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戚娟娟

作品数:11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省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种植体
  • 3篇上颌
  • 2篇多态
  • 2篇义齿
  • 2篇荧光
  • 2篇荧光标记
  • 2篇上颌窦
  • 2篇塑料包埋
  • 2篇种植体周围炎
  • 2篇包埋
  • 1篇带种
  • 1篇单牙
  • 1篇动物研究
  • 1篇多态现象
  • 1篇多态性
  • 1篇修复磨牙
  • 1篇修复体
  • 1篇袖口
  • 1篇牙槽
  • 1篇牙槽嵴顶

机构

  • 9篇广东省口腔医...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戚娟娟
  • 10篇黄建生
  • 9篇刘天涛
  • 8篇刘琼
  • 7篇谢宇
  • 6篇连珊
  • 3篇王险峰
  • 2篇刘丹
  • 2篇黄晓虹
  • 2篇徐平平
  • 1篇赵建江
  • 1篇梁彩英
  • 1篇宋光保
  • 1篇卿玲

传媒

  • 4篇广东牙病防治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口腔材料器械...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口腔种植...

年份

  • 1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表面种植体软组织袖口临床和组织学的比较研究
研究背景: 种植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的理化性能且便于加工。目前应用的种植体材料多数是钛种植体,不少学者通过离子喷涂及钛表面酸蚀技术或其理化方法(如激光蚀刻)改变种植体表面的形态特征,表而成分及增大接触面积来提...
戚娟娟
关键词:软组织荧光标记MICRO-CT组织学
文献传递
贵金属高嵌体修复磨牙大面积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评价应用贵金属高嵌体修复磨牙大面积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48例患者共320颗大面积牙体缺损磨牙,根管治疗后,采用贵金属合金高嵌体修复,临床随访1年,评价高嵌体形态、基牙继发龋、高嵌体边缘密合、高嵌体边缘着色情况。结果完成248例患者320件贵金属高嵌体修复,共有175例患者225件修复体保持随访1年,随访率为70.3%,其中3件高嵌体脱落,原因包括粘接时隔湿不当、临床牙冠短和洞形深度小于2 mm。225件高嵌体修复体,随访期内修复体边缘密合合格率99.1%,形态合格率99.6%,边缘着色情况合格率99.6%,基牙继发龋发生率0%。结论应用贵金属合金高嵌体修复磨牙大面积牙体缺损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王险峰黄建生宋光保刘琼戚娟娟刘天涛谢宇连珊
维生素D受体基因TagⅠ和BsmⅠ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的易感性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TagⅠ和BsmⅠ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试验设计,收集种植体周围炎组及无种植体周围炎组各5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研究2组VDRTagⅠ和BsmⅠ位点的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与种植体周围炎的相关性。结果 VDR基因BsmⅠ位点各基因型(χ2=3.184,P=0.074)和等位基因频率(χ2=3.269,P=0.071)在2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DR基因TagⅠ位点主要基因型为TT纯合子和Tt杂合子,2种基因型(χ2=4.337,P=0.037)和T、t等位基因频率(χ2=3.907,P=0.048)在2组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T型在种植体周围炎组中较为多见。结论避免吸烟、牙周炎病史等混杂因素后,种植体周围炎与VDRTaqI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间存在遗传相关性,尚不能认为与BsmⅠ位点的多态性相关。
刘琼黄建生徐平平刘天涛戚娟娟黄晓虹刘丹
关键词:种植体周围炎维生素D受体多态现象
一种种植单冠义齿取出钳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种植单冠义齿取出钳,包括一体连接的柄部和喙部;在喙部沿其夹紧牙冠方向的一侧设置有通孔;通过该通孔在所述喙部的内侧安装有硅胶垫;硅胶垫的夹紧面设置为内凹的粗糙表面。由于在喙部内侧通过通孔安装了内凹粗糙夹...
黄建生刘天涛刘琼戚娟娟谢宇
文献传递
一种新型种植单冠义齿取出器的研发
2012年
种植义齿已广泛应用于牙列缺失和牙列缺损修复,伴随着上部修复体出现各种并发症后的妥善处理也成了临床棘手的问题。笔者针对粘接固位型种植单冠出现并发症后的拆卸困难的技术问题,研发出一种单冠取出器。该器械能缩短医生椅旁操作时间,减轻患者不适感,降低义齿修理维护成本,给临床医生操作带来极大方便。这种新型器械的研发具有临床意义及商业价值。
刘天涛刘琼戚娟娟谢宇连珊黄建生
关键词:种植义齿机械并发症
带种植体软硬组织磨片手工制作方法的体会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手工制作带种植体软硬组织磨片的制作方法及染色技巧。方法 40颗带种植体软硬组织标本采用塑料包埋技术,使用Leica 1600硬组织切片机将包埋好的标本切取带种植体软硬组织厚约200μm,然后手工砂纸打磨成50~70μm,通过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后观察种植体软硬组织的组织学变化。结果 40颗种植体包埋成功,无气泡,组织透明致密;Leica 1600切片机共切片80张,手工磨片及染色失败16张,成功率80.0%;手工制作的带种植体软硬组织磨片能成功的观察骨结合的情况以及种植体软组织袖口的变化。结论采用塑料包埋技术及Leica1600硬组织切片机制作的带种植体软硬组织磨片,通过规范化操作,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能成功广泛的应用于种植体骨整合及软组织整合的研究。
