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明
-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氧液对低氧血症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 研究静脉输注高氧液对治疗低氧血症的作用。方法 选择普胸手术患者40例,随即分为对照组(A组:输注普通平衡盐液)和高氧液组(B组:输注高氧平衡盐液),每组均在全麻术后拔出气管导管10min后输入液体,在输入前、输液进行中2h、输液完毕后2h监测动脉血气;同时还观察末梢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压(BP)等指标的变化及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输注高氧液后PaO2、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HR、RR、BP、pH、PaCO2在输注前后及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寒颤、胸闷、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 高氧液对低氧血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王松许诚舒丹段钢何清彭建明洪丰
- 关键词:低氧血症输注静脉内氧
- 中晚期肺癌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被引量:13
- 2005年
- 目的:观察中、晚期肺癌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状况。方法:选肺癌组(A组)、肺良性病变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各20例;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C组、A组及B组术前、A组及B组术后第10d以及A组术后第17d的外周静脉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比值)。结果:A组术前CD+3低于B组、CD+8高于C组和B组、CD+4/CD+8比值低于C组和B组;A组术后第10、第17dCD+3高于术前、CD+8明显低于术前;CD+4/CD+8比值A组术后第17d较术前增高。CD+4A组比较C组、CD+8A组术后第10d比较术后第17d、CD+4A组术后第10、第17d比较术前,均无明显差别。结论:中、晚期肺癌患者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后患者的免疫抑制有所解除,免疫功能得到改善。从免疫学观点看,中、晚期肺癌的手术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 洪丰熊刚张瑞祥彭建明
- 关键词:肺肿瘤手术T淋巴细胞亚群
- 微创伤及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实践效果分析
- 2005年
- 目的 比较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失败后冠脉搭桥术 (微创伤OPCAB及常规CABG)与挽救性PTCA/stent的疗效 ,总结OPCAB临床实践经验。方法 将 6 6例静脉溶栓未通患者 ,分成冠脉搭桥术组 (A组 :32例 ,11例施行微创伤OPCAB ,2 1例施行常规CABG)和挽救性PTCA/stent组 (B组 :34例 ,该组所有梗死血管放置支架 ) ;两组患者于溶栓前 /溶栓时和术后 30d ,分别行 99mTc -MIBI定量门控心肌断层显像 ,测量术前、术后的两组心肌显像积分、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数、LVEF、ESV和EDV等指标 ,并计算差值。结果 术前、术后比较 :A组心肌显像积分、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数、LVEF和ESV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B组只有心肌显像积分、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数差异有显著性 ;两组之间比较 :心肌显像积分、LVEF和ESV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冠脉搭桥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未通的有效、可靠手段 ,冠脉搭桥术在心功能指标改善方面优于挽救性PTCA/stent疗法 ;微创伤OPCAB技术安全、快捷、有效。
- 洪丰廖志聪张瑞祥彭建明
- 关键词:微创伤OPCAB心肌显像冠脉搭桥术室壁运动异常LVEF
- 高氧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研究静脉滴注高氧液(HO)对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林格液为基液制备HO,将大鼠随机分为油酸组(A组),高氧液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10只。A组和B组用油酸建立ARDS模型,C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B组于注射油酸30 min后经静脉给予HO。A组和C组给予等量林格液。各组分别在ARDS模型制备前(0 min)、注射油酸后30,60,120 min采血进行血气分析,120 min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测定各观察指标。结果高氧液组经HO治疗后PaO2迅速提升,肺水肿减轻,MDA降低,SOD活力增加,镜下见肺组织损伤减轻。结论氧化性肺损伤参与油酸性ARDS发病,高氧液对油酸型ARDS大鼠低氧血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陈隽鹏洪丰彭建明李志华
- 关键词:高氧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氧血症
- 静脉内给氧及其在外科中的应用
- 2006年
- 彭建明洪丰
- 关键词:静脉内给氧外科缺氧状态静脉输液技术低氧血症呼吸道
- 高氧液对低氧血症防治作用的系列研究
- 目的: 1.实验部分:研究静脉输注高氧液(HO)对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2.临床部分:研究静脉输注高氧液在防治普胸术后患者低氧血症中的作用并探讨静脉液体给氧...
- 彭建明
- 关键词:高氧液ARDS低氧血症
- 文献传递
- 高氧液对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 2007年
-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高氧液(HO)对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以林格液为基液制备 HO,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油酸组(A 组),油酸+HO 组(B 组)和正常对照组(C 组),每组各10只。A、B 组均经右股静脉注入油酸0.1 ml/kg 建立 ARDS 模型,C 组注入等量林格液。B 组于注入油酸30 min 后,经由右侧股静脉输注 HO(10 ml·kg^(-1)·h^(-1));C 组输注等量林格液。各组分别于 ARDS 模型制备前(0 min,注入油酸30、60、120 min 时间点经右颈总动脉采血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液酸碱度(pH),碱剩余(BE),碳酸氢根离子(HCO_3^-);2 h 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测定肺组织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肺含水量,肺体质量比值及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 A、C 组比较,A 组 PaO_2显著降低(P<0.01),肺水含量及肺体质量比值显著升高(P<0.01),MDA 增加,SOD 活力降低(P<0.05);镜下见肺灶性出血,间质、肺泡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A、B 组比较,B 组经 HO 治疗后,PaO_2迅速提升(P<0.05),肺水肿减轻(P<0.01),MDA 降低(P<0.05),SOD 活力增加(P<0.05),大部分肺组织镜下见肺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氧化性肺损伤参与油酸型ARDS 发病,HO 对油酸型 ARDS 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早期干预效果更加。
- 王松许诚舒丹段钢何清彭建明洪丰
- 关键词:高氧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氧血症
- 高氧液对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 2007年
-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高氧液(HO)对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以林格液为基液制备HO,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油酸组(A组)、油酸+HO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每组各10只。A、B组均经右股静脉注入油酸0.1ml/kg建立ARDS模型,C组注入等量林格液。B组于注入油酸30min后,经由右侧股静脉输注HO(10ml-1.kg-1.h-1);C组输注等量林格液。各组分别于ARDS模型制备前(0min),注入油酸30、60、120min时间点经右颈总动脉采血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液酸碱度(pH)、碱剩余(BE)、碳酸氢根离子(HCO3-);2h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测定肺组织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肺含水量,肺体质量比值及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A、C组比较,A组PaO2显著降低(P<0.01),肺水含量及肺体质量比值显著升高(P<0.01),MDA增加,SOD活力降低(P<0.05);镜下见肺灶性出血,间质、肺泡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A、B组比较,B组经HO治疗后,PaO2迅速提升(P<0.05),肺水肿减轻(P<0.01),MDA降低(P<0.05),SOD活力增加(P<0.05),大部分肺组织镜下见肺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氧化性肺损伤参与油酸型ARDS发病,HO对油酸型ARDS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早期干预效果更加。
- 王松许诚舒丹段钢何清彭建明洪丰
- 关键词:高氧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氧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