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俊强

作品数:18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政治法律
  • 3篇哲学宗教
  • 3篇历史地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法律
  • 3篇佛教
  • 2篇司法
  • 2篇魏晋
  • 2篇废除
  • 1篇地方志
  • 1篇新媒介
  • 1篇新媒介技术
  • 1篇刑罚
  • 1篇言词
  • 1篇言词原则
  • 1篇羊皮
  • 1篇政权
  • 1篇政制
  • 1篇证人
  • 1篇证人出庭
  • 1篇证人出庭作证
  • 1篇职业共同体
  • 1篇直接言词
  • 1篇直接言词原则

机构

  • 15篇湘潭大学
  • 4篇吉林大学

作者

  • 17篇李俊强
  • 2篇张全民
  • 1篇闫晓君
  • 1篇段玉珍

传媒

  • 3篇湘潭大学学报...
  • 1篇求索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政法职业...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 1篇广东开放大学...
  • 1篇中国古代法律...
  • 1篇法律史评论
  • 1篇中国法律史学...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回归文献与历史现场:重审有关董仲舒的若干成说被引量:1
2014年
董仲舒既为王者师,并以《春秋》决狱,对中国古代的法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似乎是研究古史的人所共知的"史实"。实则不然,董仲舒历史地位的确立以及"春秋决狱"等问题,疑点重重。汉代以来诸多成说的形成,其实是一个"层累地造成古史"的典型案例,更是一个用"将错就错"的方法来传播圣人思想的过程,如今有正本清源的必要。
李俊强闫晓君
关键词:春秋决狱将错就错儒术
地方志所见古代湖南婚姻家庭制度
2016年
古代的湖南,汉族与少数民族同生共存,汉族的婚姻制度主要受儒家礼教的影响,婚姻关系强调由礼来调节;而少数民族聚集区则不同,更多地保留了本民族原生态的婚姻习俗。两者并驾齐驱,相映成趣。但随着汉族在政治与文化上统治的加强,少数民族婚姻习俗也在趋于汉化。
李俊强段玉珍
关键词:婚姻制度婚姻习俗家法族规
人情法制两不宜——“景慈证母案”透视
2023年
梁武帝天监三年,首都建康发生一起案中案:任提女因拐卖人口应当被判死刑,法司讯问其家人,其子景慈主动证实母亲确有此犯罪行为。主审法官虞僧虬义愤填膺,认为景慈平时既不能好生引导母亲,提前防范;又在其母临近判决时,为逃避或然之罪而罔顾“亲亲相隐”古训,证母成罪,实在大损风化,亏礼乱法,必须严惩。最终,梁武帝动用最高司法权,裁定景慈流放交州。此乃不遵守“亲亲相隐”原则而被治罪的显例,值得探究。
李俊强
关键词:亲亲相隐
魏晋令制研究
在中国古代法律形式的研究方面,学术界更关注对律的研究,对于其他法律形式的研究则较为欠缺。如在令的研究方面,秦汉时期由于有出土的法律文献作支撑;唐宋时代因为有较丰富的典籍存世,还有《唐令拾遗》的编辑及天一阁宋《天圣令》残卷...
李俊强
文献传递
场景置换:元宇宙虚拟庭审下的未成年人出庭作证
2024年
元宇宙技术的迭代发展,将传统在线诉讼的二维平面推向三维立体的虚拟法庭空间,为司法实践中未成年人证人出庭作证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方式是通过创造一个高精度的数字孪生场景,打造一个与真实法庭别无二致,且功能相同、效力相同的虚拟法庭,并以“数字分身”为媒介,以“人在回路中”的方式将未成年人证人从线下真实法庭置换至虚拟法庭场景中,达至与线下出庭作证一样的作证效果。囿于未成年人的特殊性以及未成年人权益优先保护的需要,因此须对未成年人证人出庭作证采取与成年人证人作证不同的诉讼方式,即未成年人证人适用元宇宙虚拟庭审出庭作证,以实现打击犯罪、保障人权、查明案件事实以及“庭审实质化”的目标。
徐辉李俊强
关键词:直接言词原则
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司法裁判的可能及边界限度被引量:7
