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耘

作品数:16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晶体
  • 8篇第一性原理
  • 8篇铌酸锂
  • 7篇铌酸锂晶体
  • 7篇光谱
  • 6篇吸收光谱
  • 5篇第一性原理研...
  • 5篇电子结构
  • 5篇子结构
  • 5篇掺杂
  • 4篇光学
  • 3篇极化子
  • 3篇共掺
  • 2篇能级
  • 2篇密度泛函
  • 2篇结构和光学性...
  • 2篇光学性
  • 2篇光学性质
  • 2篇泛函
  • 2篇本征

机构

  • 16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6篇张耘
  • 5篇王学维
  • 4篇邱晓燕
  • 3篇冉启义
  • 3篇柏红梅
  • 1篇陈小兰
  • 1篇陈鹏
  • 1篇吴论生
  • 1篇孔世江

传媒

  • 8篇物理学报
  • 4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光子学报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物理教学探讨...
  • 1篇中国光学学会...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e:LiNbO3晶体c向电导率的实验研究
掺铁铌酸锂晶体(Fe∶LiNbO3)是近年来广泛研究的优良光电晶体材料,它是一种重要的多功能压电、铁电、电光晶体和光折变材料,在通信领域、非线性光学、光存储及光电子技术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铌酸锂能够在未来高密度、大容量...
李扬张耘王秀文
关键词:FE:LINBO3晶体载流子
Mn,Ce,Zn三掺铌酸锂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被引量:1
2022年
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Mn,Ce,Zn三掺铌酸锂(LiNbO_(3),LN)晶体及对比组的电子结构和光学特性.结果显示,Mn或Ce单掺LiNbO_(3)晶体的杂质能级分别由Mn 3d和Ce 4f轨道电子贡献;Mn和Ce双掺样本LNⅢ在3.34,2.87,2.42和1.42 eV产生光吸收;Mn,Ce和Zn三掺样本LNⅣ的吸收峰出现在3.13,2.73,2.38,1.90,1.65 eV等处;当掺Zn^(2+)的摩尔分数达阈值(约7%)时,三掺样本LNⅤ吸收峰出现在2.87,2.42,1.78和1.53 eV附近.比较双掺以及两种三掺体系,LNⅤ在1.53 eV处的吸收明显增强.研究认为双掺和三掺样品中Mn和Ce离子间存在电荷转移,基于此可以解释多掺样品中新出现的光折变吸收峰.通过比较,认为Zn^(2+)浓度达阈值的三掺样品在双光存储中更具优势:除通常选作深、浅中心的Mn 2.87 eV和Ce 2.42 eV吸收外,还可选Ce 2.42 eV与Mn 1.53 eV组合,双光存储应用使时后者衍射效率更高、灵敏度更好、动态范围更大.
刘林凤张耘邱晓燕罗娅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吸收光谱
第一性原理下铜锰共掺铌酸锂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吸收光谱
2017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Cu、Mn单掺及共掺LiNbO3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结果显示,Cu、Mn掺杂LiNbO_3晶体禁带中的杂质能级分别由Cu 3d轨道、Mn 3d轨道贡献;各掺杂体系的带隙均较纯LiNbO_3晶体变窄.共掺晶体中Cu离子形成了较单掺时更浅的能级中心,并在2.87eV处有较强的吸收峰;Mn离子在1.73eV附近的吸收较单掺时减弱且中心略有偏移,在2.24eV处的非光折变峰与Mn^(3+)相关,这对吸收峰的变化被认为与Cu、Mn间电子转移相联系.相对Cu、Fe共掺LiNbO_3晶体,Cu、Mn共掺LiNbO_3晶体可以通过适当提高Cu离子浓度,来改善存储参量中的动态范围和记录灵敏度.由于同一深能级掺杂离子伴以不同浅能级掺离子将呈现出不同的吸收特征并影响存储性能,在共掺离子的配搭选择时对各待选配搭的模拟计算非常必要.
柏红梅张耘王学维
关键词:电子结构吸收光谱第一性原理铌酸锂晶体
