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倩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灯盏
  • 1篇灯盏乙素
  • 1篇短链脂肪酸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白蛋白
  • 1篇乙素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法
  • 1篇荧光光谱
  • 1篇荧光光谱法
  • 1篇脂肪
  • 1篇脂肪酸
  • 1篇质谱
  • 1篇质谱法
  • 1篇人血
  • 1篇人血清
  • 1篇色谱
  • 1篇双组分
  • 1篇气相
  • 1篇气相色谱

机构

  • 3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徐倩
  • 2篇曹志娟
  • 2篇卢建忠
  • 1篇姚慧萍
  • 1篇张宇浩
  • 1篇邓丹丹
  • 1篇谢琼
  • 1篇刘彩云
  • 1篇梁建英
  • 1篇徐倩

传媒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科学:化...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柱前氯甲酸苄酯衍生气相色谱联用质谱法高灵敏测定人血清短链脂肪酸
2024年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人血清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180μL待测样品加入20μL内标溶液,混合后再加入200μL苯甲醇-吡啶混合液(3∶2,V/V)和100μL二甲基亚砜(DMSO),混匀30 s后缓慢加入100μL氯甲酸苄酯,涡旋反应3 min,加入200μL环己烷分离提取,取上层苄酯萃取液进样,经DikmaCap DB-5 MS UI色谱柱分离后进质谱仪分析。结果:12种SCFAs在15 min内实现色谱分离,人血清中可检出其中的5种(甲酸、乙酸、丙酸、异丁酸和丁酸)。定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25,检出限(LODs,S/N=3)介于0.02~0.30μg·mL^(-1),在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下,加样回收率在89.00%~114.83%范围内,日内、日间精密度介于0.90%~13.66%(n=5),应用此方法测定了30份健康志愿者血清样本。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定量准确,适用于人血清中短链脂肪酸的测定。
姚慧萍肖婷徐倩
关键词:短链脂肪酸柱前衍生血清
荧光法和分子对接研究4种黄酮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3
2010年
结合分子对接理论和荧光法研究4种黄酮类天然产物与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机理。用FlexX软件研究了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灯盏乙素和白蛋白的分子对接,然后用荧光法研究这4种黄酮类天然产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测定了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n等参数。研究表明:4种天然产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位点n≈1,温度对结合位点影响不大;黄芩素和汉黄芩素主要通过疏水作用力与白蛋白结合,而黄芩苷和灯盏乙素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白蛋白结合。荧光实验和分子对接理论研究结果一致,两者相互补充,能够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协同研究天然产物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徐倩邓丹丹曹志娟谢琼梁建英卢建忠
关键词:黄芩素汉黄芩素灯盏乙素荧光光谱法
化学发光底物分辨双组分免疫分析法测定胶质瘤标志物NSE和CA15-3
2010年
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酯酶(ALP)化学发光底物分辨的双组分免疫分析新技术,用以检测人胶质瘤血清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糖链抗原15-3(CA15-3).实验详细考察了捕获抗体、检测抗体、HRP和ALP酶标记物的用量,结果发现NSE和CA15-3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20ng/mL(R2>0.99)和0.5~20U/mL(R2>0.99),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2ng/mL和0.2U/mL;高、中和低三个浓度的血清加样回收率良好;天内和天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且一份血清,两组分同时检测无交叉干扰.综合而言:本法能够一次实验,高灵敏、高特异地同时检测两种疾病标志物,具有血清用量少、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结果可靠的优点,有望为胶质瘤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坚实的支持.
徐倩张宇浩曹志娟刘彩云卢建忠
关键词:胶质瘤NSECA15-3化学发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