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

作品数:186 被引量:669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5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8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7篇动脉
  • 50篇血管
  • 39篇主动脉
  • 29篇腔内
  • 24篇介入
  • 23篇外科
  • 22篇手术
  • 21篇综合征
  • 20篇心肌
  • 19篇介入治疗
  • 17篇血栓
  • 17篇夹层
  • 16篇静脉
  • 16篇腹主动脉
  • 15篇血管成形
  • 15篇血管成形术
  • 15篇主动脉瘤
  • 13篇心肌梗死
  • 12篇心房
  • 12篇颈动脉

机构

  • 120篇北京大学
  • 35篇贵州医科大学
  • 33篇贵阳医学院附...
  • 10篇贵州省人民医...
  • 5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第二人...
  • 1篇钢铁研究总院
  • 1篇贵阳医学院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 185篇李伟
  • 105篇张小明
  • 89篇张学民
  • 70篇李清乐
  • 64篇蒋京军
  • 59篇焦洋
  • 46篇沈晨阳
  • 40篇张韬
  • 33篇吴立荣
  • 21篇何长顺
  • 14篇袁链
  • 13篇李安敏
  • 12篇李伟浩
  • 10篇李屏
  • 10篇方颖
  • 10篇罗振华
  • 9篇赵俊来
  • 8篇汪忠镐
  • 8篇陈云
  • 8篇刘兴德

