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文华

作品数:93 被引量:777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农业科学
  • 25篇生物学
  • 14篇医药卫生
  • 10篇理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6篇羌活
  • 13篇藏药
  • 12篇植物
  • 9篇桃儿七
  • 9篇青藏
  • 7篇离体快速
  • 6篇生物量
  • 6篇唐古特大黄
  • 6篇群落
  • 6篇快速繁殖
  • 6篇草地
  • 5篇育苗
  • 5篇种子
  • 5篇萌发
  • 4篇豆素
  • 4篇药材
  • 4篇有机酸
  • 4篇育苗周期
  • 4篇栽培
  • 4篇植株

机构

  • 92篇中国科学院
  • 30篇中国科学院大...
  • 16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青海省气象科...
  • 4篇青海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青海省青藏高...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青海省草原总...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西藏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作者

  • 92篇徐文华
  • 46篇周国英
  • 28篇陈桂琛
  • 23篇杨路存
  • 22篇孙菁
  • 11篇周华坤
  • 11篇宋文珠
  • 8篇刘何春
  • 8篇王莉
  • 8篇李毅
  • 7篇李玉林
  • 6篇刘卫根
  • 5篇李春丽
  • 5篇钟泽兵
  • 5篇李艳玲
  • 4篇周秉荣
  • 4篇赵晓辉
  • 4篇张宝琛
  • 4篇马海
  • 4篇李天才