2023年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发展,为数字司法改革的适应性调整创造了历史性契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类案推送、辅助证据认定、偏离度预警等方面确实能够统一司法裁判的标准与尺度,实现法的普适性价值追求,然而法的普适性只是实现正义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算法黑箱、算法歧视、算法偏见等技术性缺陷亦引发了对司法公信力、司法公正、司法责任制的质疑与冲击。为此,应当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理性与司法裁判的价值理性之间寻求平衡。针对当前智能化裁判的技术风险,应从数据、算法、控制三个维度进行治理,最大程度控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工具主义缺陷,以实现智能化司法裁判迈向可信。
徐辉李俊强
关键词:司法裁判
唐前律典的历史书写与谱系制造被引量:2
2023年
李悝制《法经》,商鞅以之相秦,改法为律;萧何以秦《法经》为基础,增事律三篇而成《九章律》;魏晋修律以《九章律》为蓝本,增加篇目成《新律》及《泰始律》。这一古代律典沿革的谱系并非真实存在,而应是刘邵等律学家与臧荣绪、魏收及唐修《晋书·刑法志》众史官层累地制造出来的。他们之所以制造此谱系,当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释诸家制造“道统”“释统”之风影响所致,是有意为之的历史书写,不能以信史待之。
李俊强
关键词:历史书写
“景慈证母案”与“费羊皮卖女案”之比较——兼及萧梁、北魏诉讼文化之同异
2024年
萧梁“景慈证母案”早于北魏“费羊皮卖女案”整整10年,两案都是案中有案:既是一般刑案又牵涉亲伦案件。法律规定一旦与关乎伦常的案件相关联,极易产生纷争,有关“情理”的考量就会成为影响案件走向的最大变量。从案件走向可以发现两朝诉讼文化之别,可以体悟两朝法律制度趋同的倾向。礼教高于法律已是中古时代的基本常识,以孝义亲伦的名义裹胁、绑架律法的现象渐成司法常态。
李俊强
关键词:萧梁北魏诉讼文化
新媒介技术视角下元宇宙安全风险及其法律之治
2024年
面向元宇宙时代,媒介环境相较于尼尔·波兹曼所处的媒介时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体现为虚实同构的“混合世界”。当下,元宇宙正在以自身隐而不显的偏向对现有的社会制度造成着冲击,再现了技术发展关于风险、失范、治理的基本议题。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于技治、人治、德治所存在的固有缺陷,法所具有的非个人化客观正义、形式化设定与自我指涉对于治理元宇宙的安全风险大有裨益。因此,为消解元宇宙发展所带来的国家安全、文化安全、经济安全与道德安全等社会风险,避免元宇宙脱离人类的掌控,有必要依赖于法律对于元宇宙的治理。由此提出,元宇宙的法律之治不应跳出本体层面追求形而上学的超验主义,而是应当在现有的法律制度框架下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根本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坚持“平台资本垄断监管”的善治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底线逻辑,实现对元宇宙安全风险的规训与矫正,使其在法治轨道上持续健康发展。
李俊强徐辉
关键词:新媒介技术尼尔·波兹曼
《唐律疏议笺解》辨正
2012年
《唐律疏议笺解》①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刘俊文先生多年潜心研究《唐律疏议》的集大成之作,是其探赜索隐、追源述流、辨正去讹的工作结晶。该书可谓成就辉煌,对历史学界与法史学界的贡献非常大。所以,至今为止仍是《唐律》研究中的大手笔。但白璧有瑕,本人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可能是因为排版、校勘等原因致误以及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现略加整理,分错讹、引文误、标点误、存疑四类如下.
李俊强
关键词:辨正《唐律疏议》历史学家《唐律》史学界集大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