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善祥
- 作品数:80 被引量:286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资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ICU中创伤性凝血病的影响因素与临床意义被引量:39
- 2012年
-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创伤性凝血病的影响因素及对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伤后24h内收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急诊ICU的223例严重创伤患者的资料,记录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收住时的凝血功能、血常规、生化常规和血气分析等指标。以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碱缺失(BD)I〉6和休克指数(SI)≥1作为存在组织低灌注的标准。根据凝血功能结果将患者分为凝皿病组和无凝血病组(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创伤严重程度、APACHEⅡ值、低体温及低灌注发生率等指标,分析创伤性凝血病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多因素回归方程。比较死亡与存活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及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率。结果52例(23.3%)符合创伤性凝血病的诊断,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6.5%vb9.4%,P〈0.01)。两组间的年龄、性别构成、创伤原因和受伤时间具有可比性,凝血病组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低体温和组织低灌注发生率、合并严重脑损伤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CS评分、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和血小板(Pit)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D≥6、GCS≤8和Plt计数是创伤患者入ICU时发生凝血病的独立预测因素。与存活患者相比,死亡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明显延长。结论伤盾24h内收住ICU的创伤患者有较高的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率;创伤性凝血病与全身损伤严重程度、合并重型颅脑损伤、休克及低体温有关,并对不良预后有重要影响。
- 徐善祥王连杨俭新周光居张茂
- 关键词:严重创伤创伤性凝血病预后
- 体外膜肺氧合在严重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严重创伤容易导致呼吸和(或)循环功能衰竭,病死率高,救治难度大。针对此类患者的救治包括损害控制复苏、积极的呼吸循环功能支持等,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和(或)循环功能衰竭,而传统的治疗策略疗效欠佳。体外膜肺氧合(ECMO)作为一种重要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在严重创伤所致呼吸和(或)循环功能衰竭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可以为严重创伤患者提供足够的组织灌注和氧合、纠正酸中毒,同时实现快速复温,为心肺功能恢复及进一步治疗发挥"桥梁"作用。然而,ECMO仍是一项高风险、高消耗的有创支持治疗,同时严重创伤患者有较高的出血风险而难以进行全身抗凝,增加ECMO治疗的难度。目前国内ECMO在严重创伤患者中应用和报道极少。为此,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2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ECMO在严重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 吕康郭庆华周光居李雨林刘宏卢骁徐杰丰江利冰徐善祥张茂
- 关键词:体外膜氧合作用呼吸功能不全休克抗凝
- 危重患者镇静镇痛实施状况的多中心调查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调查我国EICU/ICU危重患者镇静镇痛实施状况,为镇静镇痛规范化实施提供改进依据。方法2018年6月26日在全国116家综合性医院EICU/ICU内纳入年龄大于18周岁的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信息,评估镇静镇痛指征,筛选“需要镇静/镇痛治疗组”,进一步收集该组患者实际镇静镇痛信息,最后比较镇静/镇痛合理性及达标情况。结果⑴最终共116家医院1195例患者纳入研究并分析,116家医院包括三甲105家(90.5%),三乙9家(7.8%),二甲2家(1.7%)。1195例患者中位年龄65(49,78)岁,男性769例(64.4%),女性426例(35.6%),APACHEⅡ评分16(10,22)分。⑵机械通气536例,已镇静未达标166例(31.0%),需镇静未实施29例(5.4%),镇静不合理占36.4%(195/536);非机械通气659例,已镇静未达标36例(5.5%),需镇静未实施35例(5.3%),镇静不合理占10.8%(71/659)。14.0%的机械通气和15.9%的非机械通气患者未使用镇静评估工具。已实施镇静的341例患者,机械通气患者达标率为40.3%(112/278),非机械通气患者达标率42.9%(27/63)。⑶清醒患者760例,已镇痛未达标133例(17.5%),需镇痛未实施24例(3.2%),镇痛不合理占20.7%(157/760);非清醒患者435例,已镇痛未达标85例(19.6%),需镇痛未实施27例(6.2%),镇痛不合理占25.7%(112/435)。17.9%的清醒患者和13.3%的非清醒患者未使用镇痛评估工具。已实施镇痛的345例患者,清醒患者达标率为25.7%(46/179),非清醒患者达标率为48.8%(81/166)。⑷73例患者(6.1%)发生谵妄,谵妄评估工具使用率为35.3%。结论本次调查范围内的EICU/ICU镇静镇痛实施状况并不理想,有必要对医护人员进行镇静镇痛规范化培训,进一步规范镇静镇痛实施状况。
- 徐善祥叶英兰超朱志强杨春华康健许昌海李小刚姚冬奇冀兵尹文朱加应虞晓红刘义灏马林浩李娟寿松涛饶平黄健张茂郑忠骏EASY项目协作组
- 关键词:镇静镇痛EICUICU
- 基于5G通讯网络的重症创伤患者辅助决策视频设备
- 本实用新型公开基于5G通讯网络的重症创伤患者辅助决策视频设备,包括旋转支座和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安装有旋转支座,所述旋转支座的上端外壁上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上端内部设置有视频显示器,所述底座的前端外壁上设置有按键,...
