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城
-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郁对哮喘大鼠辅助性T细胞17和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肝郁(肝气郁结证)对哮喘大鼠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及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阐明肝郁型哮喘发病的免疫机制。方法利用中医肝郁证动物模型和西医哮喘动物模型的建模方法,建立大鼠肝郁型哮喘的病证结合模型。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进行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l7和Treg细胞占CD4十T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7、IL-10的水平。结果肝郁哮喘组、哮喘模型组炎性细胞总数为[(96.86±4.43)×10^7/L、(88.22±3.22)×10^7/L]、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为[(27.58±4.65)%、(22.67±2.43)%]、Thl7细胞比例为[(6.86±0.98)%、(6.01±0.77)%]、IL-17水平为[(48.88±8.06)pg/ml、(43.24±6.32)pg/m1]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0.58±2.49)x10^7/L、(O.78±0.12)%、(2.80±0.82)%、(24.11±3.40)pg/m1];肝郁哮喘组和哮喘模型组Treg细胞比例[(3.09±0.55)%、(3.96±0.66)%]及IL-10水平[(19.79±2.80)pg/ml、(20.29±3.12)pg/m1]均低于正常对照组[(8.02±1.26)%、(30.79±4.01)pg/m1]。肝郁哮喘组炎性细胞总数(96.86±4.43)×10^7/L、嗜酸性粒细胞比例(27.58±4.65)%、Thl7细胞比例(6.86±0.98)%、IL-17水平(48.88±8.06)pg/ml均高于哮喘模型组[(88.22±3.22)×10^7/L、(22.67±2.43)%、(6.01±0.77)%、(43.24±6.32)pedml];肝郁哮喘组Treg细胞比例(3.09±0.55)%低于哮喘模型组(3.96±0.66)%;肝郁哮喘组肺组织病理学观察症状较哮喘模型组严重。结论肝气郁结证可促进哮喘的炎症反应、Thl7/Treg平衡失调和IL-17水平增加而加�
- 李城戴爱国胡瑞成蒋永亮
- 关键词:肝郁证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
- 柴朴汤对肝郁型哮喘Th17/Treg失衡及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 目的: 1、探讨肝郁证对哮喘Thl7/Treg失衡及嗜酸性粒细胞(EOS)凋亡的影响;2、研究柴朴汤对肝郁型哮喘Thl7/Treg失衡的影响;3、研究柴朴汤对肝郁型哮喘EOS凋亡及相关凋亡基因p53和bcl-2表达的影...
- 李城
- 关键词:柴朴汤嗜酸性粒细胞凋亡作用动物模型
- 文献传递
- 内皮间质转化的信号机制被引量:4
- 2013年
- 内皮间质转化是上皮间质转化的一种,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细胞转化类型,和上皮间质转化一样也参与体内各种病理生理过程。已经证实,在转化过程中内皮细胞首先发生细胞与细胞脱联系过程,失去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D31和VE-钙粘蛋白,获得间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α-SMA和FSP1,由原来的鹅卵石样结构转变为细长梭形结构,同时其迁移力和侵袭力明显增强。早期研究显示内皮间质转化在胚胎期心内膜的发育中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近些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内皮间质转化也参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包括心、肺、肾等重要器官纤维化、特发性门脉高压、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高压以及肿瘤等。转化生长因子-β、Notch信号、Wnt信号以及MicroRNAs等参与对内皮间质转化的调节,然而,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通过探索内皮间质转化过程中重要信号通路及各因子的作用机制,可能为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指导意见。
- 彭敏恋戴爱国蒋永亮刘蕾李城
- 关键词:信号机制内皮细胞
- 十味龙胆花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十味龙胆花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氨溴索、哌拉西林舒巴坦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十味龙胆花胶囊,疗程28 d。检测SGRQ评分、FEV1%、FEV1/FVC、6-MWT、IL-17、MCP-1、CyPA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GRQ评分降低(P<0.05),6-MWT升高(P<0.05),IL-17、MCP-1、CyPA降低(P<0.05),也比对照组更明显(疾病对日常活动的影响除外)(P<0.05),但FEV1%、FEV1/FV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十味龙胆花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炎症介质释放减少有关。
- 孙智娜李城李城雷思彭菲吴尚洁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