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惠海峰

作品数:8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文学
  • 5篇儿童文学
  • 3篇小说
  • 2篇叙事
  • 2篇飘流
  • 2篇鲁滨孙
  • 2篇鲁滨孙飘流记
  • 2篇《鲁滨孙飘流...
  • 1篇笛福
  • 1篇短篇
  • 1篇信仰
  • 1篇叙事小说
  • 1篇叙事学
  • 1篇艺术
  • 1篇译介
  • 1篇英国小说
  • 1篇英语
  • 1篇英语世界
  • 1篇认知叙事学
  • 1篇思维

机构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8篇惠海峰
  • 1篇申丹

传媒

  • 2篇外国文学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小说评论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国际学术动态
  • 1篇外国语文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阐释被引量:13
2019年
曹文轩以《山羊不吃天堂草》(1991年)一举成名,1997年的《草房子》将他的声望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05年出版了巅峰之作《青铜葵花》,该书仅在2017年就售出七十万本,总销量为350万本。①曹文轩于2016年获得在儿童文学界被称为小诺奖的安徒生图书奖,成为我国历史上首次获此殊荣的作家。
惠海峰
关键词:儿童文学作品英语世界译介《青铜葵花》《草房子》总销量
阐释艺术的创新和挑战:申丹《短篇叙事小说的文体与修辞:显性情节后面的隐性进程》被引量:9
2015年
申丹的新杰作《短篇叙事小说的文体与修辞:显性情节后面的隐性进程》从四个方面超出了其采用的形式主义和修辞学派的方法,提供了阐释叙事作品的一种新的框架,使我们得以挖掘情节后面的另一种叙事运动,看到作品更加复杂深刻和更为广阔的意义世界。与此同时,本书对现有批评方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给叙事理论带来了新的活力,提出了许多很好的问题,给我们带来诸多启发。
H.波特.阿博特惠海峰
亚洲儿童文学国际研讨会
2021年
2020年10月24〜25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亚洲儿童文学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来自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美国圣凯瑟琳大学、日本上智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以及苏州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学者相聚云端,就“亚洲原创儿童文学、出版、翻译、理论研究”及“中外儿童文学比较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会议开幕式由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许明武院长、惠海峰教授致辞。大会设有主旨发言与分论坛。
惠海峰
关键词:国内外高校儿童文学
《鲁滨孙飘流记》的儿童版改编:每个时代的鲁滨孙被引量:1
2012年
改编儿童文学是儿童文学中较为特别的文类,因人们认定它只是对原作的简化而备受轻视。然而,改编儿童文学并非等同于单纯简写,它甚至不一定会简化原作,而是更多地受到历史语境和文学传统以及儿童文学整体发展的影响。本文试图以《鲁滨孙飘流记》在18至19世纪改编的儿童版为例,探讨儿童文学改编与其社会语境和文学传统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初步展示儿童文学改编研究的潜力和重要性。
惠海峰
关键词:儿童文学改编历史语境文学传统
个人主义、宗教信仰和边缘化的家庭——重读《鲁滨逊漂流记》被引量:11
2011年
伊安·瓦特在《小说的兴起》中对鲁滨逊的经济个人主义的分析堪称经典,经济和社会分析也由此成为该小说批评的重要方法。但也有学者对此持不同意见,认为鲁滨逊的宗教信仰起着支配性的作用。笔者认为,把目光仅仅放在小说是否体现了经济个人主义,以及经济个人主义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上还是不够的,因为个人主义的兴起恰恰以削弱或否定一些传统的家庭关系为前提。应当从一个更为全面的视角,重新分析和梳理这三个方面的关系。
惠海峰申丹
关键词:鲁滨逊个人主义宗教信仰
社会、小说与封面——《鲁滨孙飘流记》儿童版的封面变迁被引量:7
2013年
小说的封面与正文相辅相成,封面有助于确立读者对小说的第一印象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读者对文本的解读方向。但小说封面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再版和改编时编纂者选用不同的封面图片,传递出不同于原版/原作的信息,具有特殊的目的性。本文并非单纯是对《鲁滨孙飘流记》的封面分析,而是将其在不同时期的儿童版中的各个封面图片看作一部儿童文学发展史的某个片段,从叙事空间、视角、场景等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将其与这些版本的正文文本对笛福小说所作的修正相互印证,试图找出封面变化背后隐藏的人们对该小说、儿童、家庭观念的变化,从而描述一部独特的《鲁滨孙飘流记》的演变史。
惠海峰
关键词:笛福封面儿童文学
西方儿童文学认知批评:发展、方法论与启示
2024年
近三十年来,认知批评已发展为西方儿童文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主要方式是借鉴认知科学理论,分析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思维、情感、感知等认知要素以及儿童读者的认知过程,从而挖掘作品所蕴含的文学价值、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本文从认知研究的缘起出发,梳理了西方儿童文学认知批评的发展历程,剖析了该方法在批评实践中的范式特征,探讨了认知理论的阐释作用,进而思考认知批评为国内儿童文学研究带来的启示。
黄露娜惠海峰
关键词:儿童文学方法论启示
思维理论、文学认知研究与十八世纪英国小说:尊希恩的认知叙事学被引量:4
2020年
美国认知叙事学家丽莎·尊希恩将"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这类三层认知嵌套(nested mental states)运用到文学批评中,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她将认知嵌套作为一个工具视角,探讨了作为叙事技巧的认知嵌套的历史性和文类性,以及认知嵌套如何参与意识形态话语和人物身份建构。本文梳理了尊希恩的研究思路和内在逻辑,并尝试厘清其中一些混淆之处:叙事文本的多层认知嵌套有不同的起因,按认知主体可以分为叙述者的多层认知嵌套和人物的多层认知嵌套。尊希恩将所有小说都归为一类,并论断自奥斯丁开始大多数小说都常态工作于三层认知嵌套,这一做法可能过于笼统。更重要的是,认知嵌套还与文类密切相关,因此我们不应假定所有虚构作品都具有相似的认知嵌套模式,而应在充分考虑文类规约的基础上将之与小说主题有机联系起来。
惠海峰
关键词:认知叙事学文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