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新

作品数:6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市南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体层摄影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2篇术前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肠梗阻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癌
  • 1篇胆管成像
  • 1篇胆管上皮
  • 1篇胆管上皮癌
  • 1篇低剂量
  • 1篇低剂量CT扫...
  • 1篇低剂量扫描
  • 1篇动态增强磁共...
  • 1篇动态增强磁共...

机构

  • 6篇天津市南开医...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徐新
  • 3篇李国华
  • 1篇李云卿
  • 1篇李忠廉
  • 1篇刘筠
  • 1篇王琳琳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CT及MRI对胰腺囊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作用被引量:20
2016年
胰腺囊性病变发病率较低,临床较为少见,可以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最常见的胰腺囊性病变包括胰腺假性囊肿、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性肿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和实性假乳头状瘤,其鉴别诊断具有挑战性。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发展,其对于术前诊断及准确选择治疗方案颇有帮助。
徐新
关键词:胰腺囊性病变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的意义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在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前评估中各自采用弥散加权(DWI)或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等功能成像改善方法,比较两组方法对于肌层浸润深度、宫颈侵犯及分期等指标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20年1月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96例,患者均于确诊后1个月内行DWI及DCE-MRI检查,检查完毕后及时行根治性切除术并送手术病理。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诊断术前肌层浸润深度、宫颈侵犯及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协会(ESUR)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①肌层浸润深度:无浸润9例,浅肌层浸润60例,深肌层浸润27例;宫颈侵犯状况:阳性30例,阴性66例;ESUR分期:ⅠA期62例,ⅠB期12例,Ⅱ期11例,ⅢA期5例,ⅢB期4例,ⅢC期2例。②DWI法评估术前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度均明显优于DCE-MRI法(P<0. 05)。③DWI法评估术前宫颈侵犯状况的准确度均明显优于DCEMRI法(P<0. 05)。④DWI法评估术前ESUR分期的准确度均明显优于DCE-MRI法(P<0. 05)。结论 DWI和DCE-MRI是临床常用的两种MRI诊断方法,在子宫内膜癌的肌层浸润深度、宫颈侵犯及ESUR分期判断等方面各自存在一定优势。相较于DCE-MRI,DWI可明显改善术前评估的诊断效能,且DWI可迅速完成成像而无需注射对比剂,具有安全、高效及可重复性的特征。因此,建议依据实际情况优先选择DWI序列进行诊断,应采用多层次b值的方法对诊断方法进行有效改善;必要时还应联合DCE-MRI方法以尽可能改善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的诊断效能。
徐新吕剑刘筠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螺旋CT低剂量扫描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肠梗阻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肠梗阻患者(经患者或知情者告知同意后)进行ATCM(噪声指数=12)扫描,并由固定的两名医师进行盲法阅片,评价ATCM扫描的病因诊断准确性及梗阻部位诊断准确性。结果 ATCM法诊断肠套叠、腹外疝及肠扭转的准确性为6/6;粘连性肠梗阻的准确性为8/13。结论 ATCM扫描可以明确诊断肠梗阻的病因及梗阻部位。
徐新李国华
低剂量CT扫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被引量:27
2011年
随着多排螺旋CT技术的研究进展,CT检查使用越来越普遍,受检者接受的X线照射剂量日益上升。因此,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放射线剂量是目前普遍关注的问题。低剂量CT扫描技术既可以减少受检者的照射剂量,又能满足诊断需求,是值得推广的应用技术。本文就低剂量CT技术的临床应用情况予以简要综述。
徐新李国华李云卿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低剂量
腹部术后内疝的MSCT表现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腹内疝的MSCT表现。方法:对32例高度怀疑腹部术后腹内疝形成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评价各CT征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32例中28例手术证实腹内疝形成,其中24例为粘连性内疝,4例为系膜裂隙性内疝。结论:腹部术后腹内疝形成,MSCT可以显示其典型征象与表现,为临床及时诊断提供帮助。
徐新李国华
关键词:腹部肠梗阻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胆管扩张程度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评价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术前胆管扩张程度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天津市南开医院进行根治术治疗的89例H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显示的胆管扩张程度将患者分组,分析胆道扩张程度的相关因素及胆道扩张程度对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结果肿瘤大小(P=0.024)、Bismuth-Corltte分型(P=0.048)和肿瘤分期(P=0.013)均与胆道扩张程度相关;肿瘤分化程度(P=0.002),R_(0)切除与否(P=0.002)和胆道扩张程度(P<0.001)是3年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对胆道扩张程度进行影像学评价有助于预测HC手术患者的预后。
徐新鲍健亨王琳琳李忠廉
关键词:胆管上皮癌预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