传媒

  • 6篇植物生理学通...
  • 6篇草地学报
  • 5篇天然产物研究...
  • 4篇中药材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光谱实验室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野生植物...
  • 3篇分析试验室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云南植物研究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广东微量元素...
  • 2篇河北农业科学
  • 2篇植物研究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种子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8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唑染色法快速测定珍稀中藏药材桃儿七种子生活力被引量:4
2023年
为找到快速测定珍稀中藏药材桃儿七种子生活力的测定方法,以野生植株种子为研究材料,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TTC法),运用4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L_(16)(4^(4))设计,研究不同浸种时间、染色温度、TTC溶液浓度和染色时间对桃儿七种子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桃儿七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最佳条件为30℃下浸种24 h,35℃于1%TTC溶液中染色3 h,种子胚部染成红色,生活力达到了95.6%。该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高效,在合适的条件下反应速度快,可得到明显的试验结果。
宁蓉春王娜徐文华
关键词:桃儿七种子生活力正交试验法
传统中藏药材小秦艽中20种氨基酸的测定被引量:4
2010年
以1,2-苯并-3,4-二氢咔唑-9-乙基氯甲酸酯(BCEOC)作为柱前衍生化试剂,采用梯度洗脱实现了传统中藏药材小秦艽中20种氨基酸衍生物的基线分离,利用电喷雾离子源(ESI Source)正离子模式,实现了小秦艽中氨基酸的定性测定,可为秦艽类药用植物资源化学成分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线性范围宽、重复性较好,大多数氨基酸衍生物的线性回归系数大于0.9990,检测限为6.5-178.2 fmol。小秦艽中氨基酸组成丰富,至少含有18种氨基酸和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同一氨基酸成分在不同采样点表现出不同含量,体现了小秦艽该类成分的地理分布差异特征。氨基酸成分与生态环境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只有纬度与Lys之间达到了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余各因子之间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纬度对小秦艽氨基酸含量有较大的影响。
孙菁李法强徐文华陈桂琛
关键词:氨基酸生态环境
大黄种子中蛋白质、多糖和淀粉含量的测定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凯氏定氮法、苯酚-硫酸比色法和双波长比色法测定唐古特大黄种子、掌叶大黄种子和药用大黄种子的蛋白质、多糖和淀粉的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双波长比色法测定淀粉含量。唐古特大黄种子的蛋白质和多糖在三种大黄种子中含量最高,分别为21.81%、6.58%,掌叶大黄种子淀粉含量在三种大黄种子中最高,含量为32.95%。三种大黄种子中,蛋白质含量为:唐古特大黄种子>掌叶大黄种子>药用大黄种子;多糖含量为:唐古特大黄种子>掌叶大黄种子>药用大黄种子;淀粉含量为:掌叶大黄种子>唐古特大黄种子>药用大黄种子。大黄种子的蛋白质、多糖、淀粉含量丰富。测定方法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可用于大黄种子蛋白质、多糖和淀粉含量的测定。
刘何春谭亮徐文华宋文珠臧黎黎周国英
关键词:蛋白质多糖淀粉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桃儿七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掌握珍稀藏药材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种子萌发特性及休眠解除方法。方法:以采集的野生桃儿七种子为研究对象,使用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ETH)、褪黑素(MLT)、赤霉素(GA_(3)),对桃儿七种子萌发特性进行研究,设置不同浸种浓度、浸种时间探究对桃儿七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ETH最佳处理条件为10 mg·L^(-1)浸种24 h,种子第45 d时萌发率达90.0%,萌发时滞为17 d;MLT最佳处理条件为50μmol·L^(-1)浸种12 h,种子第45 d时萌发率达83.3%,萌发时滞为16 d;GA_(3)最佳处理条件为200 mg·L^(-1)浸种24 h,种子第45 d时萌发率达80.0%,萌发时滞为18 d。三者相比,ETH对促进桃儿七种子萌发效果最显著。结论:桃儿七种皮坚硬,酸蚀组和对照组种子的吸水饱和时间明显不同;种子内含有萌发抑制性物质是导致桃儿七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桃儿七种子萌发均有显著影响(P<0.05)。本研究探讨了打破桃儿七种子休眠并提高萌发率的有效方法,可为桃儿七规模化人工栽培提供科学指导及技术支撑。
徐文华宁蓉春王娜
关键词:桃儿七休眠特性植物生长调节剂
羌活种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被引量:15
2012年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索氏提取法(SE)及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提取羌活种子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所得挥发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采用DPPH法和FRAP法对SFE-CO2法所提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与典型的合成抗氧化剂BHT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所提挥发油在外观、得率、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上均存在一定差异,采用SD法、SE法、SFE-CO2法所提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2.3%、12.9%、7.6%,分别鉴定出35、50、55种成分,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比例分别为94.64%、99.93%、99.98%。SFE-CO2法所提挥发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约为1.9mg/mL;其FRAP值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线性回归方程为y=0.1958x-0.0128(R2=0.9973)。羌活种子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但较合成抗氧剂BHT弱。SFE-CO2法所提挥发油能更真实、全面的反映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刘卫根周国英徐文华李春丽杨路存孙菁