不同组分铌酸锂晶体的光致吸收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研究了生长态纯铌酸锂晶体光致吸收效应.通过对不同组分的纯铌酸锂晶体在绿光激发下光致吸收系数的测定,认为不同组分铌酸锂晶体的光致吸收机制不同.引入氧极化子对实验现象作了解释,认为在锂含量较低的同成分晶体,氧极化子的复合有两条途径,而在锂含量较高的化学计量比晶体的氧极化子复合途径单一.对于近化学计量比晶体,泵浦光强时,吸收机制接近于同成分晶体;泵浦光弱时,吸收机制接近于化学计量比晶体.不同组分铌酸锂晶体由于氧极化子复合途径不同,氧极化子的寿命长短不一,CLN晶体中氧极化子寿命最短.
孔世江张耘吴论生
关键词:非线性光学光致吸收铌酸锂
铌酸锂晶体中非本征缺陷Fe^(2+/3+)能级分布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SLN)的能带结构以及掺铁铌酸锂的铁离子能态.研究结果表明,SLN晶体的禁带主要决定于O2-的2p能态和Nb5+的4d能态.对掺铁(Fe)SLN晶体,Fe2+,Fe3+离子均可以占Li位;Fe3+离子可以占Nb位,而Fe2+离子不占Nb位,两种价态铁离子在占不同位置时能级最大有着0.41eV的差别.
冉启义张耘
关键词:密度泛函铌酸锂晶体铁掺杂能级分布
周期性极化铌酸锂的微区拉曼及荧光研究
2010年
通对周期性极化铌酸锂(periodically poled lithium niobate,PPLN)的微区拉曼和荧光研究,发现小极化子荧光在反转畴与非反转畴呈现不同强度,同时在畴分界壁观察到拉曼禁止谱线.提出一种能够呈现极化光畴图像的非损伤方法,并进一步探讨反向极化过程的机理.
张耘
关键词:周期性极化铌酸锂
铌酸锂晶体中的氢离子及其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铌酸锂晶体(LN)和掺镁铌酸锂晶体中不可避免引入的氢离子的占位情况及对晶体吸收谱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H离子将占据锂位且微偏离该位置与附近的氧平面靠近,并与其中的氧原子结合形成OH结构.通过对LN,Mg∶LN,H∶Mg∶LN的建模和计算,发现各晶体的吸收谱线向不同方向偏移.该文提出了OH-和OH2-结构的形成该结构对吸收谱线产生影响的机制.
冉启义张耘赵佰强
关键词:密度泛函铌酸锂晶体吸收边
Fe:Mg:LiNbO_3晶体电子结构和吸收光谱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Li Nb O3晶体以及不同Mg浓度的Fe:Mg:Li Nb O3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吸收光谱.研究结果显示:掺铁铌酸锂晶体的杂质能级由Fe的3d轨道和O的2p轨道贡献,禁带宽度为2.845 e V;对于Mg,Fe共掺样品,Mg的浓度小于或等于阈值时,禁带宽度分别为2.901和2.805 e V;掺铁铌酸锂晶体的吸收谱在2.3和2.6 e V处分别存在一个吸收峰,其强度因Mg的浓度不同而发生变化.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浓度的Mg对晶体内Fe2+和Fe3+的浓度以及占位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还提出了光电子的形成不应单独考虑铁的轨道电子态,而应同时考虑与铁成键的氧的轨道电子态的观点.
赵佰强张耘邱晓燕王学维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LINBO3晶体电子结构吸收光谱
匀速圆周运动点电荷附近电场的理解
2010年
本文通过对电偶极子模型的分析。从而得出了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点电荷附近的电场特点,并且特别指出远场、近场的不同特征。同时指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掌握普通物理、理论物理等知识。
张耘
关键词:匀速圆周运动电场
极化子荧光及其断层扫描对Ti:LiNbO_3光波导表征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小极化子(NbL4i+)荧光处于700—950nm谱段,对不同化学还原程度同组分的纯铌酸锂晶体的研究表明荧光的强度反映了化学还原程度的强弱.从小极化子浅层能级出发,提出以“1中心3级态跃迁”来描述小极化子的受激荧光过程.钛扩散铌酸锂光波导(Ti:LiNbO3)表面还原程度的均匀性可能在波导制造的热扩散过程中被破坏.在对铌酸锂波导表面、深部的扫描结果中,荧光的强度呈现出表面与深部、波导内与外的差异,表面的强度是深部的6—8倍.研究表明,利用非损伤性的极化子荧光谱,对加工过程热处理进行检控是非常有效的.同时,波导内与外的荧光强度差异间接反映了波导的横切面的外形.
张耘
关键词:极化子荧光谱TI:LINBO3
共2页<12>
聚类工具0