨强度(50、100mm/h),2个坡度(5°、10°),2个坡长(5、10m)。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处理条件下,当降雨强度由50mm/h增加到100mm/h,坡面径流量增加1.4~12.4倍;当坡长由5m增加到10m,坡面径流量增加0.1~3.1倍;坡度对坡面径流量的影响较复杂,受降雨强度和坡长的综合影响。降雨强度、坡度和坡长皆对坡面侵蚀量有重要影响。当降雨强度由50mm/h增加到100mm/h时,坡面侵蚀量增加4.2倍;当坡度由5°增加到10°时,侵蚀量增加0.4倍;当坡长由5m增加到10m时,侵蚀量增加0.5倍,表明降雨强度增加对黑土区坡面侵蚀量影响最大。而当降雨强度、坡度和坡长均增大时,坡面侵蚀量增加18.0倍,说明这3个因素交互作用对坡面侵蚀的影响远大于各因素的单独影响或2个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坡面径流量与降雨强度的关系最密切,其次是降雨强度-坡长交互作用和降雨强度-坡度-坡长交互作用;坡面侵蚀量与降雨强度-坡度-坡长交互作用的相关关系最显著,其次是降雨强度和降雨强度-坡长交互作用。分别建立了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与降雨强度、坡度和坡长的经验关系式。
李桂芳郑粉莉卢嘉安娟
关键词:土壤侵蚀降雨强度坡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