- 张茂张裕方赵小纲徐善祥杨旻斐李强王理
- 文献传递
- 多发伤患者两种创伤评分与其血细胞参数及血栓前状态的关系被引量:2
- 2004年
- 施小燕秦光明徐善祥楼永刚
- 关键词:多发伤创伤评分血细胞参数血栓前状态
- 穴位贴敷联合按摩在急性口服中毒患者洗胃治疗中的应用
- 2021年
- 急性口服中毒患者约占急诊抢救患者的15%~20%,且具有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彻底清除胃肠道毒物、最大限度减少毒物吸收是关键[1]。洗胃是抢救的首要措施[2],但反复快速充盈排空胃体,易引发恶心、呕吐,导致导泻剂不能尽早顺利进入肠道;中毒后机体保护机制的启动和大量拮抗药物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肠道蠕动,影响肠道内毒物排出,加重患者病情[3];此外由于急性中毒病因及表现的多样性,导泻效果不能达到预期,严重影响抢救成功率。
- 杨旻斐陶学霞方良玉王钰炜徐善祥喻晓静
- 关键词:急性口服中毒洗胃穴位贴敷穴位按摩
- 多发伤患者血清肌酸激酶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 目的了解多发伤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浓度动态变化的规律及与损伤严重度的关系。方法检测41例多发伤患者(ISS≥16)伤后第1、3、7、14天的血清CK、肌红蛋白(Mb)、肌酐(Cr)、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
- 徐善祥张茂干建新
- 关键词:多发伤患者肌酸激酶损伤严重度
- 文献传递
- 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清肌红蛋白动态变化的研究
- 目的了解不同损伤程度不同预后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清肌红蛋白浓度动态变化的规律。方法收住本院急诊监护室的严重多发伤患者41例(ISS≥16),其中男性31例,女性10例;年龄18~85岁,平均46±16岁。检测患者伤后第1、...
- 徐善祥张茂干建新徐少文
- 文献传递
- 一种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设备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设备,包括支撑架、位于支撑架底部两侧的调节板以及位于支撑架底部下方的活动板,所述支撑架包括,设置在支撑架内部两侧的活动槽,所述支撑架底部的一端设置有贯穿至调节板内部的双向螺纹杆,两组所...
- 吴红波王理葛芳民陈冬徐善祥
- 急诊床旁应用超声FAST方案快速评估多发伤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2
- 2010年
- 目的 研究急诊床旁应用超声FAST方案快速评估多发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共97例.男性72例,女性25例.年龄14~88岁,(41±16)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4~38分,(23.2±9.3)分.纳入标准:①年龄≥14岁;②受伤12 h内;③直接进入急诊复苏室.排除标准:①2 d内死亡且未行腹部CT扫描或剖腹探查;②经FAST评估后直接手术治疗而未行常规超声检查.对研究对象的不同评估方法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所有病例均由急诊医生应用超声FAST方案进行腹腔及心包评估,部位包括剑突下四腔心切面、右隔下及肝肾间隙、右结肠旁沟、左隔下及脾肾间隙、左结肠旁沟、盆腔,根据有无游离液体判断腹腔及心包是否有损伤.同时与常规超声检查、CT扫描及手术结果进行比较.FAST与常规超声耗时比较用配对资料t检验,两者检查结果一致性用配对McNemar检验,计算FAST与常规超声的特异度、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准确率.两者率的比较用Fisher检验.结果 FAST耗时1~6min,(3.18±0.79)min,显著短于常规超声检查(16.63±4.62)min,(t=28.61,P<0.01).97例患者中,FAST阳性者11例,阴性者86例,其中4例为假阴性.与常规超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从诊断效能看,以CT及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FASST的敏感性为73%,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100%,假阳性率为0,阴性预测值为95.3%,假阴性率为4.6%,总准确率为95.9%,与常规超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只要经过适当培训,急诊科医生完全可以掌握FAST技术,对严重创伤患者腹部损伤及心包作出快速准确的判断.
- 洪玉才张茂何小军徐善祥王沈华陆志熊干建新徐少文
- 关键词:多发伤腹部创伤急诊心包积液腹腔积液创伤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