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和

作品数:19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科学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广东科学中心
  • 5篇隔震
  • 4篇地基
  • 4篇地基处理
  • 4篇软土
  • 3篇软土地基
  • 3篇软土地基处理
  • 3篇土地基
  • 3篇钢结构
  • 2篇型钢
  • 2篇型钢框架
  • 2篇杂交结构
  • 2篇支座
  • 2篇强夯
  • 2篇绿色建筑
  • 2篇巨型钢框架
  • 2篇科技场馆
  • 2篇建筑
  • 2篇隔震层
  • 2篇隔震支座

机构

  • 16篇广州大学
  • 16篇广东科学中心
  • 5篇广东省建筑科...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南建筑设计...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17篇易和
  • 16篇张季超
  • 7篇许勇
  • 3篇陈大宾
  • 3篇邱志恒
  • 3篇郭曼丽
  • 3篇王良福
  • 3篇王可怡
  • 3篇朱立宏
  • 2篇张建林
  • 2篇李鹏程
  • 2篇李伍平
  • 2篇曾华健
  • 2篇徐凯
  • 2篇李霆
  • 1篇李宏胜
  • 1篇李楠
  • 1篇王可炜
  • 1篇郑先昌
  • 1篇尚洁娟

传媒

  • 7篇建筑结构
  • 3篇建筑技术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科普研究
  • 1篇第23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代科技馆新型发展模式探讨被引量:10
2011年
本文针对国内科技馆面临的主要挑战,阐明了"两条腿走路"是科技馆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方向。通过分析广东科学中心在"一体两环"发展模式指导下的一系列举措及实际效果,本文表明广东科学中心进一步提升了科学中心理念;同时,既坚持了公益科普教育根本,又充分发挥资源效益,为广东科学中心注入了活力,开拓了"一体两环"的科学发展新路。
王可炜易和胡华肖新明江洪波朱才毅
关键词:科技馆可持续发展
大型科技场馆绿色建筑建造关键技术的创新实践
利用软土宏观及微观试验、振动台试验及仿真分析、压剪试验、节点实验、施工模拟、能耗模拟等方法,结合世界建筑规模最大的科技场馆-广东科学中心的建设,进行了软土地基上无统一隔震层的大跨巨型钢结构隔震技术、大跨复杂钢结构体系施工...
张季超许勇易和李霆徐天平郭彦林杨仕超吴会军
关键词:科技场馆绿色建筑软土地基处理
文献传递
隔震减振新技术在广东科学中心的应用与研究
张季超周福霖易和李霆陈原宋建军周观根乔军志陈建志刘轶杨国荣李宏胜王可怡许勇张建林庄中霞谭均挠林群夫陈大宾曾华健陈燃尚洁娟李楠李鹏程黄海荣尹火娇李春保熊志胜
(1)本课题来源于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隔震减振新技术在广东科学中心的应用与研究》(2005A11601014),属于工业技术领域,针对国内外首次在巨型钢框架结构中采用的隔震技术项目——广东科学中心E区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遇...
广东科学中心灾害剧场概念设计
2011年
广东科学中心常设展厅中设有灾害剧场,该剧场针对地震、火山爆发、海啸、龙卷风、洪水、泥石流、雷电等11种常见灾害,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展示。提供不同模拟平台使参观者体验灾害现场,并展示人类防灾减灾成果,以提高群众的应急防御能力。
易和张季超陈大宾郭曼丽
关键词:广东科学中心防灾减灾
大型科技场馆绿色建筑建造关键技术的创新实践被引量:5
2015年
利用软土宏观及微观试验、振动台试验及仿真分析、压剪试验、节点实验、施工模拟、能耗模拟等方法,结合世界建筑规模最大的科技场馆-广东科学中心的建设,进行了软土地基上无统一隔震层的大跨巨型钢结构隔震技术、大跨复杂钢结构体系施工新技术、绿色建筑设计与评价体系等大型科技场馆绿色建筑建造关键技术的创新实践,解决了大型科技场馆建造过程遇到的多层大跨开放性空间的灵活布展、保证建筑及科技展品在各种自然灾害作用下的安全性和响应国家"四节一环保"政策要求等难题。
张季超许勇易和李霆徐天平郭彦林杨仕超吴会军
关键词:科技场馆绿色建筑软土地基处理
广东科学中心风洞试验研究
2011年
广东科学中心屋面结构形式独特,现行规范无可供参考的体型系数,风振计算也无直接引用的方法。通过风洞模拟试验,得出了该屋面各区域的风压分布和最高最低风压峰值等参数,为确定风振系数,进行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易和张季超吴太成邱志恒
关键词:风洞试验风荷载风载体型系数风振系数
基于微结构参数的饱和软土工程性质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利用液氮冷冻制样、扫描电镜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广东科学中心46组饱和软土试样的颗粒分布分维值、孔隙分布分维值、孔隙度、孔隙总面积、孔隙总个数、平均孔隙周长、孔隙平均直径及孔洞的复杂度等微结构参数与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内聚力和内摩擦角等宏观工程性质参数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饱和软土微结构参数对工程性质的影响,为饱和软土微观结构力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张季超许勇李伍平朱立宏易和王良福
关键词:饱和软土扫描电镜
广东科学中心结构服役性能研究及展示
本文结合在建中的广东省标志件建筑——广东科学中心,对其结构进行服役性能研究:包括光纤健康监测与诊断技术的应用方案、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传感器的优化布设、开发相应的数据处理与报警系统,并结合多媒体技术展示实时监测过程等内容。...
易和张季超郭曼丽陈大宾
关键词:光纤传感器
文献传递
性能化防火设计在广东科学中心的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性能化防火设计指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相关资料,建立火灾场景并分析计算,以确定防火设计方案。广东科学中心具有防火分区面积大、安全疏散难、防排烟和钢结构的防火保护等问题,运用性能化防火设计,采用增加疏散楼梯间,设自然排烟口等措施,设计模拟火灾场景,对建筑消防安全进行论证,确定合理的防火保护方案。
易和张季超范吾军
关键词:性能化防火钢结构防火设计数值模拟
广东科学中心E区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与动力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为了研究广东科学中心E区的抗震性能,提高结构的抗震安全性,有效保护结构室内设备、仪器和展品的安全,采用了1∶35的比例制作缩尺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分析对比了固接、隔震、消能三种模型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试验采用场地波、El Centro波、Taft波等三种地面运动,以不同的地震加速度幅值进行X,Y,Z三个主轴方向的地震试验。试验测得的数据和试验时的宏观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固接结构、消能结构、隔震结构在7度小震、中震、大震作用下,自振周期变化均控制在10%以内,可以认为结构基本上均处于弹性工作阶段。采取隔震措施,可以明显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对于平面不规则结构,更能改善结构的抗扭性能,提高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张季超李霆易和周观根郭曼丽李鹏程
关键词:振动台试验隔震结构加速度反应自振频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