关键词:不同提取方法化学成分抗氧化活性
正交法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糖茶藨籽油工艺的探究被引量:2
2020年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经单因素试验研究投料量、粉碎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糖茶藨籽油萃取率的影响;以糖茶藨籽油萃取率为指标,经正交试验选出最佳萃取工艺条件;通过GC-MS对提取的糖茶藨籽油进行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糖茶藨籽油的萃取条件为投料量400 g、粉碎度35目、压力35 MPa、温度45℃、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糖茶藨籽提油率为23.23%;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糖茶藨籽油是澄明的黄色油状液体,用GC-MS检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以上,其中亚油酸含量为29.57%,糖茶藨籽油酸价是1.10 mg/g,过氧化值是2.70 mmol/kg。本研究得出该工艺条件可为糖茶藨籽油的提取工艺提供了实验支持和理论依据。
孙晴徐文华杨海文薛长福张世玺韩才邦
关键词:GC-MS
桃儿七茎叶组织内生真菌多样性被引量:8
2017年
通过用两种传统培养基(PDA、SDA)分离方法对5个自然野生分布的桃儿七群落(分布于青海省、甘肃省和四川省)茎叶组织内的内生真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并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菌株。实验结果显示,720个茎叶组织块中共分离到141株内生真菌。依据真菌在培养基上的形态初步划分为52个分类单元,经鉴定归属于19属,其中茎组织中16属>叶组织中6属,桃儿七茎叶组织中的真菌优势属为拟青霉属,相对分离频率为26.34%。5个采样点间内生真菌的香浓维纳多样性指数为0.71—1.41,Sorenson相似性系数为0.13—0.50,定殖率为14.58%—28.47%。通过对PDA、SDA两种培养基以及茎、叶组织的定殖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PDA(17.50%)叶(9.44%)。研究结果表明,桃儿七茎叶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多样性较低,不同采样点间宿主植物内内生真菌群落的相似性较低,真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研究为进一步扩大从桃儿七中筛选产鬼臼毒素等活性物质内生真菌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宁祎李艳玲李媛周国英杨路存徐文华
关键词:桃儿七内生真菌多样性
藏药山莨菪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以田间栽培两年生山莨菪幼芽(休眠芽)、带叶柄幼叶为外植体,通过器官培养分化芽的途径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MS基本培养基附加NAA0~1.0mg·L^(-1)+6-BA2.0~3.0mg·L^(-1)+ZT0~3.0mg·L^(-1),适于丛生芽的诱导与增殖;附加2,4-D2.0mg·L^(-1)+NAA0.2mg·L^(-1)+6-BA0.2mg·L^(-1),适于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继代培养,诱导率高达93.2%;1/2MS培养基附加NAA1.0mg·L^(-1)+3.0%的蔗糖,适于生根诱导,生根率为100%。
徐文华周国英陈桂琛孙菁
关键词:山莨菪愈伤组织
青海省高寒灌丛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及其关系被引量:26
2018年
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作用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生物量水平是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表现形式,而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则是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基础,因此研究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的关系,对于阐明植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青海省高寒灌丛生物量、灌丛物种多样性特征以及与生物量的关系调查,得到以下结果:(1)被调查灌木植被群落的40个样地中共出现了207种植物(其中灌木植物18种,草本植物189种),隶属于130属,43科,灌木以蔷薇科、杜鹃花科为主,而草本以菊科、龙胆科、毛茛科和莎草科占优势。(2)群落多样性指数偏低,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组成稀少。小叶金露梅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大,金露梅群落、细枝绣线菊群落和鲜卑花群落次之,百里香杜鹃+头花杜鹃群落最低。(3)不同高寒灌丛类型生物量介于1893.03—7585.41 g/m^2之间,平均值为3775.9 g/m2,其中灌木生物量占灌丛总生物量的73.55%,草本为26.45%。(4)总生物量随草本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而减小;草本生物量随其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而减小,而灌木物种多样性与其生物量并无显著相关性。
杨路存赵玉红赵玉红徐文华
关键词:高寒灌丛物种多样性生物量
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nrDNAITS和cpDNA rpl20-rps1序列分子进化特点的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析了羌活居群间nrDNA(核糖体DNA)ITS序列和cpDNA(叶绿体DNA)rpl20-rps12的碱基差异,从而初步研究两套植物基因组的变异速率。采用改良的CTAB法从硅胶干燥的羌活叶片中提取总DNA,并对nrDNA ITS和cpDNA rpl20-rps12区域进行扩增、纯化、测序。nrDNAITS序列共有635 bp,有变异位点17处,变异位点百分率为2.68%,(G+C)含量为57.83%。cpDNA rpl20-rps12序列共有767 bp,有变异位点35处,变异位点百分率4.56%,(G+C)含量为33.06%。比较发现,羌活nrDNAITS区域较cpDNA rpl20-rps12序列保守,变异速率较慢。通过对ITS和rpl20-rps12序列单倍型(haplotype)进行分析发现,两者得出的结论一致,即现有分布范围经历了居群近期范围扩张。因此,羌活nrDNA ITS序列适合该种的谱系地理学研究。
杨路存刘何春周学丽徐文华周国英
关键词:羌活ITS序列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