戚娟娟刘天涛刘琼谢宇连珊黄建生
关键词:塑料包埋种植体骨磨片
荧光标记法比较4种表面处理方式种植体骨矿化沉积率的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荧光标记法观察比较4种表面处理方式种植体周围骨矿化沉积率的差异。方法微创拔除4只Beagle犬双侧下颌4颗前磨牙,待拔牙创愈合3个月后,植入奥齿泰种植体40颗,其中机械形态表面(ma-chined morphology,MM)组4颗,喷砂加酸蚀(sand blasted with alumina and acid etched,SA)组、可吸收性研磨介质(resorbable blasting media,RBM)组和生物化学喷砂酸蚀组(biochemistry sand blasted with alumina and acid etched,Bio-SA)组各12颗,愈合3个月,处死前13、14 d和3、4 d分别注射盐酸四环素和钙黄绿素,制取标本并置于70%酒精固定,采用塑料包埋技术制作骨磨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测量骨矿化沉积率。结果螺纹间及远离螺纹区域新骨矿化沉积率在4组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比较每组种植体螺纹间及远离区域骨矿化沉积率的差异性,RBM组及SA组组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M组和Bio-SA组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塑料包埋技术,通过荧光标记法能成功观察到新骨矿化沉积的情况;种植体植入3个月后,4种不同粗糙程度的种植体螺纹间及远离螺纹区域骨矿化沉积率没有差异性,而经机械形态表面处理的种植体和生物化学喷砂酸蚀处理的种植体,螺纹间骨矿化沉积比远离螺纹区域快。
戚娟娟徐平平黄晓虹梁彩英刘丹黄建生
关键词:骨整合种植体塑料包埋
Beagle犬不植骨上颌窦外提升成骨效能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估不植骨的上颌窦外提升术上颌窦黏膜撕裂和不撕裂两种情况下的成骨效能,以及钛钉维持提升空间的效果。方法 6只Beagle犬12个上颌窦进行上颌窦外提升,不使用任何骨代用品。每个上颌窦用2枚钛钉维持窦膜提升空间,随机决定一侧为非黏膜撕裂组,保持上颌窦黏膜完好;对侧为黏膜撕裂组,上颌窦黏膜撕裂长度约5mm。术后6个月处死实验动物,锥形束CT对上颌骨进行定位,了解钛钉所在位置后,进行大体标本观察。制作硬组织切片观察新骨形成情况。结果大体标本检查12个上颌窦无明显炎症,24枚钛钉均位于原始位置,上颌窦黏膜均有塌陷,黏膜撕裂组12枚钛钉中有11枚穿孔,8枚钛钉周围可见骨隆突。非黏膜撕裂组12枚钛钉中有10枚穿孔,8枚钛钉周围可见骨隆突。硬组织切片后经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到钛钉周围为矿化的成熟骨组织,未见明显的细胞间质。未见明显新骨沉积。结论 Beagle犬不植骨的上颌窦外提升上颌窦黏膜撕裂和不撕裂两种情况下的成骨效能并不明显,且钛钉作为空间维持装置容易造成黏膜穿孔,空间维持效果欠佳。
谢宇刘天涛戚娟娟连珊卿玲黄建生
关键词:上颌窦外提升黏膜撕裂动物研究钛钉
基于CBCT对汉族人群上颌窦骨分隔的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通过对汉族人群头颅锥形束CT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观测上颌窦骨分隔情况。方法:收集因正畸或种植治疗需要拍摄头颅锥形束CT的病例资料,设定纳入条件,进行问卷调查。拍摄头颅锥形束CT,设定观测参数和测量内容,选取并设定双侧上颌窦区为研究区,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骨分隔所在轴面及矢状切面,观察上颌窦骨中隔的发生情况、位置,并使用随机自带专用测量软件测量每个中隔的高度。结果:上颌窦骨分隔以上颌窦数为对象,发生率为9.50%,以骨分隔总数为对象,发生率为11.54%,以患者数为对象,发生率为15.38%。缺牙样本与不缺牙样本上颌窦骨分隔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上颌窦前、中、后部出现骨分隔的比例分别占:25.49%、66.67%、7.84%。上颌窦骨分隔高度平均值(6.50±2.82)mm。结论:汉族人群上颌窦骨分隔发生率较其他人种低,骨分隔最常见于上颌窦中部。
刘天涛黄建生王险峰刘琼戚娟娟谢宇连珊
关键词:汉族发生率
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经牙槽嵴顶偏腭侧单牙倾斜种植的临床研究——一种临床技术的创新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通过临床验证上颌窦底可利用骨高度≤3mm,腭侧骨壁最小骨宽度>4.5mm的病例采用经牙槽嵴顶偏腭侧倾斜植入种植体单牙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收集符合纳入条件的病例,术前拍摄全景片及锥形束CT,用随机的图像分析测量软件分析测量,模拟种植体植入。必要时制作外科模板。局麻下,常规切开翻瓣,经牙槽嵴顶偏腭侧植入种植体,或拔除患牙,即刻腭侧根制备植入种植体。8~12周后,以烤瓷单冠粘结固位完成修复。结果:共216例病例,植入221颗种植体,倾斜角度最小3°,最大26°。所有病例修复后至少随访6个月,其中1颗种植体在修复前失败,1颗种植体植入术后上颌窦黏膜破裂致慢性上颌窦炎,经耳鼻喉科医生诊治后痊愈。其余种植体随访期间均成功。结论: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腭侧骨量足够采用经牙槽嵴顶偏腭侧倾斜植入种植体单冠修复临床可行;采用骨水平种植体比软组织水平种植体更具优势。术前CBCT检查是必需的;其生物力学风险和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险峰黄建生赵建江刘天涛刘琼戚娟娟谢宇连珊
关键词:骨高度单牙后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