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栓塞
  • 9篇介入
  • 6篇动脉
  • 6篇介入治疗
  • 5篇栓塞治疗
  • 5篇肝癌
  • 4篇血管
  • 4篇治疗肝癌
  • 4篇肿瘤
  • 4篇静脉
  • 4篇肝硬化
  • 3篇乳腺
  • 3篇上消化道
  • 3篇上消化道大出...
  • 3篇食管
  • 3篇栓塞术
  • 3篇尿嘧啶
  • 3篇桡动脉
  • 3篇消化道
  • 3篇消化道大出血

机构

  • 26篇南阳市第一人...

作者

  • 26篇李彬
  • 20篇王忠
  • 9篇张栋华
  • 7篇韩廷超
  • 7篇倪厚杰
  • 6篇尹桂亭
  • 6篇李桂林
  • 5篇段惠勇
  • 4篇王进
  • 3篇孙超
  • 2篇刘辉
  • 2篇朱玉
  • 2篇董韶旭
  • 2篇史伟
  • 1篇李春晓
  • 1篇丁波
  • 1篇段慧勇

传媒

  • 4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中华医学会放...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青岛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第八届全国肿...
  • 1篇第八届中国介...
  • 1篇全国非血管性...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介入栓塞治疗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回顾分析20例晚期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或分支不同程度癌栓的患者动脉灌注化疗和超选择肝动脉栓塞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R-H肝管或微导管经股动脉超选择插管到肝左、肝右动脉或其它供血血管的2级或下1级分支内,灌注2~4联化疗药物,然后用超液态碘化油与化疗药物的混合乳剂及明胶海绵微颗粒进行适当的栓塞治疗。结果:经灌注栓塞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均有明显的提高,临床症状不同程度的改善,生存期从1周~36个月不等,平均为14个月。结论: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及超选择性的动脉栓塞术对晚期肝癌门静脉合并癌栓的患者是相对安全有效的。
李彬
关键词:肝癌栓塞碘化油门静脉
乳腺疾病126例钼靶X线检查与病理资料对照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经钼靶X线检查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126例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影像与病理学资料。结果 126例中病理诊断恶性病变83例、良性病变43例。钼靶X线检查误诊13例,恶性病变误诊为良性3例,分别为导管内癌、黏液腺癌、髓样癌;良性病变误诊为恶性10例,其中增生性疾病4例、纤维腺瘤3例、慢性炎症2例、脂肪坏死1例。结论术前钼靶X线检查应作为乳腺病变的常规诊断方法,但对于肿瘤组织分化好及早期乳腺癌与良性疾病的鉴别存在一定难度。
朱玉段惠勇王忠李彬韩廷超尹桂亭
关键词:乳腺肿瘤钼靶X线
桡动脉外周血管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探究肝癌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及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经股动脉外周血管介入术,观察组给予经桡动脉外周血管介入术。比较2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住院相关指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曝光剂量、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曝光剂量、曝光时间、住院费用及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肝癌患者经桡动脉及股动脉进行外周血管介入术效果相当,但经桡动脉介入术患者恢复更快,安全可行。
李彬王忠王进
关键词:桡动脉肝癌可行性安全性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冷循环微波刀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冷循环微波刀(PMCT)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TACE联合PMCT治疗的60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以及死亡事件。近期疗效显示: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R)38例,无变化(SD)16例,进展(PD)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0%;术后1年、2年及3年生存例数(比率)分别为:46例(占76.7%)、35例(占58.3%)、31例(占51.7%);术后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降低明显;肝功能明显改善;病灶直径明显减小。结论:TACE联合PMCT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
李彬孙超段惠勇
关键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冷循环微波刀肝癌
CT导向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治疗肝癌血管栓塞术后部分未彻底栓塞病灶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治疗肝癌血管栓塞术后部分未彻底栓塞病灶的疗效。方法:53例肝癌患者行植入缓释氟尿嘧啶,3-4周后,比较治疗前后肿瘤变化。结果:植入治疗肝癌缓释氟尿嘧啶血管栓塞术后部分未彻底栓塞病灶是肝癌血管栓塞...
张栋华王忠李桂林李彬倪厚杰
关键词:缓释氟尿嘧啶肝癌
文献传递
经动脉灌注栓塞治疗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
2006年
