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西

作品数:14 被引量:70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金属学及工艺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历史地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7篇冶金考古
  • 7篇遗址
  • 7篇炉渣
  • 7篇考古
  • 4篇青铜
  • 3篇冶金史
  • 3篇铜器
  • 3篇青铜器
  • 3篇金史
  • 3篇金文
  • 2篇冶金
  • 2篇冶炼遗址
  • 2篇冶铁遗址
  • 2篇西周
  • 2篇西周金文
  • 2篇铭文
  • 2篇炒钢
  • 1篇东北部
  • 1篇东南
  • 1篇冶金技术

机构

  • 13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黄石市博物馆
  • 1篇湖北省文物考...

作者

  • 13篇李建西
  • 10篇李延祥
  • 4篇杜宁
  • 1篇万辅彬
  • 1篇崔春鹏
  • 1篇韦丹芳
  • 1篇龚长根
  • 1篇陈树祥
  • 1篇程群
  • 1篇李丽辉

传媒

  • 3篇江汉考古
  • 2篇江西理工大学...
  • 1篇自然科学史研...
  • 1篇华夏考古
  • 1篇考古与文物
  • 1篇中国矿业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中国国家博物...
  • 1篇有色金属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岡去)季戈铭文试释及其冶金史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出土于河南浚县辛村卫国墓地的一件西周早期青铜戈的铭文作了进一步的考释。铭文叙述铸造此戈是供君长岡去季使用的,记载铸造该戈用"白"、"赤"两种金属原料,即金属锡(可能包括铅)和红铜。该戈铭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记录青铜合金技术的文献,是研究青铜时代冶金技术及古人对金属认识等相关问题的重要考古出土文字资料。
李建西
关键词:西周金文冶金史
山东临淄齐国故城东北部冶铁遗址的调查与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对山东临淄齐国故城东北部炼铁遗址进行了现场调查,对出土的炉渣等炼铁遗物进行了科学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炼铁炉渣均由冶炼生铁所产生,少部分炉渣可能是由炒钢过程所产生,并对冶炼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讨论。遗址的时代约为战国至汉代,所使用的矿石很可能来自于金岭铁矿。遗址的冶炼工序比较完善,与附近出土铁器所反映的工序也比较相符。
杜宁李建西张光明王晓莲李延祥
关键词:冶金考古冶铁遗址炉渣炒钢
山西省翼城县东南两处遗址的炉渣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本文通过对采集于翼城县西阎村和石家村两处遗址的炉渣的检测分析,并结合《翼城县志》记载,初步推断,至迟在清末,两处遗址使用当地出产的脉石中含重晶石的含银、铜、砷的方铅矿,采用炼炉冶炼和坩埚冶炼两种技术,先炼出含银粗铅,再从铅中提银。两种冶炼技术可能有年代的差别。
程群李延祥李建西董利军王迎泽
关键词:粗铅方铅矿重晶石清末
晋南早期铜矿冶遗址考察研究
李建西
关键词:冶金考古二里头文化冶金技术金属资源
山东临淄齐国故城城圈地铜渣的调查与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运用扫描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城圈地采集的炉渣进行科学分析。表明炉渣均为还原渣,可分成两类,产物分别为红铜和青铜。所反映的信息表明冶炼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对遗址时代、冶炼产物、冶炼流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与石佛堂炉渣进行了对比。文章的研究为齐国故城炼铜技术发展以及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杜宁王晓莲李建西李延祥
关键词:冶金考古冶炼遗址炉渣
大冶香炉山遗址采集炉渣初步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对湖北省大冶市香炉山遗址采集的20个炉渣样品进行了扫描电镜检测,发现了炼制锑青铜、锡铅青铜、生铁的炉渣。重点对锡铅青铜的冶炼流程进行了推断,认为该遗址首先使用伴生有铅镍砷等元素的铜矿石进行还原冶炼,再添加锡料生产以锡铅为主要合金元素并含有镍砷的青铜,先后排出不含锡和含锡的两种高铁型炉渣。香炉山遗址出现的青铜生产证据,预示着大冶地区可能存在着相当规模的有别于中原的早期青铜产业,对探讨鄂东南地区早期冶金技术与当地文明的演进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李延祥崔春鹏李建西陈树祥龚长根
关键词:冶金考古炉渣青铜
先秦文献中的“金”和金属概念被引量:5
2011年
对出土及传世先秦文献中"金"的含义进行了考察,表明至晚在西周早期"金"的广义含义已包含红铜、青铜、锡(或铅)等多种金属或金属材料在内,形成了古代的金属概念。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金属或金属材料的使用,广义的"金",即古代的金属概念的内涵也在扩展和变化。古代金属概念的形成及其内涵的嬗变反映了古人对物质世界认知的进步。
李建西李延祥
关键词:先秦文献金文冶金史金属
山东临淄齐国故城石佛堂炼铜遗存的调查与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本文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SEM-EDS)等研究方法,对石佛堂村采集的炉渣样品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石佛堂遗址的炉渣可分四类,其中三类炉渣基体成分相似,硅、铁含量较高,一类基体含有较高的硅、铁、钡。遗址采集到的炉渣均为还原渣,第一类炉渣所对应的产物为红铜,第二类炉渣是在冶炼过程中偶然产生的。第三类炉渣对应的产物是金属铅,第四类炉渣所对应的产物为青铜。炉渣有合适的密度、硅酸度、熔点及良好的流动性,渣中含铜量较低,熔炼的还原气氛较好。以上述分析为基础,结合附近矿产资源的赋存与开发情况,认为石佛堂遗址在战国汉代时期很可能存在着利用其他地点冶炼的冰铜与单独冶炼的铅、来源不明的锡锑合金共同冶炼青铜的工艺。对邹平县西铜山的初步考察发现了采矿石锤等证据。
李延祥杜宁李建西
关键词:冶金考古冶炼遗址炉渣
内蒙古林西县井沟子西区出土青铜器的成分与金相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对井沟子西区墓地174件青铜器进行成分、金相组织、夹杂物等分析,初步了解井沟子类型的青铜器制作水平及特征。井沟子西区墓地青铜器主要是Cu-Sn-Pb合金,以铸造产品为主,夹杂物较多。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及使用功能的器物,其合金成分与机械性能不同,金相组织显示出较大差异,说明当时的工匠已经能够有意识地根据器物的不同用途和机械性能的要求选择出机械性能较好的铅锡青铜合金,已经掌握热锻、冷加工等工艺,制作出一些质量较高的工具。井沟子西区墓地青铜器主体成分与附近代黄山顶发现的早期冶炼遗址以及林西大井古铜矿冶炼遗址的产物并不相符,其物料来源尚需进一步研究。
李延祥李丽辉李建西
关键词:青铜器金相组织
老挝琅南塔省普哈县冶炼调查及炉渣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考察老挝南塔省(Louang Namtha)普哈县(Pu Ha County)龙阮村冶炼遗址,采集到炉渣、陶片等遗物.分析发现,炉渣为FeO-CaO-SiO2-PbO四元系渣.炉渣中发现较大的金属铜或冰铜颗粒,颗粒中普遍有块状或弥散状金属铅分布,结合炉渣基体及颗粒中含有的As和Sb的特征,初步推测该遗址使用的矿石是铜铅多金属共生矿,其冶炼产品可能是铅,不能排除冶炼出的铅就地用于铜鼓铸造的可能性.
韦丹芳李建西李延祥万辅彬
关键词:炉渣冶金考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