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

作品数:13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冶金工程一般工业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冶金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分层断口
  • 2篇氮化
  • 2篇氮化物
  • 2篇导电
  • 2篇导电率
  • 2篇电缆
  • 2篇断口分层
  • 2篇碳氮化物
  • 2篇连铸
  • 2篇耐候钢
  • 2篇化物
  • 2篇焊接钢
  • 2篇合金
  • 2篇高强
  • 2篇高强钢
  • 1篇低合金
  • 1篇低碳钢
  • 1篇电池
  • 1篇电偶
  • 1篇电偶腐蚀

机构

  • 13篇武汉钢铁股份...
  • 10篇武汉科技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

  • 13篇李伟
  • 9篇彭其春
  • 5篇李具中
  • 4篇徐静波
  • 4篇王芹
  • 3篇张云祥
  • 2篇彭胜堂
  • 2篇习天辉
  • 2篇桂洲
  • 2篇范丹萍
  • 2篇王理猷
  • 2篇邓力
  • 2篇陈凯
  • 1篇黄峰
  • 1篇张学辉
  • 1篇彭著刚
  • 1篇朱腾威
  • 1篇王新华
  • 1篇张剑君
  • 1篇高文芳

传媒

  • 2篇特殊钢
  • 2篇热加工工艺
  • 2篇物理测试
  • 2篇炼钢
  • 1篇稀土
  • 1篇钢铁研究学报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塑性工程学报
  • 1篇武汉工程职业...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金属夹杂物对耐候钢耐大气腐蚀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采用干湿交替周期浸润腐蚀实验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了非金属夹杂物对Q450NQR1耐候钢在工业性大气环境中耐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夹杂物变性处理明显提高了耐候钢前期的耐腐蚀性能,但对稳定性锈层形成之后的耐腐蚀性能基本没有影响;经过稀土处理后的非金属夹杂物主要为稀土氧化物和硫化物与Al2O3的复合夹杂,添加Si-Ca线变性后的非金属夹杂物主要为Ca的氧化物和硫化物与Al2O3的复合夹杂,这些夹杂物在0.01 mol·L-1的Na HSO3介质中均表现为阳极性夹杂,在腐蚀微电池中作为阳极优先溶解,钢基体则作为阴极被保护起来,腐蚀速度减缓。
李伟吴健鹏徐静波黄峰朱腾威
关键词:耐候钢非金属夹杂物
耐候钢Q450NQR1拉伸试验断口分层原因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硫印试验、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耐候钢Q450NQR1拉伸分层试样的夹杂物和显微组织,寻求产生拉伸分层的原因。结果表明:耐候钢Q450NQR1板厚中心存在严重的S、Mn的偏析,偏析带处的Nb、Ti、Cr元素较正常部位高,严重的中心偏析为心部的珠光体带状组织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条带状的MnS夹杂容易在拉伸应力作用下出现开裂,从而产生分层现象。
彭胜彭其春范丹萍杨进玲李具中李伟
关键词:耐候钢分层断口中心偏析
超低碳钢连铸坯厚度方向大尺寸夹杂物分布特征被引量:9
2016年
为减少超低碳冷轧汽车板表面质量缺陷,对直弧形连铸机生产的超低碳连铸坯沿厚度方向不同深度截取70mm×80mm大尺寸金相试样,采用ASPEX explorer自动扫描电镜对大尺寸夹杂物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到夹杂物的成分、数量、尺寸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铸坯w(T.O)降至0.0012%时依然存在较多大型夹杂物,绝大多数为簇群状Al2O3,部分伴生有钢液凝固时析出生成的TiN;其余为少数“气泡+Al2O3”夹杂物,其尺寸均在30~100μm,少数在100μm以上,这些夹杂物在铸坯厚度1/4处呈现更明显的聚集。
周萌姜敏苑鹏李伟张学辉王新华
关键词:超低碳钢三氧化二铝气泡连铸坯