目的 评价分析经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和栓塞的方法治疗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的使用价值及疗效。方法 对27例经影像学及病理检查证实的骨和软组织恶性肿瘤患者行动脉介入治疗,先经导管灌注化疗药物,随后用栓塞剂阻断诸供血动脉。术后对比临床症状的改变,了解碱性磷酸酶指标及影像学复查对比等,随访4-40个月,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术后症状明显减轻缓解,肿块均有缩小、松软。7例局部穿刺抽吸出大量褐色液态坏死物质。术前碱性磷酸酶增高者19例中下降明显者16例。5例局部切除者,肿瘤病检坏死范围约占60%-95%。X线片或CT复查对比,12例原骨质破坏区域出现“修复”征象。6次第1次介入术后行外科手术者,2例于6-8个月时出现局部复发。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经动脉灌注及栓塞治疗是现阶段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疗效确切,对保肢治疗有重要意义。
王忠李彬张栋华倪厚杰
关键词:骨肿瘤软组织肿瘤灌注栓塞介入性
乳腺癌术前经动脉新辅助化学治疗及栓塞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科术前经动脉化学治疗药物灌注并栓塞供养血管后,对外科手术方式以及疗效的影响。方法23例女性单侧乳腺癌确诊患者,在外科手术前6~17 d,行锁骨下动脉局部化学治疗药物灌注和栓塞,化学治疗药物采用FAC/FEC方案,栓塞剂为碘化油和明胶海绵。外科手术前1~3 d行钼靶摄片,测量肿块变化,记录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方式。结果经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无严重并发症;化学治疗灌注栓塞后5~15 d,部分缓解61%(14/23),病变稳定39%(9/23);20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例患者行保乳手术。手术出血量45~400 mL,平均出血量(141±96)mL,并与同时期同科室5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术前未化学治疗栓塞)的出血量90~450 mL,平均(209±83)mL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前经动脉新辅助化学治疗及栓塞供养动脉,可使肿块缩小,减少术中出血量,利于手术切除,并增加保乳手术的机会。
王忠李彬韩廷超尹桂亭
关键词:乳腺肿瘤动脉栓塞新辅助化疗
食管内支架置入的并发症及随访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通过对金属支架置入后的随访,探讨在治疗食管重度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等方面的有效性、可行性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82例可随访的行食管支架置入病人。术后复查上消化道钡餐及胃镜检查。结果82例病人放置支架96个。2例吻合口-胸腔瘘和1例食管-支气管瘘第一次堵瘘失败;3例支架滑脱;29例食管及支架内再狭窄;33例病人在术后4-40周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占40%(33/82);9个支架出现断裂。结论食管内支架置入可以迅速有效地改善病人饮食,尽管有并发症,与提高患者的晚期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命相比,仍为一种比较积极的治疗方法。
王忠张栋华倪厚杰李桂林李彬
关键词:食管支架随访并发症
经桡动脉入路和经股动脉入路肝动脉栓塞介入术治疗肝血管瘤的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入路和经股动脉入路肝动脉栓塞介入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肝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桡动脉入路组和股动脉入路组, 每组35例。两组均行肝动脉栓塞介入术, 桡动脉入路组采用经桡动脉入路手术, 股动脉入路组采用经股动脉入路手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曝光时间、剂量面积乘积、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术后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透视时间、造影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入路组手术时间[(91.25±5.43)min]长于股动脉入路组[(79.17±4.75)min], 术后卧床时间[(1.04±0.19)d]短于股动脉入路组[(2.17±0.22)d], P<0.05。术后3 d, 两组ALT、TBIL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后7 d, 两组ALT、TBIL均恢复至术前水平, 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 h, 桡动脉入路组VAS评分均低于股动脉入路组(P均<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采用经桡动脉入路和经股动脉入路均可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桡动脉入路的手术时间略长, 但能减少术后卧床时间。
李彬王忠王进
关键词:血管瘤股动脉入路
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0年11月收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27例(治疗组),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选择粘连性小肠梗阻23例作对照(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引流、症状缓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保守治疗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第1天引流量、置管时间、腹胀、腹痛减轻时间,排气、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小肠梗阻操作简单,效果显著,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新的途径。
王忠李彬韩廷超尹桂亭丁波
关键词:小肠梗阻疗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