传媒

  • 46篇中华普通外科...
  • 17篇贵阳医学院学...
  • 11篇中国普通外科...
  • 8篇贵州医药
  • 7篇中国微创外科...
  • 6篇中华外科杂志
  • 5篇贵州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中国高等医学...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心血管病学进...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2篇中华全科医师...
  • 2篇中国血管外科...
  • 2篇第八届全国血...
  • 2篇贵州省医学会...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20
  • 12篇2019
  • 9篇2018
  • 18篇2017
  • 24篇2016
  • 14篇2015
  • 8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8篇2008
  • 10篇2007
  • 14篇2006
  • 3篇2005
1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替罗非班在用于制备治疗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替罗非班在用于制备治疗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涉及抗病毒感染的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提出,为临床上治疗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提供了有利的药物支持,丰富了临床药物干预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药物类型,拓宽了...
张科罗语思李伟刘刚张晗溪
弹簧圈在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总结弹簧圈在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中的一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采用腔内修复术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主动脉疾病48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腹主动脉瘤32例,主动脉夹层16例。结果所有患者使用的弹簧圈均被成功置入,无中转手术者。1例破裂腹主动脉瘤患者急诊行腔内修复术,术后第2天死于出血性休克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患者TEVAR术后3h突发肺动脉栓塞,术后第2天死于呼吸衰竭。随访时间7~60个月,平均随访(35±5)个月。25例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并行髂内动脉栓塞者,4例患者出现臀肌缺血性跛行,但未发生臀肌坏死、左半结肠缺血等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复查CTA显示主动脉瘤腔血栓形成。主动脉夹层患者中,1例老年男性患者术后7个月死于肺部感染。随访期间无夹层再撕裂或主动脉破裂,术后复查CT血管造影显示主动脉假腔血栓化。两组均无支架或弹簧圈的移位及周边器官的损伤。结论血管腔内修复术中联合弹簧圈的栓塞对于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是一种补充治疗方法。
张蕴鑫张小明李伟张韬李清乐
关键词:主动脉瘤血管成形术弹簧圈
心脏介入治疗后急性心包填塞的早期诊断与处理被引量:3
2009年
李伟吴立荣李屏方颖刘兴德梁金峰李安敏陈云
关键词:心包积液介入治疗预后
去分支杂交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结果比较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总结和对比去分支杂交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近远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18例患者和采用杂交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杂交手术组中,夹层动脉瘤、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以及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3分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结果:去分支杂交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45±85)min,术中出血量为(955±599)mL,术后30 d发生并发症2例,没有截瘫,死亡1例,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为18.2%,死亡率为9.1%。传统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60±245)min,术中出血量为(6100±4536)mL,术后30 d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截瘫1例,死亡4例,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死亡率为22.2%。去分支杂交手术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传统手术(P<0.001),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1)。随访期内,杂交手术组二次手术4例,死亡3例,1年、5年和10年的全因生存率分别为72%、54%和29%;传统手术组二次手术1例,死亡5例,1年、5年和10年的全因生存率分别为81%、71%和35%。杂交手术和传统手术在全因生存率和动脉瘤生存率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去分支杂交手术是一种治疗高危胸腹主动脉瘤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但中远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李伟浩李伟张学民李清乐焦洋张韬蒋京军张小明
关键词:胸腹主动脉瘤手术后并发症
TASC C/D级患者介入治疗中腘动脉逆行穿刺效果分析及并发症防治
蒋京军张学民张小明李伟焦洋李清乐张韬贺致宾何长顺
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5例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71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替罗非班组25例和对照组46例,比较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随访住院期间和术后30 d、术后180 d左室射血分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0 d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0 d替罗非班组较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有所升高,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使用替罗非班有效且安全性好。
李屏郭忠玉李伟李安敏陈云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盐酸替罗非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腰椎管狭窄症合并窦性心动过缓5例术前安装临时起搏器的护理体会
2018年
目的:探讨术前安装临时起搏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5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合并窦性心动过缓行腰椎内固定术前安装临时起搏器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结果:该组患者住院期间均能配合治疗,病情平稳。结论:做好术前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全面护理,是保证患者的临时起搏器有效发挥其作用,减少起搏器相关并发症,最终保证患者顺利度过手术和术后康复的关键。
李伟黄杰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心动过缓起搏器
双侧颈动脉体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双侧颈动脉体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4年以来收治的5例双侧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例,女4例,2例女性为姐妹,年龄26-48岁,平均(37±10)岁。5例患者均表现为双侧颈部无痛性肿物,术前行喉镜检查了解声带活动情况,双侧肿瘤均分次切除,先切除肿瘤体积较小一侧。2例Shamblin Ⅰ型和2例Shamblin Ⅱ型行单纯肿瘤切除;3例Shamblin Ⅱ型行肿瘤加颈外动脉切除;3例Shamblinm型切除肿瘤并行颈内动脉重建,2例应用自体大隐静脉,1例应用直径6mm人工血管,动脉重建过程中使用转流管保持颈内动脉血供。结果5例患者双侧肿瘤均完整切除,病理证实为良性颈动脉体瘤,无肿瘤残留者,未发生脑缺血并发症,未出现颈部血肿,未出现压力感受器调节失效综合征,2例术后出现颅神经损伤。随访时间6-39个月,平均(25±13)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3例颈内动脉重建者未发现颈动脉血栓形成。结论双侧颈动脉体瘤分次手术切除是安全的,颈动脉转流管有助于术中肿瘤切除。
蒋京军张学民李伟贺致宾赵俊来何长顺孙占国张小明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血管外科手术手术后并发症颅神经损伤
复杂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后移植物分支闭塞一例
2004年
张学民张小明李伟
关键词:腔内治疗人工血管合并症
颈动脉转流管在复杂颈动脉体瘤手术切除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在复杂颈动脉体瘤(CBT)手术过程中应用转流管的安全性及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02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Shamblin Ⅱ、Ⅲ型CBT共85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应用转流管(转流管组),另52例未应用转流管(非转流管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转流管组中Shamblin Ⅲ型患者比例明显多于非转流管组(P<0.05),其他术前一般资料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转流管组33例均行颈内动脉重建,大隐静脉补片修补9例,因破裂严重行端端吻合重建共24例;非转流管组52例患者中,2例行颈内动脉重建同时颈外动脉结扎, 14例行单纯颈外动脉结扎,6例行颈外动脉重建。转流管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短期神经并发症发生率较非转流管组明显增加(均P<0.05),但两组在术后动脉狭窄发生率、长期神经损伤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复杂Shamblin Ⅱ、Ⅲ型CBT术中采用颈动脉转流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手段,不会增加术中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风险,同时对长期神经损伤无明显影响。如出现颈动脉破裂可以尽快应用转流管维持颅内血流,可能有助于减少相对的出血及手术时间,同时减少神经不可逆损伤的发生。
李晶蒋京军张小明李伟张学民李清乐焦洋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脑血管循环转流管手术后并发症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