含钛高强带钢中心分层样拉伸过程断口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针对高强焊接结构钢HG70C带钢在力学性能检验中产生拉伸样断口中心分层缺陷,试验设计获得不同拉伸应力的试样,并对比分析未分层试样。通过电镜观察拉伸样断口截面中心偏析带组织和裂纹的演变,从微观上分析了拉伸样断口心部分层微裂纹的渐进演变过程。研究表明,中心处珠光体组织随着变形伸长扩展,与铁素体界面没有产生微孔。分层断口微裂纹是在超过屈服强度后逐步产生的,且在带钢中心厚度位置存在过多连铸偏析的铌钛夹杂物和MnS带边缘处诱发微裂纹。随着拉伸应力逐渐增大,这些微裂纹相互扩展长大形成了贯通平台,最终产生层状分离断口。
张云祥刘平元彭其春王芹桂洲李伟
关键词:分层断口
40Cr盘条轧制工艺的研究
2006年
以控制轧制理论为基础,对40Cr钢过冷奥氏体转变进行了试验与研究。通过热模拟试验建立了40Cr钢的冷却转变曲线(CCT图),以此来确定高线吐丝温度、斯太尔摩速度、风机及保温盖开启等重要工艺参数。
任安超李伟
关键词:热模拟试验
化学成分对DL05电缆钢导电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DL05钢的冶金流程为铁水-PB脱硫处理-BOF-吹氩-RH-200 mm×200 mm方坯连铸-轧制成Φ6.5 mm线材。分析了生产的256炉次的DL05钢化学成分对导电率的影响,得出钢中元素总含量或钢中Mn含量增加,钢的导电率降低,但当钢中元素总含量(不含Mn)增加,钢的导电率增加不显著,因此Mn含量对钢导电率的影响最大。提高钢的洁净度,亦有利于改善钢的导电率。通过将原先DL05钢的化学成分控制范围(/%:≤0.10C,≤0.10Si,≤0.35Mn,≤0.030P,≤0.030S)优化为(/%)≤0.02C,≤0.03Si,≤0.12Mn,≤0.025P,≤0.015S,和RH精炼过程有效控制钢的洁净度后,256炉次检验结果表明,该钢导电率≥16%的炉次比率从原63.25%提高到93.75%。
黄红兵彭其春徐静波习天辉李伟朱国栋
关键词:导电率MN化学成分
第3代汽车用Mn-Al系中锰钢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2
2017年
概述了Mn-Al系第3代汽车用中锰钢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已开发的Mn-Al系中锰钢的化学成分及其设计依据,分析了不同合金对Mn-Al系中锰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揭示了中锰钢的高强度高塑性和高加工硬化率的形成机制,并讨论了Mn-Al系中锰钢的退火组织和力学性能。
刘春泉彭其春邓明明徐静波李伟彭胜堂
关键词:合金元素残余奥氏体TRIP效应
珠光体偏析带与Ti(C,N)对HG70C钢热轧板拉伸断口分层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针对低合金高强焊接钢HG70C(/%:0.069~0.077C、0.07~0.11Si、1.79~1.83Mn、0.011~0.012P、0.004~0.005S、0.121~0.123Ti、0.046~0.047Nb)8~12 mm板拉伸试验后试样断口出现分层的现象,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断口形貌及分层附近区域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且统计分析了实际生产中加热参数。结果表明,该钢种分层与热轧工艺无关,主要与中心珠光体偏析带及偏析处大颗粒Ti的碳氮化物有关,并且在铸坯中发现已有2μm左右的该类析出物颗粒存在,它们成为疲劳源导致拉伸断口分层。
王芹彭其春王理猷陈凯李具中李伟
关键词:拉伸断口碳氮化物
DL05电缆钢导电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7年
对DL05电缆钢晶粒度、酸溶铝含量、导电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钢中酸溶铝含量对晶粒大小控制有很大作用。该钢酸溶铝含量越低,晶粒度越小,晶粒越粗大,导电率越高。采取稳定操作,加强出钢挡渣操作,并根据钢液终点氧含量加铝工艺,确定合适的加铝量,在RH脱碳后适当降低钢液温度,减少脱氧加铝量等措施将Al控制在0.01%以下,抽样观测晶粒度均为6级,导电率稳定性得到较大提高。
邓力彭其春徐静波习天辉李伟
关键词:导电率晶粒度酸溶铝
HG70C热轧带卷的析出物研究
2015年
对HG70C钢热轧带卷进行了碳化物、氮化物热力学分析,并结合实验进行了热模拟,统计分析了Nb、Ti的碳、氮化物在低温条件下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铸坯经单道次1100℃弛豫30 s快速冷却时析出相多,尺寸以35-180 nm为主,少量180-430 nm;在同一弛豫时间,随着温度从1100℃降到850℃的过程中,34-74 nm的小尺寸析出物是逐渐减少的,但在850℃时棒状析出物突然增多,尺寸达370 nm以上;800℃时棒状析出物较少,存在细小针状渗碳体析出物。
邓力彭其春王芹范丹萍李具中李伟
关键词:碳氮化物析出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