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
- 作品数:7 被引量:23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北京市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冀北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效应研究
- 为了研究冀北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效应,本研究从土壤物理性质及作物茬口特性角度研究了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变化特征及主要作物间的轮作效应,结果表明有无秸秆覆盖或者覆盖量的多少会显著影响土壤温度的变化。免耕无覆...
- 李建国王美云赵明
- 关键词: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
- 文献传递
- 保护性耕作效应的正负补偿及技术调节
- 为了深入研究保护性耕作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本文在总结和综合分析了保护性耕作具有正负效应的两重性和技术措施的多样性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水温效应补偿为主,包括水肥补偿、土壤结构和容重补偿、土壤有害生物和有益生物补偿等多种正负...
- 赵明李建国王美云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
- 文献传递
- 冀北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效应研究
- 为了研究冀北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效应,本研究从土壤物理性质及作物茬口特性角度研究了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变化特征及主要作物间的轮作效应,结果表明有无秸秆覆盖或者覆盖量的多少会显著影响土壤温度的变化。免耕无覆...
- 李建国王美云赵明
- 关键词: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土壤物理性质
- 文献传递
- 冀北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鲜食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4
- 2006年
- 为了在冀北农牧交错区探索生态保护与高效生产兼顾的新的种植结构,进行了保护性耕作条件下鲜食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早熟糯玉米品种彩糯1号采用露地直播、露地移栽、地膜直播和地膜移栽4种不同栽培技术,鲜穗产量分别为:6 297kg/hm2、8 653.5kg/hm2、9 696kg/hm2和10054.5kg/hm2.其中,地膜直播和地膜移栽及露地移栽方式都可以在热量不足的冀北农牧交错区安全实现糯玉米适期采收(乳熟期,子粒含水率61%~65%)和高产.证明冀北农牧交错区通过保护性耕作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种植早熟鲜食糯玉米,可以实现农田生态保护与高效生产的二者兼顾,有望在该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 李建国赵明王美云张宾苗德智
- 关键词: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栽培方式糯玉米
- 保护性耕作效应的正负补偿及技术调节
- 为了深入研究保护性耕作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本文在总结和综合分析了保护性耕作具有正负效应的两重性和技术措施的多样性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水温效应补偿为主,包括水肥补偿、土壤结构和容重补偿、土壤有害生物和有益生物补偿等多种正负...
- 赵明李建国王美云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
- 文献传递
- 论作物高产挖潜的补偿机制被引量:149
- 2006年
- 挖掘作物产量潜力,探索作物高产新途径,实现产量新突破一直是作物科学的艰巨任务。本文在分析作物逆境反应的补偿基本规律和机制基础上,提出了作物广义补偿的概念,即作物系统的构成因子间发生不平衡变化时,通过系统调节使得不同程度变化因子之间产生补偿效应统称为作物补偿。按其变化因子间的变化程度不同,可分为得失补偿和差异补偿。得失补偿是指作物系统在一定层次上,有些因子以损失原有的性能为代价换取另外因子的改善和提高,这通常出现在逆境条件中,是作物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补偿。差异补偿是指作物系统在一定层次构成因子共同增效中,增量多的因子与增量少的因子间通过相互作用而获得补偿的特殊现象。作物补偿在补偿效果上可分为超量补偿、等量补偿和部分补偿;在补偿的层次和范围上也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即在作物与环境、作物间以及作物内部各因子间的不同层次均可存在补偿机制。基于作物于广义补偿和产量分析的“三合结构”基本框架,指出作物高产突破是基于得失补偿基础上重点突破差异补偿,所采取的技术途径是结构性挖潜和功能性挖潜,两条途径在作物超高产实践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深入研究作物补偿机制及其挖潜途径将更加有力地推动高产突破的进程。
- 赵明李建国张宾董志强王美云
- 关键词:作物高产
- 作物高产群体LAI动态模拟模型的建立与检验被引量:93
- 2007年
- 针对目前已有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模拟模型形式多样、参数较多以及应用性不强等问题,对春玉米、水稻和冬小麦的LAI及出苗至成熟天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分别将最大LAI和出苗至成熟天数定为1,以相对LAI(0~1)和相对时间(0~1)为参数进行LAI动态模拟,筛选、建立了一个适用于这3种作物的相对化LAI动态模拟模型y=(a+bx)/(1+cx+dx2)。其中,春玉米y=(0.0134+0.3234x)/(1-2.774x+2.4178x2),r=0.9859**;水稻y=(0.0777+0.0205x)/(1-2.73744x+2.0484x2),r=0.9865**;冬小麦y=(0.0131+0.0035x)/(1-2.4515x+1.5273x2),r=0.9719**。利用该模型,自拔节期起就能够较准确地进行LAI的动态预测,其在春玉米、水稻和冬小麦上的准确度(以k表示)分别为1.050、1.0357和1.1168,精确度(以R2表示)分别为0.8728、0.9270和0.9254。3种作物整个生育期内模型的模拟值与测量值的精确度均在0.98以上,准确度达0.86以上,表明相对化LAI动态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作物群体动态变化。模型不仅可以计算出作物生育期间的平均LAI、总光合势,还能计算任一时刻的LAI以及任一时段的光合势;结合田间调查,还可得到作物生长期间的平均净同化率和平均作物生长率等产量相关的重要生理参数。根据作物群体中各光合生理参数与产量的关系,提出了3种作物进一步增产的可能途径。
- 张宾赵明董志强李建国陈传永孙锐
- 关键词:高产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